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上横梁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84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舱上横梁及车辆,所述机舱上横梁包括横梁本体,且横梁本体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连接臂,连接臂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前减震器支座;第二部分呈三角形,第二部分用于连接前风窗下横梁,并在第二部分上设有减重孔;第三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前减震器支座,并在第三部分上设有用于避让制动控制部件的避让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舱上横梁,能够提高前减震器支座处的结构强度,而降低传递到车身的激励;另外,将第二部分设为三角形,可使横梁本体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而设置避让孔又可减轻横梁本体的重量,利于轻量化设计。利于轻量化设计。利于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舱上横梁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机舱上横梁,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机舱上横梁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身的强度、刚度是汽车的重要评价标准,车身上的前减震器安装在前减震器支座上,当汽车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时,减震器处于激烈的变频率振动中,会通过减震器支座向车身传递激励。虽然通常在前减震器支座上设有加强结构,以降低车身上的激励,但仅通过设置加强结构改善车身所受到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0003]另外,在现有车身的布置中,通常将机舱流水槽安装到前风窗下横梁上,并在前风窗下横梁上安装有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机舱流水槽再与前减震器支座连接的安装结构,此结构连接件繁多,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机舱上横梁,其可实现前风窗下横梁与前减震器支座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可提高前减震器支座处的结构强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机舱上横梁,包括横梁本体,且所述横梁本体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0007]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前减震器支座;所述第二部分呈三角形,所述第二部分用于连接前风窗下横梁,并在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减重孔;所述第三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前减震器支座,并在所述第三部分上设有用于避让制动控制部件的避让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用于和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相连的前连接体,以及呈八字形设于所述前连接体上的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还包括第三臂体,所述第三臂体的一端同时与所述连接臂和所述第一臂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相连,所述第二臂体远离所述前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相连。
[0009]第二部分的第一臂体、第二臂体以及第三臂体构成了三角形或类三角形环形结构,在第二部分上端设置有前连接体,前连接体与前风窗下横梁固定连接,无需其他连接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体上内凹形成有避让槽,所述前连接体上设有前连接孔,所述前连接孔与所述避让槽连通。
[0011]在前连接体上设置避让槽,不仅可以降低横梁本体的重量,还使前风窗下横梁与横梁本体的连接更简单。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间隔布置的第四臂体和第五臂体,连接于所述第四臂体和所述第五臂体一端之间的第六臂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臂体和所述第五臂体的另
一端之间的侧连接体,所述侧连接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支座,所述第六臂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臂体和所述第三臂体相连;位于第四臂体、第五臂体、第六臂体以及侧连接体形成了近似梯形环形结构,提高了横梁本体的整体刚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通风盖板安装部;在第一部分的连接臂、第二部分的第三臂体以均设置有安装通风盖板的安装孔,通风盖板固定连接在横梁本体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机舱盖板连接部;和/或,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空调风道安装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至少其一的内外边缘处分别设有内翻边和外翻边;在横梁本体的背部,减重孔以及减重孔的内环背部上都设置有垂直于横梁上平面设置的外翻边,在外翻边之间设置有起到加强作用的内翻边。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至少其一上设有多道加强筋,至少部分所述加强筋连接于所述内翻边和所述外翻边之间;机舱上横梁背部有加强筋结构,提高整个横梁本体的刚度,整车的扭转刚度可达到使用标准的要求。
[0017]进一步的,所述横梁本体由铸铝制成。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技术所述的机舱上横梁,通过横梁本体的第二部分与前风窗下横梁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一前减震器支座连接,以及第三部分和第二前减震器支座连接,可通过该机舱上横梁实现前风窗下横梁与前减震器支座之间的连接,能够提高前减震器支座处的结构强度,而降低传递到车身的激励;另外,将第二部分设为三角形,可使横梁本体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而设置避让孔又可减轻横梁本体的重量,利于轻量化设计。
[0020]另外,在横梁本体上设置通风盖板安装部,可便于通风盖板在车身上的设置,无需如现有技术中的将通风盖板安装于空气室板上,利于简化车身零部件。通过在横梁本体上设置机舱盖板连接部,可便于机舱盖板在车身上的布置。
[0021]此外,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至少其一处设置内翻边和外翻边,能够提高横梁本体的结构强度。将至少部分加强筋连接于内翻边和外翻边之间,可进一步提高横梁本体的结构强度。
[0022]此外,横梁本体由铸铝制成,利于机舱上横梁的轻量化设计,可降低整车的重量。
[00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应用有如上所述的机舱上横梁。
[0024]本技术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机舱上横梁,可提高前减震器支座的安装强度,降低车身前部受到的激励,能够提高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机舱上横梁的结构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横梁本体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横梁本体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横梁本体的应用状态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横梁本体的背面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横梁本体与机舱盖板安装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6中I部分的放大图;
[003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横梁本体的在车身安装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横梁本体的在车身安装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横梁本体;
[0037]11、连接臂;111、第四机舱盖板连接孔;112、第一风道连接孔;113、第二风道连接孔;
[0038]12、第二部分;121、第一臂体;122、第二臂体;123、第三臂体;1231、第二机舱盖板连接孔;1232、第三机舱盖板连接孔;124、前连接体;1241、避让槽;1242、前连接孔;125、第一安装孔;126、第二安装孔;
[0039]13、第三部分;131、第四臂体;132、第五臂体;133、第六臂体;134、侧连接体;1341、第一机舱盖板连接孔;14、减重孔;15、避让孔;16、第一前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舱上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1),且所述横梁本体(1)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连接臂(11),所述连接臂(11)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2)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前减震器支座(41);所述第二部分(12)呈三角形,所述第二部分(12)用于连接前风窗下横梁,并在所述第二部分(12)上设有减重孔(14);所述第三部分(13)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2)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前减震器支座(42),并在所述第三部分(13)上设有用于避让制动控制部件(4)的避让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上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2)包括用于和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相连的前连接体(124),以及呈八字形设于所述前连接体上的第一臂体(121)和第二臂体(122),还包括第三臂体(123),所述第三臂体(123)的一端同时与所述连接臂(11)和所述第一臂体(12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13)相连,所述第二臂体(122)远离所述前连接体(1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1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上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体(124)上内凹形成有避让槽(1241),所述前连接体(124)上设有前连接孔(1242),所述前连接孔(1242)与所述避让槽(124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军强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沙龙机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