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式战车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445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轮式战车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包括两个舱体相互独立的电子舱和机械舱;其中,机械舱的上部分为传动舱,安装有一组四级减速齿轮组,下部分为动力舱,使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电子舱中通过电路板绝缘固定有电路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控自动换挡装置,传动方式为电机齿轮传动,齿轮为四级减速,设计输出扭矩≥3.6Nm,线控自动换挡装置采用分舱设计,分为机械舱和电子舱两部分,均具有防水设计,可以适应较复杂工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统搬动换挡杆带动换挡软轴实现换挡改为用电驱动直接驱动换挡轴的方式实现RND挡位切换,定位准确、反应灵敏,换挡品质安全可靠,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的综合性能。综合性能。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式战车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轮式战车自动变速器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现有搭载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车型目前无法实现线控换挡,使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对这些车辆进行数字化升级,是一种快速、有效、经济的方法,可以提高这些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换挡器从传统机械式逐渐过渡到线控式,线控换挡是目前智能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自主泊车、辅助驾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轮式战车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以解决如何使搭载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车型实现线控换挡功能的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轮式战车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该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包括两个舱体相互独立的电子舱和机械舱;其中,
[0007]机械舱的上部分为传动舱,安装有一组四级减速齿轮组,下部分为动力舱,使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其中,四级减速齿轮组中的第一轴为直流电机的输出轴,第一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三轴和第四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五轴上安装的第五齿轮与变速器换挡轴连接;第二轴和第三轴上安装有第一轴承,通过轴承保持架定位,第一密封圈放置于机械舱舱体边缘的密封槽内,通过上盖板压紧;第五轴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骨架油封和第二骨架油封,对应使用密封的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并通过上端盖压紧;机械舱的下部分为动力舱,直流电机固定于动力舱内,转角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托架安装在动力舱内,直流电机和转角传感器的连线过线槽直达电子舱,第二密封圈放置于动力舱边缘处密封槽内,并通过下盖板固定;绝对值编码器与安装在第三轴下端的磁铁固定座连接,组成转角测量功能组件;
[0008]电子舱中电路板绝缘衬固定于电子舱内,电路板绝缘衬上固定有电路板,第三密封圈放置于电子舱的边缘密封槽内,并通过电子舱盖板固定,外接头固定座设置有两个过线孔,信号线和供电线由此穿出,过线孔的两端留有灌胶空间,与第三密封圈及第四密封圈一起组成防水设计,保证电子舱的安全。
[0009]进一步地,第二齿轮为双联齿轮。
[0010]进一步地,第四轴为T型圆轴。
[0011]进一步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齿轮减速比依次为1:5、1:6、1:4.5和1:1.4。
[0012]进一步地,线控自动换挡装置的外壳及各舱体端盖均为铝合金材质。
[0013]进一步地,线控自动换挡装置的齿轮、轴材料均为不锈钢416。
[0014]进一步地,电路板绝缘衬、传感器托架均采用尼龙材料。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轮式战车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包括两个舱体相互独立的电子舱和机械舱;其中,机械舱的上部分为传动舱,安装有一组四级减速齿轮组,下部分为动力舱,使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电子舱中通过电路板绝缘固定有电路板。本专利技术的线控自动换挡装置,传动方式为电机齿轮传动,齿轮为四级减速,设计输出扭矩≥3.6Nm,线控自动换挡装置采用分舱设计,分为机械舱和电子舱两部分,均具有防水设计,可以适应较复杂工况。本专利技术将传统搬动换挡杆带动换挡软轴实现换挡改为用电驱动直接驱动换挡轴的方式实现RND挡位切换,定位准确、反应灵敏,换挡品质安全可靠,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控自动换挡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械舱齿轮设置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械舱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械舱下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轮式战车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子舱1和机械舱2,两个舱体相互独立,电子舱1的电路板排线通过过线槽与机械仓2的电机及编码器相连接,过线槽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
[0024]机械舱2分为上下两部分。如图2所示,上部分为传动舱,安装有一组四级减速齿轮组,下部分为动力舱,使用直流电机3作为动力。
[0025]其中,四级减速齿轮组中的第一轴4为直流电机3的输出轴,第一轴4上安装有第一齿轮5,第二轴6上安装有第二齿轮7。第二齿轮为双联齿轮,此齿轮模数和齿数不一样导致齿轮大小不同,以避免电机齿轮根切,减小噪声。第三轴8和第四轴10上分别安装有第三齿轮9和第四齿轮11。第四轴10为T型圆轴,以解决因为分舱造成齿轮无法双面压合的问题。第五轴10上安装的第五齿轮13与变速器换挡轴连接。第一级齿轮减速比为1:5,模数0.6。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齿轮减速比依次为1:6、1:4.5和1:1.4。
[0026]如图3所示,第二轴6和第三轴8上安装有第一轴承14,通过轴承保持架15定位,第一密封圈16放置于机械舱2舱体边缘的密封槽内,通过上盖板17压紧。第五轴1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骨架油封19和第二骨架油封22,对应使用密封的第二轴承20和第三轴承21,使其具备更好的防护性能,并通过上端盖18压紧。
[0027]机械舱2下部分的动力舱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直流电机3固定于动力舱内,转角传感器25通过传感器托架26安装在动力舱内,直流电机3和转角传感器26的连线过线槽直
达电子舱1,第二密封圈23放置于动力舱边缘处密封槽内,并通过下盖板24固定。绝对值编码器27与安装在第三轴8下端的磁铁固定座28连接,组成转角测量功能组件。
[0028]电子舱1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电路板绝缘衬29固定于电子舱1内,电路板绝缘衬29上面固定有电路板32,第三密封圈30放置于电子舱1的边缘密封槽内,并通过电子舱盖板31固定,外接头固定座34设置有两个过线孔,信号线和供电线由此穿出,过线孔的两端留有足够灌胶空间,与第三密封圈30及第四密封圈33一起组成防水设计,从而保证电子舱1的安全。
[0029]线控自动换挡装置设置有多点防水设计,第五轴与外部配合,为动密封,采用骨架油封密闭;电子舱盖、传动舱盖、动力舱盖等其他位置采用静密封,采用硅胶密封条和硅胶O型圈。
[0030]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外壳及各舱体盖均为铝合金材质,齿轮、轴材料均为不锈钢416。电子舱使用的电子设备需要绝缘安置,所以采用尼龙材料作为支撑和垫衬。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式战车用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自动换挡装置包括两个舱体相互独立的电子舱和机械舱;其中,所述机械舱的上部分为传动舱,安装有一组四级减速齿轮组,下部分为动力舱,使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其中,四级减速齿轮组中的第一轴为直流电机的输出轴,第一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三轴和第四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五轴上安装的第五齿轮与变速器换挡轴连接;第二轴和第三轴上安装有第一轴承,通过轴承保持架定位,第一密封圈放置于机械舱舱体边缘的密封槽内,通过上盖板压紧;第五轴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骨架油封和第二骨架油封,对应使用密封的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并通过上端盖压紧;机械舱的下部分为动力舱,直流电机固定于动力舱内,转角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托架安装在动力舱内,直流电机和转角传感器的连线过线槽直达电子舱,第二密封圈放置于动力舱边缘处密封槽内,并通过下盖板固定;绝对值编码器与安装在第三轴下端的磁铁固定座连接,组成转角测量功能组件;所述电子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超杰李晋宋振川孙晨辉毛润邹武俊王叶高子茵杜松涛王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