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21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包括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的底端四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承重底座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防护箱本体,所述防护箱本体的外壁顶端与承重底座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本体的内壁底端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端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移动机构,可以对车架进行固定,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车架进行校正,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继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量。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架
,尤其涉及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0003]现有的校正装置无法将车架左右两侧进行固定,从而不便于后续对车架进行校正工作,继而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包括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的底端四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承重底座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连接有移动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防护箱本体,所述防护箱本体的外壁顶端与承重底座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本体的内壁底端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端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背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金属板,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两个所述螺纹套筒的顶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一侧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滑动槽。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底端后侧分别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底端分别通过滑动板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后侧滑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滑块的内壁共同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金属板,两个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后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限位板相对一侧的上方共同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中心处连接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底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校正杆,所述校正杆的前侧壁中心处设有水平仪。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校正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一侧共同连接有连接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移动机构,可以对车架进行固定,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车架进行校正,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继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承重底座;2、支撑杆;3、防护箱本体;4、减速电机;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连接杆;8、螺纹杆;9、螺纹套筒;10、第一金属板;11、限位板;12、滑动槽;13、可伸缩支撑板;14、电动缸;15、转轴;16、可伸缩校正杆;17、水平仪;18、第二金属板;19、滑杆;2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5]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包括承重底座1,承重底座1的底端四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杆2,承重底座1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连接有移动机构。
[0026]移动机构包括防护箱本体3,防护箱本体3的外壁顶端与承重底座1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防护箱本体3的内壁底端连接有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的底端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0027]第一齿轮5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6,两个第二齿轮6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螺纹杆8,两个螺纹杆8的相背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金属板10,两个第一金属板10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0028]两个螺纹杆8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9,两个螺纹套筒9的顶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11,两个限位板11的相对一侧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滑动槽12。
[0029]两个限位板11的底端后侧分别连接有滑块20,两个滑块20的底端分别通过滑动板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后侧滑动连接。
[0030]两个滑块20的内壁共同滑动连接有滑杆19,滑杆19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金属板18,两个第二金属板18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后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0031]两个限位板11相对一侧的上方共同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两端设有与两个限位板11滑动连接的导向杆,支撑板13的底端中心处连接有电动缸14,电动缸14的底端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校正杆16,校正杆16的前侧壁中心处设有水平仪17。
[0032]校正杆1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滑动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第二齿轮6的相对一侧共同连接有连接杆7。通过设置有移动机构,可以对车架进行固定,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车架进行校正,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继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3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34]首先支撑杆2对承重底座1进行支撑,接着工作人员将车架放在承重底座1的中心处,并启动防护箱本体3内的减速电机4,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使得第一齿轮5带动两侧的第二齿轮6转动,从而两侧的第二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包括承重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座(1)的底端四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承重底座(1)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连接有移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防护箱本体(3),所述防护箱本体(3)的外壁顶端与承重底座(1)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本体(3)的内壁底端连接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的底端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5)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6),两个所述第二齿轮(6)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螺纹杆(8),两个所述螺纹杆(8)的相背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金属板(10),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10)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杆(8)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9),两个所述螺纹套筒(9)的顶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11),两个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劲桓燕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拓普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