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667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主体、前端连接部与及后端连接部;前端连接部设有连接主体,连接主体的前端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前焊接平面,且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前焊接平面之间设有避让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通过使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前焊接平面与连接主体之间设置避让槽,利于提升该处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利于提升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因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失效,而影响支撑板的使用效果。而影响支撑板的使用效果。而影响支撑板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外板支撑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置有上述车门外板支撑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车门作为汽车中的重要组件,其钣金结构对车门关门声品质和整车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现有的车门钣金结构一般由车门外板、车门内板、车门防撞梁、车门内板加强板,以及各种支架和较小的加强板件组成。
[0003]其中,由于车门外板通常采用薄壁大板件,其自身模态和刚度较低,关闭车门时,在关门冲击作用下,往往会产生严重的空腔音,甚至外板震颤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关门声品质。此外,车门外板的模态和刚度较低,在汽车高速行驶工况下,也容易引起车门外板的高频振动产生共振噪声,以及对发动机轰鸣起到放大作用,进而会降低整车的NVH性能,造成整车使用品质的降低。
[0004]故而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于车门内板及车门外板之间设置支撑板,以增加车门外板刚度,提升车门外板模态。但受限于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往往不足,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连接失效的情况,从而对支撑板的实际使用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门外板支撑结构,以能够提升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主体沿车辆前后方向两端的前端连接部及后端连接部;
[0008]所述前端连接部上设有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的前端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前焊接平面,各所述前焊接平面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连接,且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前焊接平面之间设有避让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后端连接部上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后焊接平面,各所述后焊接平面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连接,两个所述后焊接平面之间设有向所述车门外板一侧拱起的加强平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主体具有位于宽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加强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之间的第二加强部,且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向所述车门外板一侧拱出,所述第二加强部向所述车门内板一侧拱出;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车门外板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粘接相连。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上均设有沿所述支撑板主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
多个涂胶槽,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通过设于各所述涂胶槽中的膨胀胶和所述车门外板相连,且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上的所述涂胶槽在所述支撑板主体宽度方向上交错排列。
[00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预留有宽度在2mm~3mm之间的安装间隙。
[00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加强部的一侧向所述车门内板一侧翻折而形成有翻边;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加强部及所述第二加强部的连接位置处,以及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翻边的连接位置处均设置有过渡圆弧。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0.4mm~0.8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主体上设有减重孔及线束卡扣安装孔;多个所述减重孔沿所述支撑板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8]本技术所述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通过设置避让槽,可使得相邻的两个前焊接平面与连接主体之间形成开口扳手状,由此可利于提升该处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利于提升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因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失效,而影响支撑板的使用效果。
[0019]此外,通过使后端连接部上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两个后焊接平面,并于两个后焊接平面之间设置有加强平面,有利于提升后端连接部位置的抗弯扭刚度,并防止出现焊接应力集中的情况,提升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0]另外,通过在第一加强部与车门外板之间预留有宽度在2mm~3mm之间的安装间隙,能够保证膨胀胶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也能够防止车门外板与支撑板之间间隙过小而产生车辆异响问题。
[0021]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车门具有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并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
[0022]本技术的汽车通过在车门中设置上述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有利于提升支撑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支撑板的使用效果,进而提升整车的使用品质。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与车门内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与车门外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7]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与车门外板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车门内板;101、内饰卡扣安装孔;102、车门门锁加强板;2、车门外板;3、支撑板;4、安装间隙;
[0033]301、支撑板主体;302、前端连接部;303、后端连接部;304、涂胶槽;305、减重孔;306、线束卡扣安装孔;307、第一翻边;308、第二翻边;309、第一连接板;310、第二连接板;311、第一圆弧;312、第二圆弧;313、第三圆弧;314、第四圆弧;315、第五圆弧;316、第六圆弧;
[0034]3011、第一加强部;3012、第二加强部;3021、连接主体;3022、第一前焊接平面;3023、第二前焊接平面;3024、第三前焊接平面;3025、避让槽;3031、后焊接平面;3032、加强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车门外板(2)和车门内板(1)之间的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包括支撑板主体(301),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主体(301)沿车辆前后方向两端的前端连接部(302)及后端连接部(303);所述前端连接部(302)上设有连接主体(3021),所述连接主体(3021)的前端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前焊接平面,各所述前焊接平面与所述车门内板(1)焊接连接,且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前焊接平面之间设有避让槽(30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连接部(303)上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后焊接平面(3031),各所述后焊接平面(3031)与所述车门内板(1)焊接连接,两个所述后焊接平面(3031)之间设有向所述车门外板(2)一侧拱起的加强平面(30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主体(301)具有位于宽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加强部(3011),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3011)之间的第二加强部(3012),且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3011)向所述车门外板(2)一侧拱出,所述第二加强部(3012)向所述车门内板(1)一侧拱出;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3011)与所述车门外板(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3011)与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粘接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外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3011)上均设有沿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亮崔德文蔡家悦曹帅
申请(专利权)人:沙龙机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