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3500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该摄像透镜以小型且低成本地构成,实现广角化和高的光学性能。摄像透镜从物侧依次配置如下部件而成:第1透镜(L1),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为凸形状,像侧的面为凹形状;第2透镜(L2),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第3透镜(L3),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光阑;第4透镜(L4),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在使用了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的车载用摄像机、监视摄像机等中所适合使用的广角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逐渐发展成极其小型化及高像素化。因此,对摄像设备主体以其所搭载的摄像透镜也要求小型化、轻量化。另一方面,对车载用摄像机、监视摄像机等所使用的摄像透镜要求具有高耐候性、并且具有在广视角下高的光学性能,以便可以在宽范围确保良好的视野。另外,在上述领域的摄像透镜中,要求低成本化,所以要求透镜片数少的光学系统。以往,作为上述领域中的4片结构的摄像透镜例如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5所记载的透镜。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24403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6-25970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6-29298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5-22742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2009-3343号公报然而,近几年,在车载用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等领域中,如按全视角超过180°的透镜系统被期待等、对广角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并且,随着近年的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化,要求具有高的分辨性且具有如至成像区域的宽范围为止可得到良好的图像的高的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但是,在现有的透镜系统中,以廉价且小型地构成、同时实现可满足近几年的要求程度的广角化和高的光学性能是困难的。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实施例3的广角透镜,记载有由从物侧依次配置的第1透镜~第4透镜的4片透镜构成,且在第3透镜和第4透镜之间配置光阑的透镜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没有关于该透镜系统的F数、视角的记载,但由于第1透镜的折射率为1.52左右,第1透镜、第2透镜的负的光焦度比较小,所以难以认为该透镜系统是可应对全视角超过180°的规格的。专利文献2、3记载的透镜各自的全视角为约140°~165°、约152°~164°,所以不能说是如能应对近年来要求的全视角超过180°的广角化的透镜。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透镜中,F数为2.5~2.8,全视角为180°以上,但采用通过使用整个系统的焦距f、半视角φ将理想图像高度设成2×f×tan(φ/2)的投影方式时,由于畸变在超过半视角80°后急剧地向负侧变大,所以存在最周边部的图像变小的缺点。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全视角接近190°的实施例,歪曲像差(也称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也称倍率色差)均被良好地校正,但残留非点像差(也称像散),在与进行了高像素化的摄像元件组合使用时,有时要求更宽的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借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低成本、同时能够实现广角化和高的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配置如下部件而成:第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为凸形状,像侧的面为凹形状;第2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第3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光阑;第4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1透镜的有关上述“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为凸形状,像侧的面为凹形状”,在第1透镜为非球面透镜的情况下,设成在近轴区域的情形。并且,上述“光轴附近”设成与近轴区域相同意思。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6)。另外,作为优选的形态,可以满足下述条件式(1)~(6)中的任意1个,或者也可以满足任意2个以上的组合。-12.0<f1/f<-7.0…(1)0.16<d2/L<0.30…(2)0.02<d4/L<0.05…(3)-1.0<f2/f3<-0.4…(4)4.0<L/f34<6.0…(5)-1.0<r5/r4<0.0…(6)其中,f:整个系统的焦距f1:第1透镜的焦距f2:第2透镜的焦距f3:第3透镜的焦距f34:第3透镜和第4透镜的合成焦距d2:第1透镜和第2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d4:第2透镜和第3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r4:第2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5:第3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从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顶点至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另外,上述L中,后截距部分利用空气换算长度。并且,上述r4、r5的符号,将向物侧为凸的情况设成正、向像侧为凸的情况设成负。在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中,优选第1透镜的材质的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优选第2透镜的材质的对d线的阿贝数为50以上。优选第3透镜的材质的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下。优选第4透镜的材质的对d线的阿贝数为50以上。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构成为全视角大于200°。-->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在4片透镜系统中,由于适当设定各透镜的光焦度及形状且将光阑配置在适当的位置,所以以廉价且小型地构成、且同时实现广角化和高的光学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由于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所以能够以廉价且小型地构成,并可进行在宽视角下的摄像,且可得到高画质的映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及光路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及光路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及光路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及光路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及光路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及光路的剖视图。图7的图7(A)~图7(G)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种像差图。图8的图8(A)~图8(G)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种像差图。图9的图9(A)~图9(G)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种像差图。图10的图10(A)~图10(G)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种像差图。图11的图11(A)~图11(G)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种像差图。图12的图12(A)~图12(G)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各种像差图。图1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用摄像装置的配置的图。图中:2-轴上光束,3-轴外光束,5-摄像元件,100-汽车,101、102-车外摄像机,103-车内摄像机,L1-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L4-第4透镜,PP-光学部件,Sim-像面,St-孔径光阑,Z-光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分别与后述的实施例1~6的摄像透镜对应。图1~图6所示的例子的基本结构相同,图示方法也相同,所以在此主要参照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是沿光轴Z从物侧依次配置第1透镜L1、第2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配置如下部件而成:第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为凸形状,像侧的面为凹形状;第2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第3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光阑;第4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10-1-29 2010-017736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配置如下部件而成:第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为凸形状,像侧的面为凹形状;第2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第3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光阑;第4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物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1透镜的焦距设成f1、整个系统的焦距设成f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12.0<f1/f<-7.0…(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1透镜和所述第2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设成d2、从所述第1透镜的物侧面的面顶点至像面为止的距离设成L时,满足下述条件式(2):0.16<d2/L<0.30…(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2透镜和所述第3透镜的在光轴上的间隔设成d4、从所述第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川博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