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支架及组合支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45695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支架及组合支架装配方法。本申请提供的组合支架,设置在汽车前机舱内,包括:装载单元,用于安装汽车前机舱的零部件,装载单元的长度小于汽车车架两侧的纵梁之间的间距;两个连接单元,分设于装载单元的两侧,连接单元的一端设置在装载单元侧部的下方,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身纵梁的下表面相连的连接部,因此,组合支架可采用从下往上的装配方式装配到车身,由于底盘部件也是从下往上的装配方式,从而组合支架可以和底盘部件一体式从下往上与上车体合装,省去了组合支架的吊装环节,免去吊装工具的开发,避免了吊装装配时的安全问题,节省了装配工时及产线工位,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支架及组合支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支架及组合支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前机舱一般都设有一个组合支架,用来安装布置在前机舱的零部件,例如:车载充电机、12V蓄电池、高压配电盒等。在汽车组装阶段,大多数车型的组合支架都是采用吊装工具从上往下装配固定在车身左右纵梁上,而底盘部件,如前后电驱总成、前后悬架总成、前后副车架、动力电池等,只能采用从下往上装配的方式,因此,组合支架和底盘部件只能分开进行装配,即设置上、下两个工位,且在上工位配置吊装工具,在下工位配置举升工装,从而导致工具以及流程多且繁琐,成本开销较大,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支架及组合支架装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合支架和底盘部件只能分开进行装配,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4]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支架,设置在汽车前机舱内,包括:
[0005]装载单元,用于安装汽车前机舱的零部件,所述装载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汽车车身两侧的纵梁之间的间距;
[0006]两个连接单元,分设于所述装载单元的两侧,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装载单元侧部的下方,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身纵梁的下表面相连的连接部。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载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横梁,且两根横梁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加强梁。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两根横梁对应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连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横梁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两个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连接杆被配置为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部。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杆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孔。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垂直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杆之间也设有至少一根所述加强梁。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组合支架中的各个拐角处均设有圆角。
[0013]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支架装配方法,所述方法为以上所述的组合支架与车身的装配方法,包括:
[0014]将所述汽车前机舱内各个需安装在所述组合支架上的零部件装配在所述组合支架上,得到第一分装总成,将部分汽车底盘部件装配到一起,得到第二分装总成;
[0015]将所述第一分装总成和所述第二分装总成一起由下往上与车身对接,对接好后,将所述组合支架的两个连接单元的连接部分别与同侧的车身纵梁下表面相连,并且将各个所述底盘部件与车身固定。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分装总成和所述第二分装总成一起由下往上与车身对接,具体包括:
[0017]将所述第一分装总成和所述第二分装总成共同放在举升承载工装的工作面上,所述举升承载工装向上举升以将所述第一分装总成和所述第二分装总成与车身对接。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所述组合支架上的零部件包括蓄电池、车载充电机以及热管理系统集成模块。
[0019]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申请提供的组合支架及组合支架装配方法,由于在装载单元的两侧设置了连接单元,连接单元设置在组合支架的下方,且连接单元上设有用于与车身纵梁的下表面相连的连接部,即将车身纵梁与组合支架的固定点由车身纵梁的上表面改到了车身纵梁的下表面,且由于装载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汽车车架两侧的纵梁之间的间距,因此,组合支架可采用从下往上的装配方式装配到车身,即装载单元穿过车身的两侧纵梁之间,以设置在车身纵梁的上方,连接单元的连接部则与同侧的车身纵梁的下表面相连,由于底盘部件也是从下往上的装配方式,从而组合支架可以和底盘部件一体式从下往上与上车体合装,省去了组合支架的吊装环节,免去吊装工具的开发,避免了吊装装配时的安全问题,节省了装配工时及产线工位,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22]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装总成和第二分装总成与车身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装总成和第二分装总成与车身的装配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组合支架,2

前机舱,3

右制动器总成,4

12V蓄电池,5

前电机右悬置支架,6

右前半轴总成,7

车载充电机,8

前副车架,9

前电驱总成,10

前电机左悬置支架,11

热管理系统集成模块,12

左前半轴总成,13

左制动器总成,14

前悬架总成,15

车身纵梁,100

装载单元,110

横梁,111

装配孔,120

加强梁,200

连接单元,210

第一连接杆,220

第二连接杆,221

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内的组合支架用来安装前机舱内的一些零部件,例如:车载充电机、12V蓄电池、高压配电盒等,由于组合支架设置在车身纵梁上,而车身纵梁设置在前机舱底端,因此,在现有的汽车组装阶段,大多数车型的组合支架都是采用吊装工具从上往下装配固定在车身左右纵梁上,即组合支架与纵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而底盘部件如前后电驱总成、前后悬架总成、前后副车架、动力电池等,由于前电驱是通过悬置支架装配在副车架上的,而副车架的长度大于两侧的车身纵梁间距,动力电池、后电驱及后悬架又是安装在车身地板下方的,因此上述底盘部件只能采用从下往上装配的方式,从而组合支架和底盘部件只能分开进行装配。随着电动车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企业考虑到扩建生产产线周期长、投入大的问题,需要对现有生产工序工时进行压缩优化,以达到在不扩建产线增加产量的目的。
[0029]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支架,设置在汽车前机舱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单元,用于安装汽车前机舱的零部件,所述装载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汽车车身两侧的纵梁之间的间距;两个连接单元,分设于所述装载单元的两侧,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装载单元侧部的下方,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身纵梁的下表面相连的连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横梁,且两根横梁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加强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两根横梁对应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连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横梁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两个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连接杆被配置为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垂直设置。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王世航程爽马碧波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