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及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22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在从气囊或管状部件的边缘较粗地缠绕线后、向边缘密集地缠绕,不会发生粗直径化等问题,能够可靠地固定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和使用该方法进行固定的医疗装置。首先将线(42)从气囊(32)的边缘(32A)较粗地缠绕。接着将线(42)向气囊(32)的边缘(32A)密集地缠绕。并且,在气囊(32)的边缘(32A)侧将线(42)的端部互相系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缠绕线来固定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进行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的医疗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内窥镜装置中,以各种用途使用膨胀收缩的气囊。例如,在超声波检查装置中,为了围住超声波探头的前端的超声波扫描部并充填超声波传输介质而使用气囊,在超声波内窥镜中,为了围住插入部的前端的超声波转换器并充填超声波传输介质而使用气囊。另外,以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固定在体腔内的用途在插入部安装气囊,以将套管等插入辅助具固定在体腔内的用途在插入辅助具上安装气囊。这样的医疗装置用气囊,将其端部包上安装对象物,通过在其上缠绕线来固定。例如,专利文献1的超声波检测装置,通过将气囊的端部包在环上并在其上缠绕线、进一步涂敷粘接剂来固定气囊。特开2003-235847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1没有关于线的缠绕方法和捆扎方法的具体的记载。因此,基于线的缠绕方法和捆扎方法,有结扎力变弱而使气囊脱离、气囊的安装位置错开而对超声波的检查带来坏影响的危险。例如,如图6(A)所示,当将气囊2包在环等的安装对象物3上并从气囊2的边缘2A密集地缠绕线1时,由于气囊2被线1压住并向箭头方向延伸,所以就有气囊2的膨胀部(即,通过流体的供给、吸引而膨胀收缩的部分)2B的大小会变化的缺点。因此,在于气囊2的内部配置超声波振子的时候,超声波振子和气囊2的最大膨胀部分的位置关系错开,发生难于传播超声波的情况,具有对测定带来坏影响的危险。这样的不理想状况,如图6(B)所示,通过将线1向气囊2的边缘2A密集地缠绕能够得到解决。但是,这时,基于缠绕线1后的结扎方法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如图6(C)所示,在使线1的端部之间在缠绕部分的上面系结时,在系结时就有线1容易松弛的缺点以及线1的纽结1A比其他的部分突出而容易被扯挂的缺点。另外,如图6(D)所示,可以考虑在向气囊2的边缘2A密集地缠绕线1后,从气囊2的边缘2A缠绕线1而为双重缠绕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由于线1被卷成双重就有粗直径化的问题。另外,在卷第二层的线1时就有第一层容易松弛的问题。进而,由于在气囊2的膨胀部2B的附近系结线1,所以在使气囊2膨胀收缩时就有基于线1的纽结1A气囊2被破坏的危险。这样以往的方法,通过线1的缠绕方法及系结方法,就产生了气囊2伸长、损伤、或者线1的缠绕部分粗直径化等各种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插入辅助具或内窥镜用处置具上安装气囊时也发生,进而在固定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弯角橡胶等时也会发生。另外,专利文献1,由于没有有关线的缠绕方法和系结方法的具体的记述,所以有线的纽结比其他部分突出的危险。并且,将形成突出部分的超声波检测装置插入内窥镜的钳子腔道时,就有在线的纽结位置扯挂、气囊破裂的危险。这样的不理想状况,在插入辅助具及内窥镜用处置具固定气囊时也会发生,进而在固定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弯角橡胶等时也会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些情况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伤医疗装置用的气囊及弯角橡胶等的管状部件、不使安装对象物粗直径化并能够可靠地固定气囊及管状部件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方法固定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医疗装置。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不形成突出部分、能够固定医疗装置用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另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方法固定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医疗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1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将医疗装置用的气囊的端部或管状部件的端部包覆在安装对象物上,并通过在所述端部缠绕线而将所述气囊或所述管状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边缘向所述气囊或所述管状部件的中间部较粗地缠绕所述线后,再次向所述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的边缘密集地缠绕所述线。根据本专利技术之1,由于最初较粗地缠绕线,所以能够防止因线而使气囊或管状部件延伸。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之1,在从端部的边缘较粗地缠绕线后,再次向边缘密集地缠绕。此时,由于在较粗地缠绕的线和密集地缠绕的线其间距不同,所以在密集地缠绕线时,较粗地缠绕的线不会松弛,能够牢固地固定气囊或管状部件。另外,由于在较粗地缠绕的线上密集地缠绕线,所以与密集地双重缠绕线的情形比较能够细直径化。进而,根据本专利技术之1,由于将从边缘缠绕的线向边缘再次缠绕,所以缠绕后的线的两端配置在边缘侧。从而,由于线的纽结配置在边缘侧(即,中间侧的相反侧),所以能够防止由线的纽结损伤气囊和管状部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较粗地」「密集地」表示线之间的间距的比较,「较粗地」意味着比「密集地」间距宽。本专利技术之2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是在本专利技术之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对象物,是内窥镜的插入部、或者包覆在所述插入部上并引导所述插入部的插入的插入辅助具、或者是插入到所述内窥镜的钳子腔道中的内窥镜用处置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3的医疗装置,是在内窥镜插入部、插入引导该内窥镜插入部的插入辅助具、或者通过设置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钳子腔道或直接地插入到体腔内的长条的医疗用处置具上,用线固定安装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在从所述气囊或所述管状部件的端部的边缘向所述气囊或所述管状部件的中间部较粗地缠绕后,向所述边缘密集缠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4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将医疗装置用的气囊的端部或管状部件的端部包覆在安装对象物上,并通过在所述端部缠绕线而将所述气囊或所述管状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使缠绕在所述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的线的纽结位于所述安装对象物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之4,由于使纽结位于上述安装对象物上,所以能够防止如线的纽结配置在气囊和管状部件上的情形那样、基于线的纽结形成突出部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5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将医疗装置用的气囊的端部或管状部件的端部包覆在安装对象物上,并通过在所述端部缠绕线而将所述气囊或所述管状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将缠绕在所述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的线的两端部熔敷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之5,由于熔敷固定线的两端部,所以能够防止形成突出部分。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之5,由于仅熔敷线的两端部,所以能够防止如熔敷线全体时那样线的松弛。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之2专利技术,不形成突出部分,能够可靠地固定气囊和管状部件。本专利技术之6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是在本专利技术之5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线的熔敷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对象物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之6,由于使线的熔敷部分位于安装对象物上,所以比位于气囊和管状部件上的情形能够可靠地防止突出部分的形成。本专利技术之7的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是在本专利技术之4~6中任意一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对象物是内窥镜的插入部、或者包覆在所述插入部上并引导所述插入部的插入的插入辅助具、或者插入到所述内窥镜的钳子腔道中的内窥镜用处置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8的医疗装置,是在于医疗装置中的体腔内插入用的长条的插入部、对气囊或管状部件以缠绕线而固定其端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缠绕固定的线的纽结位于所述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附近的插入部上。本专利技术之9的医疗装置是在本专利技术之8中,其特征在于,熔敷相当于所述线的纽结的部分。(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或管状部件的固定方法,将医疗装置用的气囊的端部或管状部件的端部包覆在安装对象物上,并通过在所述端部缠绕线而将所述气囊或所述管状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对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边缘向所述气囊或所述管状部件的 中间部较粗地缠绕所述线后,再次向所述气囊或管状部件的端部的边缘密集地缠绕所述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利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