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以及农用机械变速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4819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以及农用机械变速箱,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包括电磁阀组、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空挡电磁阀以及多个挡位电磁阀,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入端串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与空挡电磁阀的输出口连接,再通过空挡电磁阀连接到电磁阀组的P口;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所述空挡电磁阀的回油端也与所述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挡位电磁阀数量少,油路简单,容易集成,空挡电磁阀在其他挡位电磁阀之前,保证变速箱在不需要换挡时必然在空挡,增加操作的安全性,节省人力,减少操作疲劳。少操作疲劳。少操作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以及农用机械变速箱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换挡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以及农用机械变速箱。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控制换挡原理,是利用液压系统驱动拨杆换挡的一种方式,其应用于农用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各种行走机械的变速箱。在变速箱中,外力作用在拨叉上,拨叉移动从而实现换挡。在小型变速箱中,换挡力小,可通过人力直接驱动。但在大型变速箱中,换挡力很大,人力直接驱动,很容易引起驾驶疲惫。因此,需要借助外力进行换挡,其中液压驱动是常用的助力方式。但是,现有的换挡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多是使用机械连杆操作,操作过程费力,易使人疲倦。(2)也有部分液压操作装置,但控制原理复杂,内部油路复杂,压降高,生产困难。(3)现有的液压换挡控制原理中的阀的数量多,从而成本高。(4)现有的液压换挡控制原理中,空挡用单独的阀控制,空挡电磁阀与其他挡位的电磁阀容易形成干扰,造成了操作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换挡方式控制原理复杂、成本高、空挡电磁阀与其他挡位的电磁阀容易形成干扰并形成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以及农用机械变速箱。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包括电磁阀组、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空挡电磁阀以及多个挡位电磁阀,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入端串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与空挡电磁阀的输出口连接,再通过空挡电磁阀连接到电磁阀组的P口;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所述空挡电磁阀的回油端也与所述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液压换挡控制系统,通过将多个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与空挡电磁阀串联,挡位电磁阀数量少,油路简单,容易集成,空挡电磁阀在其他挡位电磁阀之前,保证了变速箱在不需要换挡的时候就必然在空挡,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而且在换挡的过程中,不需要单独操作空挡这一挡位,节省人力,减少了操作疲劳。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进一步描述。
[0007]进一步,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入端串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的中间腔以及第二换挡油缸的中间腔与空挡电磁阀的输出口连接,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的有杆腔以及第二换挡油缸的有杆腔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控制不同挡位的电磁阀是否得电,来实现换挡操作。
[0009]进一步,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还将第一换挡油缸的无杆腔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换挡油缸的无杆腔与大气连通,保持零压。
[0011]进一步,多个挡位电磁阀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不同挡位的电磁阀。
[0012]进一步,多个挡位电磁阀包括Ⅰ挡电磁阀、Ⅱ挡电磁阀以及Ⅲ挡电磁阀,所述Ⅰ挡电磁阀、Ⅱ挡电磁阀的压力输入端串联后与Ⅲ挡电磁阀的压力输入端并联,然后再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与空挡电磁阀的输出口连接,再通过空挡电磁阀连接到电磁阀组的P口;所述Ⅰ挡电磁阀、Ⅱ挡电磁阀以及Ⅲ挡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空挡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多个挡位电磁阀分别为两位四通电磁阀。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均包括油杆、油缸壳体以及连接罩,所述连接罩设置在所述油缸壳体内且与油缸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罩与所述油缸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合围形成无杆腔;所述油杆密封穿设在所述油缸壳体以及所述连接罩内,所述油杆的外侧壁上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油缸壳体的内侧壁密封接触且与所述连接罩之间形成中间腔,所述法兰盘背离所述连接罩的一侧面与所述油缸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合围形成有杆腔。
[0015]进一步,所述中间腔右边的面积比左边的面积小。
[0016]一种农用机械变速箱,包括上述的液压换挡控制系统。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农用机械变速箱,安全性高,在换挡的过程中,不需要单独操作空挡这一挡位,节省人力,减少了操作疲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液压换挡控制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液压换挡控制系统空挡时的油路流向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液压换挡控制系统Ⅰ挡时的油路流向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液压换挡控制系统Ⅱ挡时的油路流向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液压换挡控制系统Ⅲ挡时的油路流向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空挡电磁阀;2、Ⅱ挡电磁阀;3、Ⅰ挡电磁阀;4、Ⅲ挡电磁阀;5、第二换挡油缸;51、第二油杆;52、第二油缸壳体;53、第二连接罩;54、第二无杆腔;55、第二有杆腔;56、第二中间腔;6、第一换挡油缸;61、第一油杆;62、第一油缸壳体;63、第一连接罩;64、第一无杆腔;65、第一有杆腔;66、第一中间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6]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包括电磁阀组、第一换挡油缸6以及第二换挡油缸5,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空挡电磁阀1以及多个挡位电磁阀,多个所述挡
位电磁阀压力输入端串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6以及第二换挡油缸5与空挡电磁阀1的输出口(A口)连接,再通过空挡电磁阀1连接到电磁阀组的P口;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6以及第二换挡油缸5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所述空挡电磁阀的回油端也与所述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
[0027]如图1~图5所示,关于换挡油缸的一个具体方案为,所述第一换挡油缸6以及第二换挡油缸5均包括油杆、油缸壳体以及连接罩,所述连接罩设置在所述油缸壳体内且与油缸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罩与所述油缸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合围形成无杆腔;所述油杆密封穿设在所述油缸壳体以及所述连接罩内,所述油杆的外侧壁上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油缸壳体的内侧壁密封接触且与所述连接罩之间形成中间腔,所述法兰盘背离所述连接罩的一侧面与所述油缸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合围形成有杆腔。为便于后续描述,现将第一换挡油缸6以及第二换挡油缸5的各个部件区别表述如下:所述第一换挡油缸6包括第一油杆61、第一油缸壳体62以及第一连接罩63,所述第一换挡油缸6的有杆腔为第一有杆腔65,所述第一换挡油缸6的无杆腔为第一无杆腔64,所述第一换挡油缸6的中间腔为第一中间腔66。所述第二换挡油缸5包括第二油杆51、第二油缸壳体52以及第二连接罩53,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阀组、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空挡电磁阀以及多个挡位电磁阀,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入端串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与空挡电磁阀的输出口连接,再通过空挡电磁阀连接到电磁阀组的P口;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以及第二换挡油缸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所述空挡电磁阀的回油端也与所述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入端串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的中间腔以及第二换挡油缸的中间腔与空挡电磁阀的输出口连接,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分别将第一换挡油缸的有杆腔以及第二换挡油缸的有杆腔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挡位电磁阀压力输出端并联后还将第一换挡油缸的无杆腔与电磁阀组的T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挡油缸的无杆腔与大气连通,保持零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挡位电磁阀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不同挡位的电磁阀。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一种液压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挡位电磁阀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起帆张树岗武小伟胡德利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