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框架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框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据IIHS报道,正面碰撞死亡的25%为小偏置碰造成的。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需要车辆的主要承力结构的变形来吸收、抵抗碰撞产生的能量,对车上的乘员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中国C
‑
IASI已明确对25%偏置碰提出检测要求。应对小偏置碰,白车身前舱前防撞梁、纵梁、边梁及A柱下部车身骨架结构应具备足够吸能作用,增加乘员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框架及汽车,旨在提出一种提升车身碰撞性能的车身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框架,包括:
[0005]前舱框架总成,包括两个沿左右向间隔设置的安装端;
[0006]防撞梁总成,包括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的主防撞梁,所述主防撞梁设置在所述前舱框架总成的前侧;以及,
[0007]缓冲总成,包括两个缓冲件,两个所述缓冲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端,每一所述缓冲件包括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舱框架总成,包括两个沿左右向间隔设置的安装端;防撞梁总成,包括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的主防撞梁,所述主防撞梁设置在所述前舱框架总成的前侧;以及,缓冲总成,包括两个缓冲件,两个所述缓冲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端,每一所述缓冲件包括主吸能盒和副吸能盒,所述主吸能盒和所述副吸能盒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主吸能盒连接对应的所述安装端与所述主防撞梁,所述副吸能盒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安装端、且沿前后向间隔所述主防撞梁设置,在沿前后向的投影上,每一所述副吸能盒与所述主防撞梁的至少部分重叠设置;其中,所述主吸能盒和所述副吸能盒均用以溃缩吸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撞梁包括沿左右向延伸的直板段和设于所述直板段的两端、且连接所述直板段的两个弯板段,两个所述弯板段均沿靠近所述前舱框架总成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直板段之间均呈角度设置;对应的,在每一所述缓冲件中,所述主吸能盒连接对应的所述弯板段,在沿前后向的投影上,所述副吸能盒与对应的所述弯板段的至少部分重叠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能盒包括多个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多个所述第一侧壁围合形成所述主吸能盒,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连接位置上至少开设有一缺口。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吸能盒包括多个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二侧壁,多个所述第二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副吸能盒,至少一所述第二侧壁上沿前后向排列设置、且向所述副吸能盒的内侧凹设有多个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根,欧世声,黄金荣,陈祖兴,宁子允,陆海婷,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