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050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回油调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包括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出油口通过进油管路与发动机进油口连接,发动机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一、回油管路二、回油管路三与温控系统进油口连接,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丝杠的转动使连板沿着导柱滑动,并且连板带动堵杆端部脱离排油管,该过程中,连板带动两组承压杆沿着两组滚轮滑动,当堵杆端部连同密封套完全脱离排油管时,承压杆一端的倒斜面一并未接触到滚轮,因此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仍然处于紧闭状态,此时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的柴油通过排油管流入油盒内,直至柴油完全流入油盒内,因此在拆卸过滤器机构过程中,不仅避免柴油外漏,同时避免柴油浪费及污染周边环境。染周边环境。染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回油调压装置
,具体为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 新工艺应用于发动机上, 对于发动机性能的检验、 检测提出了更多的要,申请号 CN202111269669.7 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系统,该回油调压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油口、发动机回油口、第一调压阀、第一手阀、进油口、第二调压阀、第二手阀、第一单向阀、过滤器、燃油泵、第三手阀、回油口和第三单向阀;所述进油口一路通过油管经第一手阀和第一调压阀后,与发动机进油口相连;所述进油口另一路通过油管经第一单向阀后与回油管相连;上述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稳定系统的回油压力,本专利技术的回油管路分三路,一路用于抽取燃油回油;另一路通过第二调压阀来调节压力,回补发动机回油口处的回油压力;最后一路的作用是当第二手阀和第三手阀都关闭的状态下,可以通过这一路把燃油输送至回油管路,避免回油管路闭塞,出现故障,其中一路通过管道经过滤器、燃油泵、第三手阀和流量开关后,与回油管相连,作用是抽取燃油回油,过滤器对从发动机回流出来的柴油进行过滤,提高柴油的质量,对燃油泵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过滤器长时间使用后,过滤器内部的滤芯就会产生阻塞,因此需要更换,首先现有的过滤器内两端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在管道之间,在安装与拆卸时就不够方便,并且拆卸过滤器时,残留在过滤器内及管道内的柴油会从对接处流出,不仅污染周边换进,同时造成的浪费,其次现有的回油管路在更换滤芯时,必须暂停回油管路的运行,同时必须将回油管路中的柴油排尽,因而造成滤芯的更换比较麻烦,影响滤芯的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包括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出油口通过进油管路与发动机进油口连接,发动机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一、回油管路二、回油管路三与温控系统进油口连接;回油管路一包括油管,油管上设置具有转换功能的过滤器装置,过滤器装置连接燃油泵,燃油泵连接手阀,手阀连接流量开关,过滤器装置包括转换头机构,转换头机构设置两组,两组转换头机构之间设置轴一,轴一中部设置拨板,转换头机构头部两侧对称设置两组弯管,两组转换头机构之间对称设置两组具有排油功能的过滤器机构,过滤器机构下方设置油盒。
[0005]优选的,过滤器机构包括下壳机构,下壳机构上设置上壳机构,下壳机构一侧设置连板,连板螺接丝杠,连板滑动连接两组导柱,两组导柱一端均连接盖板,连板下端连接堵
杆,连板两端对称连接两组承压杆,下壳机构底部设置排油管。
[0006]优选的,下壳机构包括下壳体,下壳体内置滤芯,滤芯一端固定连接插管,并且滤芯一端粘附橡胶垫,滤芯另一端连接承接板,承接板一端旋接滑轮,下壳体一侧对称设置两组支板,下壳体另一侧设置挡板。
[0007]优选的,上壳机构包括上壳体,上壳体两端对称连接两组L型板,L型板一端旋接滚轮,上壳体边缘处粘附橡胶条,上壳体内设置限位板,上壳体上设置把手,上壳体一侧设置旋接板,限位板一端设置倒斜面三,倒斜面三平行于倒斜面二,旋接板两端对称旋接两组支板。
[0008]优选的,转换头机构包括套管,套管头部内置转换头,转换头上包覆橡胶套,转换头上开设出油孔,套管头部两侧对称连接两组弯管,轴一两端对称连接两组转换头,并且轴一两端分别旋接两组套管。
[0009]优选的,丝杠一端旋接下壳体,丝杠另一端旋接下壳体,导柱固定在下壳体上,连板上对称开设两组通孔,通孔滑动连接导柱,承压杆一端设置倒斜面一,堵杆插接排油管。
[0010]优选的,下壳体两端对称固定连接两组弯管,插管插接一组弯管端部内置的插孔,承接板上设置倒斜面二,下壳体内底部开设导向槽,滑轮位于导向槽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拨板带动轴一,轴一同时带动两组转换头转动,转换头连同橡胶套沿着套管头部的内腔转动,使两组转换头上的出油孔与当前的两组弯管错开,从而切断柴油流入当前的过滤器机构内,直至拨板受到挡板阻挡,此时两组转换头上的出油孔与另外两组弯管连通,使柴油流入另一组备用的过滤器机构内,从而实现两组过滤器机构之间的转换,其次两组过滤器机构转换的时间极短,因此工作人员在无需暂停整个回油调压装置的情况,可实现对其中一组过滤器机构进行更换滤芯。
[0012]2. 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丝杠的转动使连板沿着导柱滑动,并且连板带动堵杆端部脱离排油管,该过程中,连板带动两组承压杆沿着两组滚轮滑动,当堵杆端部连同密封套完全脱离排油管时,承压杆一端的倒斜面一并未接触到滚轮,因此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仍然处于紧闭状态,此时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的柴油通过排油管流入油盒内,直至柴油完全流入油盒内,因此在拆卸过滤器机构过程中,不仅避免柴油外漏,同时避免柴油浪费及污染周边环境。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与发动机及温控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过滤器装置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滤器机构、弯管、油盒组合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过滤器机构打开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过滤器机构局部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弯管与下壳机构组合剖视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转换头机构、弯管、轴一、拨板组合示意图。
[0020]图中:1、温控系统;2、进油管路;3、发动机;4、回油管路一;5、回油管路二;6、回油管路三;401、过滤器装置;402、燃油泵;403、手阀;404、流量开关;405、油管;10、转换头机
构;11、弯管;12、过滤器机构;13、油盒;14、轴一;15、拨板;121、下壳机构;122、上壳机构;123、连板;124、丝杠;125、导柱;126、盖板;127、堵杆;128、承压杆;90、倒斜面一;129、排油管;81、下壳体;810、导向槽;82、滤芯;83、插管;84、橡胶垫;85、承接板;850、倒斜面二;86、滑轮;87支板;88挡板;71、上壳体;72、L型板;73、滚轮;74、橡胶条;75、限位板;750、倒斜面三;76、把手;77、旋接板; 101、套管;102、转换头;103、橡胶套;104、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包括温控系统1,温控系统1出油口通过进油管路2与发动机3进油口连接,发动机3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一4、回油管路二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包括温控系统(1),所述温控系统(1)出油口通过进油管路(2)与发动机(3)进油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3)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一(4)、回油管路二(5)、回油管路三(6)与温控系统(1)进油口连接;所述回油管路一(4)包括油管(405),所述油管(405)上设置具有转换功能的过滤器装置(401),所述过滤器装置(401)连接燃油泵(402),所述燃油泵(402)连接手阀(403),所述手阀(403)连接流量开关(404),所述过滤器装置(401)包括转换头机构(10),所述转换头机构(10)设置两组,两组所述转换头机构(10)之间设置轴一(14),所述轴一(14)中部设置拨板(15),所述转换头机构(10)头部两侧对称设置两组弯管(11),两组所述转换头机构(10)之间对称设置两组具有排油功能的过滤器机构(12),所述过滤器机构(12)下方设置油盒(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机构(12)包括下壳机构(121),所述下壳机构(121)上设置上壳机构(122),下壳机构(121)一侧设置连板(123),所述连板(123)螺接丝杠(124),连板(123)滑动连接两组导柱(125),两组所述导柱(125)一端均连接盖板(126),所述连板(123)下端连接堵杆(127),连板(123)两端对称连接两组承压杆(128),所述下壳机构(121)底部设置排油管(12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柴油发动机试验用回油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机构(121)包括下壳体(81),所述下壳体(81)内置滤芯(82),所述滤芯(82)一端固定连接插管(83),并且滤芯(82)一端粘附橡胶垫(84),滤芯(82)另一端连接承接板(85),所述承接板(85)一端旋接滑轮(86),所述下壳体(81)一侧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慧侠杨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普瑞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