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2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从润滑液供给部(72)向套管(50)的管主体(51)提供润滑液。该润滑液从注入口(66)注入,并流向润滑液供给通路(68),随后,借助在润滑液供给通路(68)以及管主体(51)上形成的多个开口(75、75…)提供给管主体(51)的内侧。开(75、75…)以规定的间隔在从管主体(51)的基端部至顶端部的区域形成多个,所以润滑液可以被提供给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进而,开口(75、75…)是以自管主体(51)的基端部至顶端部其开口面积增大的方式形成的,所以润滑液的供给量在管主体(51)的整个内周面上比较均匀。由此,能够不增大插入辅助器械的直径而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装置,特别涉及当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时使用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和使用该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
技术介绍
当把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到小肠等深部消化道时,如果只推压插入部,因为肠道复杂的弯曲,会导致力难以传递至插入部的顶端,向深部的插入比较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内窥镜装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安装称之为套管或滑动管的插入辅助器械而插入到体腔内,使用该插入辅助器械引导插入部,由此防止插入部的多余的弯曲或挠曲(例如,专利文献1)。其中,套管是指用于小肠的插入辅助器械,滑动管是指用于大肠的插入辅助器械。另外,还提出了在以往的套管的基端部上形成润滑液的注入口,通过从该注入口将润滑液注入到套管的基端内侧,改善内窥镜插入部相对套管的滑动性,缩短手术实施时间。作为润滑液,可以使用水、生理盐水等。另外,在以往的内窥镜装置中,已知有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部设置第1球囊,同时在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上设置有第2球囊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在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上,有时将插入部以及插入辅助器械以规定长度插入到肠道中,在使两个球囊膨胀且使两个球囊密接于肠壁的状态下,进行通过同时回拉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而使弯曲的肠道笔直收缩的操作。然后,通过反复进行插入部以及插入辅助器械的插入操作和上述回拉操作,牵拉肠道而将插入部插入到目标部位。另外,上述回拉操作是指在通过用手握持由弹性部件做成的插入辅助器械而使其弹性变形并密接于插入部之后,回拉插入辅助器械,由此通过在插入辅助器械和插入部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而同时回拉插入部(例如,专利文献1)。不过,在膨胀的第1球囊或第2球囊过度密接或粘连在肠壁上的情况下,如果强制回拉(拉拔)插入部以及套管,则有可能损伤肠壁。在这种情况下,即、当术者受到较大的拉拔阻力时,在以前使套管或插入部旋转并降低密接力,然后再次进行回拉操作。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4879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1-340462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2-301019号公报。但问题是,在基端部形成有润滑液的注入口的上述以往的套管上,从注入口注入的润滑液没有充分遍及套管的整个内周面,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内窥镜插入部的滑动性。如果增大套管的直径并增大套管和内窥镜插入部之间的空隙,则能够使向基端部侧提供的润滑液遍及套管的整个内周面,所以能够消除这一问题。但是,因为套管也插入到体腔内,所以其直径优选是尽可能小的直径。因此,如果套管的直径是小直径,就不能将润滑液提供给套管的整个内周面,如果增大套管的直径,则相反产生不适于作为体腔内插入用部件的问题。另外,以往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具有在上述的回拉操作时插入部相对于插入辅助器械易滑移、操作性差的缺点。进而,在以前,在受到拉拔阻力时,根据术者的判断,确定随后的操作(是继续插入部以及套管的回拉操作,还是进行旋转插入部以及套管的操作)。为此,期待能够定量掌握回拉操作时产生的拉拔阻力并适当进行随后的操作的内窥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不增大插入辅助器械的直径并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插入部以及插入辅助器械的回拉操作的操作性的内窥镜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定量掌握插入辅助器械或套管、以及插入部的拉拔阻力的内窥镜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一是把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其基端部插入并从在上述基端部上形成的润滑液的注入口注入润滑液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上形成有将上述注入口提供的润滑液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和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供给通路。本专利技术之一着眼于内窥镜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之间、特别是想要增加润滑性的部分,是内窥镜的插入部被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开口部的内周角部摩擦的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如同本专利技术之1所述,通过在插入辅助器械上形成将由上述注入口提供的润滑液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和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供给通路,能够直接将润滑液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由此,本申请专利技术能够改善上述的特别是想要增强润滑性的部分的润滑性。本专利技术之二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将注入到上述润滑液供给通路的润滑液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侧的开口。本专利技术之三的特征在于,多个开口以随着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向顶端部其开口面积逐渐增大的方式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二,从注入口注入的润滑液流向润滑液供给通路,然后,借助在插入辅助器械上形成的多个开口而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侧。开口以规定的间隔在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范围内形成多个,所以润滑液可以被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进而,如本专利技术之三所述,开口随着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向顶端部,其开口面积逐渐增大,所以润滑液的供给量在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均匀分布。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不增大插入辅助器械的直径而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由此,可以一直获得良好的滑移性,所以能够改善插入部相对于插入辅助器械的滑动性,缩短手术实施时间。另外,可以一直获得良好的滑移性,由此能够使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外径细径化,并能够使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径接近内窥镜插入部的直径,所以能够提供小直径的插入辅助器械。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四,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条上述润滑液供给通路。通过在插入辅助器械上设置多条润滑液供给通路,能够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圆周上形成多个开口,所以润滑液的供给量在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上更加均匀。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五,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液供给通路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上被设成螺旋状。由此,通过1条润滑液供给通路能够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圆周上形成多个开口。由此,和1条直杆状的润滑液供给通路相比,能够将润滑液均匀地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整个内周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六是具备将球囊安装在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内窥镜、和插入该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并辅助该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上,形成可以在夹压该插入辅助器械而使其变形时而卡合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上的卡合部。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六,当夹压插入辅助器械以使其在缩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时,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上形成卡合在插入部的外周面上并防止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的相对滑动的卡合部件,所以在回拉操作时能够防止插入部相对插入辅助器械的滑动。由此,改善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的回拉操作的操作性。卡合部件只在使插入辅助器械发生上述弹性变形时进行卡合,所以在插入部相对插入辅助器械的插拔操作时不使插入辅助器械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上述插拔操作不会受到不良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被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上述卡合部所卡合的被卡合部。由此通过在插入部上形成被卡合部而能够确实可靠地防止滑移,并进一步改善操作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八是具备将球囊安装在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内窥镜、和插入该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并辅助该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是把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其基端部插入、并从在所述基端部上形成的润滑液的注入口注入润滑液的内窥镜的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上形成有将所述注入口提供的润滑液提供给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和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供给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糸井启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能株式会社SRJ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