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滑动装置及制造座椅滑动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6555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及制造座椅滑动装置的方法。在上导轨的一对侧壁中,形成有从侧壁的下端部延伸到中间位置的一对左右狭缝。至少一个加强板的左右侧边缘与该对左右狭缝相配合。上导轨包括以定位得高于狭缝的方式形成在侧壁上的一对左右舌状件,并且加强板包括形成在左右侧边缘的上部的一对左右凹部,该对左右舌状件与该对左右凹部接合。舌状件在上端表面与凹部的上锥形表面抵接的状态下进入凹部,并在凹部中弯曲成S形并与凹部接合。并在凹部中弯曲成S形并与凹部接合。并在凹部中弯曲成S形并与凹部接合。

Seat slid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t slid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滑动装置及制造座椅滑动装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滑动装置及制造座椅滑动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座椅滑动装置中,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

241698号公开了一种加强板,其设置在上导轨内以防止在大负载作用于上导轨时被固定在上导轨上的齿轮箱断裂。加强板包括通过拼接而固定到上导轨的顶壁上的突出上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板的拼接部分从上导轨的顶壁突出,这使其难以应用于其中座椅侧的安装支架通过焊接而直接固定到上导轨的顶壁上的结构。同时,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

30475号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使用可弹性变形的保持构件将加强板附接到上导轨的侧壁上,欧洲专利第1033278号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上导轨的侧壁向内突出或弯曲以将诸如螺母的固定元件固定到上导轨上。
[0003]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

30475号中,在将加强板附接到上导轨上时,使用单独的部件,即保持构件,这导致部件数量增加。在欧洲专利第1033278号中,用于上导轨的高张力材料(高强度钢)具有较大的回弹,因此容易产生间隙。结果,难以在没有间隙的情况下将加强板固定到上导轨的侧壁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并允许通过使用上导轨的侧壁来附接加强构件而没有间隙。
[0005]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导轨;沿着下导轨的纵向方向相对于下导轨移动的上导轨;可旋转地附接到上导轨上并沿着相对移动的方向延伸的螺纹轴;附接到下导轨上并被拧到螺纹轴上的螺母构件;以及附接到上导轨上并具有螺纹轴穿过的通孔的至少一个加强构件。上导轨包括:形成在一对左右侧壁中的一对左右接合孔,加强构件的左右侧边缘与该对左右接合孔接合;以及以定位得高于接合孔的方式形成在一对左右侧壁中的一对左右锁定件,锁定件的上端表面进入上导轨内。加强构件包括:形成在左右侧边缘的下部的一对左右锁定部分,该对左右锁定部分与上述一对左右接合孔接合;以及形成在左右侧边缘的上部的一对左右凹部,上述一对左右锁定件与该对左右凹部接合。锁定件在上端表面与凹部的内侧表面抵接的状态下进入凹部,并在凹部中弯曲成S形并与凹部接合。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座椅滑动装置包括: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导轨;沿着下导轨的纵向方向相对于下导轨移动的上导轨;可旋转地附接到上导轨上并沿着相对移动的方向延伸的螺纹轴;附接到下导轨上并被拧到螺纹轴上的螺母构件;以及附接到上导轨上并具有螺纹轴穿过的通孔的至少一个加强构件。该方法包括:装配步骤,将形成在加强构件的左右侧边缘中的锁定部分装配到形成在上导轨的左右侧壁中的一对左右接合孔中;以及推压步骤,在以定位得高于接合孔的方式形成在一对左右侧壁上的一对左右锁定件中,在锁定件的上端表面与凹部的上侧表面抵接的状态下,推压锁定件
的竖向中间位置以将锁定件推压到凹部中,由此锁定件在凹部中弯曲成S形并在装配步骤后与凹部接合。
[0007]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并允许通过使用上导轨的侧壁来附接加强构件而没有间隙。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09]图2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立体图。
[0010]图3是从图2的线III

III截取的剖视图。
[0011]图4是图1所示的上导轨的侧面剖视图。
[0012]图5是示出图4的上导轨的舌状件的外周的放大图。
[0013]图6是用在图1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的加强板的前视图。
[0014]图7是示出图3的上导轨的舌状件的外周的放大图。
[0015]图8A是示出将加强板附接到上导轨上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
[0016]图8B是示出将加强板附接到上导轨上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
[0017]图8C是示出将加强板附接到上导轨上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
[0018]图8D是示出将加强板附接到上导轨上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
[0019]图8E是示出将加强板附接到上导轨上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
[0020]图9是示出用于图1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螺母构件的附接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的方向为车身的前方,箭头RR表示的方向为车身的后方,箭头LH表示的方向为车身的左方,箭头RH表示的方向为车身的右方。在以下描述中,“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分别对应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和“车身的左右方向”,除非另有规定。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在汽车上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具有固定到车身的底板表面上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导轨1,以及在下导轨1内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下导轨1移动的上导轨3。上导轨3附接到座椅(未被示出)的下表面上。因此,座椅与上导轨3一起相对于附接到车身的底板表面上的下导轨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下导轨1和上导轨3构成导轨体。
[0023]下导轨1包括从底壁1a的左右端部向上向外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壁1b和1c。下导轨1还包括从倾斜壁1b和1c的上端部向上延伸的左侧壁1d和右侧壁1e。下导轨1还包括从左侧壁1d和右侧壁1e的上端部向内延伸的上壁1f和1g,以及基本上平行于侧壁1d和1e从上壁1f和1g的内端部向下延伸的内壁1h和1i。在下导轨1中,底壁1a通过多个固定装置(未被示出)固定到车身的底板表面。
[0024]如图3所示,上导轨3包括从顶壁3a的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左侧壁3b和右侧壁3c,以及从左侧壁3b和右侧壁3c的下端部向外弯曲的折叠部分3d和3e。在上导轨3中,顶壁3a在座椅侧通过多个固定装置(未被示出)固定到座椅的下表面上。
[0025]下导球和上导球(未被示出)可旋转地储存在以下两者之间:形成在上导轨3的折
叠部分3d和3e中的下球保持部分和上球保持部分;以及下导轨1。下导球和上导球由球保持器(未被示出)支撑。当上导轨3相对于下导轨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上导球和下导球旋转以抑制导轨之间的摩擦并实现平稳移动。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下导轨1的左侧和右侧上靠近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位置形成有相应的固定止动件1s。固定止动件1s与球保持器接合,以防止多个下导球和上导球与下球保持部分和上球保持部分分离以及防止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偏离。
[0027]沿着上导轨3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螺纹轴17设置在上导轨3内部。螺纹轴17的长度几乎与上导轨3相同并由上导轨3支撑。同时,螺母构件19略靠下导轨1的纵向中心的后侧附接到底壁1a上。螺母构件19包括内螺纹19a,螺纹轴17的外螺纹17a被拧入内螺纹19a中。即,当螺纹轴17旋转时,螺纹轴17(上导轨3)相对于螺母构件19(下导轨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0028]螺纹轴17由具有马达(未被示出)和齿轮箱23的驱动单元25旋转地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包括: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导轨;沿着所述下导轨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下导轨移动的上导轨;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上导轨上并沿着相对移动的方向延伸的螺纹轴;附接到所述下导轨上并被拧到所述螺纹轴上的螺母构件;以及附接到所述上导轨上并具有所述螺纹轴穿过的通孔的至少一个加强构件,其中,所述上导轨包括:形成在一对左右侧壁中的一对左右接合孔,所述加强构件的左右侧边缘与所述一对左右接合孔接合;以及以定位得高于接合孔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一对左右侧壁中的一对左右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上端表面进入所述上导轨内,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形成在左右侧边缘的下部的一对左右锁定部分,所述一对左右锁定部分与所述一对左右接合孔接合;以及形成在所述左右侧边缘的上部的一对左右凹部,所述一对左右锁定件与所述一对左右凹部接合,并且所述锁定件在上端表面与所述凹部的内侧表面抵接的状态下进入所述凹部,并在所述凹部中弯曲成S形并与所述凹部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在所述侧壁上形成有一对孔,在所述一对孔之间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在所述一对孔之间形成有桥接部分,并且所述锁定件的上端表面是通过将所述桥接部分的上端部与所述侧壁分离而形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凹部的内侧表面形成为随着在左右方向上向内移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倾斜的锥形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贵史佐藤拓郎
申请(专利权)人:TF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