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33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将附接于上导轨(3)的螺旋轴(21)拧到附接于下导轨(1)的螺母构件(23)中。当通过驱动单元(29)使螺旋轴(21)相对于螺母构件(23)旋转时,螺旋轴(21)相对于螺母构件(23)向前和向后移动,并且上导轨(3)也相对于下导轨(1)向前和向后移动。将固定螺母(53)在螺母构件(23)的后方固定到下导轨(1)的内表面上,并从下导轨(1)的下方将止动螺栓(36)紧固到固定螺母(53)上。当上导轨(3)向前移动时,设置在止动螺栓(36)的末端处的止动部分(36c)与止动板(35)接触以限制上导轨(3)的过度向前移动。轨(3)的过度向前移动。轨(3)的过度向前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电力使座椅向前和向后移动(滑动)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座椅滑动装置通过利用马达使附接于上导轨的螺旋轴旋转而使附接于下导轨的螺母构件相对于螺旋轴移动,从而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移动(参见JP2009-227152A)。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具有通过部分地切开并升高上导轨的侧壁而形成的突片。突片与螺母构件接触以用作限制上导轨的移动范围的止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移动范围通常根据其上安装有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座椅而不同。因此,需要改变上导轨的移动范围。然而,当用于限制上导轨的移动范围的止动件是通过从上导轨的侧壁切开并升高而形成的上述突片时,该止动件的机械强度可能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降低止动件的可靠性。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的相对移动范围可变,并获得用于限制移动范围的止动件的足够的机械强度。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主体,该导轨主体包括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中的一个相对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中的另一个在纵向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螺旋轴,其可旋转地附接于第一导轨并沿着第一导轨的纵向方向延伸;驱动单元,其附接于第一导轨并且被构造为旋转地驱动螺旋轴;至少一个止动构件,其附接于第一导轨并与螺旋轴正交地设置;螺母构件,其附接于第二导轨并旋拧到螺旋轴上;固定螺母,其附接于第二导轨的面对第一导轨的内表面,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彼此组装的状态下,固定螺母位于至少一个止动构件与螺母构件之间;以及止动螺栓,其从第二导轨的与其面对第一导轨的内侧相对的外侧插入,止动螺栓被紧固到固定螺母上。固定螺母的面对第一导轨的端部部分在竖直方向上与至少一个止动构件的面对第二导轨的端部部分是分开的。止动螺栓包括止动部分,在第一导轨因螺旋轴的旋转而与螺旋轴一起相对于第二导轨在螺旋轴的轴向方向上移动时,止动部分与至少一个止动构件接触。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紧固到固定螺母上的止动螺栓包括抵接在止动构件上的止动部分。因此,可以容易地改变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的相对移动范围,并且可以增加止动件的机械强度。此外,固定螺母和止动构件位于在竖直方向具有间隔的彼此面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将固定螺母预先附接于下导轨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与没有固定螺母的情况相同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组装。因此,即使相对移动范围被改变,也可以在相同的组装线上组装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剖视图。
[0008]图2是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09]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截取的剖面图。
[0010]图4是示出止动螺栓的止动部分与后止动板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1]图5是类似于图3的在附接止动螺栓之前的剖视图。
[0012]图6是在固定螺母是焊接螺母时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前”表示图1和图2的左侧,并且还表示车辆的前FR侧。术语“后”表示图1和图2的右侧,并且还表示车辆的后RR侧。此外,术语“左右”是当从车辆的后方观察车辆的前部时的左右方向。
[001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电动座椅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包括导轨主体,该导轨主体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在它们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中的一个可相对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中的另一个在其纵向方向上移动(滑动)。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理解,螺旋轴附接于第一导轨,并且旋拧到螺旋轴上的螺母附接于第二导轨。在下面描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上导轨3用作第一导轨,下导轨1用作第二导轨。
[0015]作为第二导轨的下导轨1固定到车身的底板上。下导轨1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作为第一导轨的上导轨3沿着下导轨1的纵向方向在下导轨1内侧相对于下导轨1移动。上导轨3附接于诸如车辆座椅的座椅(未被示出)的下表面。因此,座椅能够与上导轨3一起相对于附接于车身的底板的下导轨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0016]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截取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下导轨1包括底壁1a、侧壁1b和1c、上倾斜壁1d和1e以及内壁1f和1g。侧壁1b和1c从底壁1a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向上延伸。上倾斜壁1d和1e从侧壁1b和1c的上端部延伸并且向内且倾斜向上地倾斜。内壁1f和1g从上倾斜壁1d和1e的内端部向下延伸,并且设置成与侧壁1b和1c基本平行。下导轨1通过诸如多个托架(未被示出)的附件固定到车身的底板上。
[0017]上导轨3包括顶壁3a、侧壁3b和3c以及折叠部分3d和3e。侧壁3b和3c从顶壁3a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向下延伸。折叠部分3d和3e从侧壁3b和3c的下端部朝向左外侧和右外侧弯曲。折叠部分3d和3e包括下倾斜部分3d1和3e1、上倾斜部分3d2和3e2以及竖直壁3d3和3e3。下倾斜部分3d1和3e1从侧壁3b和3c的下端部向外并向上延伸。上倾斜部分3d2和3e2从下倾斜部分3d1和3e1朝向侧壁3b和3c向内并向上延伸。竖直壁3d3和3e3从上倾斜部分3d2和3e2基本上平行于侧壁3b和3c向上延伸。上导轨3的顶壁3a通过紧固件7固定到设置在座椅上的固定装置5(例如,托架)上。
[0018]由球保持器9支撑的上引导球13和下引导球17可旋转地容纳在下导轨1的侧壁1b的周边与上导轨3的折叠部分3d之间的空间中。类似地,由球保持器11支撑的上引导球15和下引导球19可旋转地容纳在下导轨1的侧壁1c的周边与上导轨3的折叠部分3e之间的空间中。当上导轨3相对于下导轨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上引导球13和15以及下引导球17和19旋转。因此,可以抑制导轨1和3之间的摩擦,并且可以实现上导轨3的平滑移动。如图2所示,
在下导轨1的前后端部的左右两侧以及下导轨1的中间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固定止动件1s。固定止动件1s防止保持上引导球13和15以及下引导球17和19的球保持器9和11脱开和位移。
[0019]在上导轨3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螺旋轴21。螺旋轴21沿着上导轨3的移动方向(即,纵向方向)延伸。螺旋轴21具有与上导轨3几乎相同的长度,并且附接于上导轨3。螺母构件23附接于底壁1a。螺母构件23比下导轨1的纵向方向的中心稍微向后。螺母构件2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并且通过从底壁1a的外侧下方插入的附接螺栓20而安装在底壁1a上。螺母构件23具有内螺纹部分,螺旋轴21的外螺纹部分21a与该内螺纹部分旋拧。因此,随着螺旋轴21的旋转,螺旋轴21(上导轨3)相对于螺母构件23(下导轨1)在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移动。
[0020]螺旋轴21由包括马达25和齿轮箱27的驱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主体,该导轨主体包括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中的另一个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螺旋轴,其可旋转地附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并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的所述纵向方向延伸;驱动单元,其附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并且被构造为旋转地驱动所述螺旋轴;至少一个止动构件,其附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并与所述螺旋轴正交地设置;螺母构件,其附接于所述第二导轨并旋拧到所述螺旋轴上;固定螺母,其附接于所述第二导轨的面对所述第一导轨的内表面,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彼此组装的状态下,所述固定螺母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止动构件与所述螺母构件之间;以及止动螺栓,其从所述第二导轨的与其面对所述第一导轨的内侧相对的外侧插入,所述止动螺栓被紧固到所述固定螺母上,其中:所述固定螺母的面对所述第一导轨的端部部分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止动构件的面对所述第二导轨的端部部分是分开的,并且所述止动螺栓包括止动部分,在所述第一导轨因所述螺旋轴的旋转而与所述螺旋轴一起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螺旋轴的轴向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止动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止动构件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股俊裕中岛大晃约翰
申请(专利权)人:TF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