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10T-SRAM单元及其数据读写方法、电路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59939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0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T

SRAM单元及其数据读写方法、电路结构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CN202210638677.2,申请日为2020/06/08,且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基于10T

SRAM单元的电路结构、芯片及模块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静态随机存储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10T

SRAM单元及其数据读写方法、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3]作为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的有效策略之一,存内计算(computing in memory,缩写为CIM)引起了广泛关注,存内计算将存储器与运算模块合二为一,大幅减少了数据的搬移,进而节省了这部分的时间和能耗开销。
[0004]内容可寻址存储器(bi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缩写为BCAM)作为存内计算的特殊应用,它通过数据输入与存储数据逐位比较,实现了在存储器内部完成比较操作,提高了搜索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功耗。现有的BCAM研究主要拘泥于单向数据搜索,有的是数据纵向输入,与阵列存储字逐行比较,结构复杂固化,模块复用性差,功能单一;有的是数据横向输入,与阵列存储字逐列比较,与SRAM数据按行写入方式相悖,不易写入待比较数据。根据公开号为CN102024819A公开的SRAM位单元装置与CAM位单元装置,其具有较低待机漏电流Isb、改善的Vcc,min用以降低待机耗电、与改善的存取速度等优点。但是该装置的10T

SRAM单元中行列逻辑操作无法同时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单向数据搜索不易写入待比较数据的问题,提供一种10T

SRAM单元及其数据读写方法、电路结构、模块、芯片。
[0006]10T

SRAM单元,其包括:NMOS晶体管N0~N7,PMOS晶体管P0~P1。
[0007]具体连接方式如下:N0的源极电连接电压源VSS。
[0008]N1的栅极与N0的漏极电连接,N1的源极与N0的源极电连接,N1的漏极与N0的栅极电连接。
[0009]P0的漏极与N0的漏极电连接,P0的栅极与N0的栅极电连接,P0的源极电连接电压源VDD。
[0010]P1的漏极与N1的漏极电连接,P1的栅极与P0的漏极电连接,P1的源极与P0的源极电连接。
[0011]N2的漏极与N0的漏极电连接,N2的栅极电连接字线WLL,N2的源极电连接位线BLB。
[0012]N3的漏极与N0的栅极电连接,N3的栅极电连接字线WLR,N3的源极电连接位线BL。
[0013]N4的栅极与N0的漏极电连接,N4的源极电连接位线RBLB。
[0014]N5的栅极与N1的漏极电连接,N5的源极与位线RBL电连接。
[0015]N6的漏极与N4的漏极电连接,N6的栅极与字线RWLL电连接,N6的源极电连接电压
源VSS。
[0016]N7的漏极与N5的漏极电连接,N7的源极与N6的源极电连接,N7的栅极与字线RWLR电连接。
[0017]存储节点QB通过N2与字线WLL、位线BLB相连;存储节点Q通过N3与字线WLR、位线BL相连;P0和N0构成一个反相器,P1和N1构成另一个反相器,两个反相器形成交叉耦合结构;N2和N3作为传输管,各自位于交叉耦合结构左右两侧作为左右两个写通路;N4和N6构成左通路,N5和N7构成右通路。
[0018]进一步的,10T

SRAM单元数据写入时,通过BL和BLB进行写入,字线WLL和字线WLR置为高电平。
[0019]进一步的,10T

SRAM单元数据读取时,通过RBLB或RBL进行读出,字线RWLL或字线RWLR置为高电平。
[0020]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根据前述的10T

SRAM单元的数据读写方法,数据读写方法在数据写入时,通过BL和BLB进行写入,字线WLL和字线WLR置为高电平;所述数据读写方法在数据读取时,通过RBLB或RBL进行读出,字线RWLL或字线RWLR置为高电平。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10T

SRAM单元的存内布尔逻辑运算和双向BCAM的电路结构,其采用前述10T

SRAM单元,基于10T

SRAM单元的存内布尔逻辑运算和双向BCAM的电路结构包括4
×
4个10T

SRAM单元。
[0022]其中,位于同一行的10T

SRAM单元,所有单元晶体管N2的栅极电连接字线WLL,所有单元晶体管N3的栅极电连接字线WLR,所有单元晶体管N4的源极电连接位线RBLB,所有单元晶体管N5的源极电连接位线RBL,每一行共享字线WLL、WLR以及位线RBL、RBLB。
[0023]位于同一列的10T

SRAM单元,所有单元晶体管N2的源极电连接位线BLB,所有单元晶体管N3的源极电连接位线BL,所有单元晶体管N6的栅极电连接字线RWLL,所有单元晶体管N7的栅极电连接字线RWLR,每一列共享位线BL、BLB以及字线RWLL、RWLR。
[0024]该电路结构进行数据按阵列逐行查找时,字线RWLL和RWLR分别作为数据输入线,位线RBL和RBLB作为匹配线,匹配结果通过位线RBL和RBLB末端灵敏放大器再经过与门读出。数据按阵列逐列查找时,字线WLL和WLR分别作为数据输入线,位线BL和BLB作为匹配线,匹配结果通过位线BL和BLB末端灵敏放大器再经过与门读出。
[0025]进一步的,在10T

SRAM单元保持数据期间,写字线WLL、写字线WLR、读字线RWLL及读字线RWLR均保持低电平,此时N2、N3、N6以及N7均关断。
[0026]进一步的,假设在写操作前10T

SRAM单元的存储节点Q为高电平,QB为低电平,即存储数据为“1”,在写入数据“0”时,写操作字线WLL和WLR被拉为高电平选中单元,同时将需要写入的数据“0”加载到写位线BL和BLB上。
[0027]进一步的,假设在读操作前10T

SRAM单元的存储节点Q为高电平,QB为低电平,即存储数据为“1”;在读操作开始时,读位线RBL和RBLB预充电至高电平,读字线RWLL或RWLR被拉为高电平,NMOS晶体管N6或NMOS晶体管N7被开启。
[0028]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基于10T

SRAM单元的存内布尔逻辑运算和双向BCAM的电路模块,其采用前述的基于10T

SRAM单元的存内布尔逻辑运算和双向BCAM的电路结构,基于10T

SRAM单元的存内布尔逻辑运算和双向BCAM的电路模块包括:
[0029]位于同一行的10T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T

SRAM单元,其包括:NMOS晶体管N0~N7,PMOS晶体管P0~P1;其中,NMOS晶体管N0,N0的源极电连接电压源VSS;NMOS晶体管N1,N1的栅极与N0的漏极电连接,N1的源极与N0的源极电连接,N1的漏极与N0的栅极电连接;PMOS晶体管P0,P0的漏极与N0的漏极电连接,P0的栅极与N0的栅极电连接,P0的源极电连接电压源VDD;PMOS晶体管P1,P1的漏极与N1的漏极电连接,P1的栅极与P0的漏极电连接,P1的源极与P0的源极电连接;其特征在于,NMOS晶体管N2,N2的漏极与N0的漏极电连接,N2的栅极电连接字线WLL,N2的源极电连接位线BLB;NMOS晶体管N3,N3的漏极与N0的栅极电连接,N3的栅极电连接字线WLR,N3的源极电连接位线BL;NMOS晶体管N4,N4的栅极与N0的漏极电连接,N4的源极电连接位线RBLB;NMOS晶体管N5,N5的栅极与N1的漏极电连接,N5的源极与位线RBL电连接;NMOS晶体管N6,N6的漏极与N4的漏极电连接,N6的栅极与字线RWLL电连接,N6的源极电连接电压源VSS;NMOS晶体管N7,N7的漏极与N5的漏极电连接,N7的源极与N6的源极电连接,N7的栅极与字线RWLR电连接;存储节点QB通过N2与字线WLL、位线BLB相连;存储节点Q通过N3与字线WLR、位线BL相连;P0和N0构成一个反相器,P1和N1构成另一个反相器,两个反相器形成交叉耦合结构;N2和N3作为传输管,各自位于交叉耦合结构左右两侧作为左右两个写通路;N4和N6构成左通路,N5和N7构成右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T

SRA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10T

SRAM单元数据写入时,通过BL和BLB进行写入,字线WLL和字线WLR置为高电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T

SRA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10T

SRAM单元数据读取时,通过RBLB或RBL进行读出,字线RWLL或字线RWLR置为高电平。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T

SRAM单元的数据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写方法在数据写入时,通过BL和BLB进行写入,字线WLL和字线WLR置为高电平;所述数据读写方法在数据读取时,通过RBLB或RBL进行读出,字线RWLL或字线RWLR置为高电平。5.一种基于10T

SRAM单元的存内布尔逻辑运算和双向BCAM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10T

SRAM单元,所述基于10T

SRAM单元的存内布尔逻辑运算和双向BCAM的电路结构包括4
×
4个10T

SRAM单元;其中,位于同一行的10T

SRAM单元,所有单元晶体管N2的栅极电连接字线WLL,所有单元晶体管N3的栅极电连接字线WLR,所有单元晶体管N4的源极电连接位线RBLB,所有单元晶体管N5的源极电连接位线RBL,每一行共享字线WLL、WLR以及位线RBL、RBLB;位于同一列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成虎杜园园高珊彭春雨赵强卢文娟郝礼才刘立蔺智挺吴秀龙黎轩郑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