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滑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90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包括附接至上轨道的后端部分上的加强构件。加强构件在刚度方面高于上轨道。加强构件包括:加强构件主体,所述加强构件主体具有带有下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加强构件顶壁;和一对加强构件侧壁;以及一对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每个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沿加强构件的侧向方向从加强构件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加强构件侧壁的下端向外弯曲,并且在相对应的下轨道外侧侧壁与相对应的下轨道内侧侧壁之间向上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滑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介绍
对应于美国专利No.10,118,506(US10,118,506B2)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7-121905(JP2017-121905A)公开其中上轨道可滑动地安装至下轨道的滑动轨道,其中座椅固定至上轨道,并且其中下轨道固定至车辆的地板。在滑动轨道中,带扣经由锚固支架固定至上轨道的后端部分,其中带扣被构造成与安全带的舌板联接。当冲击被输入至这样的滑动轨道中以沿车辆纵向方向向前作用时,沿车辆的对角地向前且向上的方向的大载荷经由与安全带联接的带扣施加至上轨道。该载荷起作用以使上轨道变形,使得上轨道的后端部分相对于下轨道升高。鉴于前述内容,根据JP2017-121905A的滑动轨道被构造成使得固定至下轨道的后端部分上的下侧J钩与固定至上轨道的后端部分上的上侧J钩接合,以抑制上轨道变形并抑制上轨道与下轨道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在根据JP2017-121905A的滑动轨道中,为了使下侧J钩能够在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可能滑动范围内始终与上侧J钩接合,上侧J钩和下侧J钩需要足够大,这会导致使滑动轨道的尺寸增大。鉴于前述内容,期望提供一种可在不增大尺寸的情况下提高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的分离阻力的座椅滑动装置。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轨道,所述下轨道被构造成安装在车辆的地板上,并且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上轨道,所述上轨道安装至下轨道以沿着下轨道的纵向方向相对于下轨道滑动,并且被构造成在其上安装座椅;以及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附接至上轨道的后端部分,并且沿着上轨道的纵向方向从上轨道的后端部分向后延伸;其中下轨道包括:下轨道主体,所述下轨道主体具有带有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下轨道底壁,所述下轨道底壁被构造成固定至车辆的地板;以及一对下轨道外侧侧壁;一对下轨道上壁,所述一对下轨道上壁各自沿着下轨道的侧向方向从下轨道外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外侧侧壁的上端向内延伸;以及一对下轨道内侧侧壁,每个下轨道内侧侧壁从下轨道上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上壁的内侧端朝下轨道底壁延伸;其中上轨道包括:上轨道主体,所述上轨道主体具有带有下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上轨道顶壁;和一对上轨道侧壁;以及一对上轨道弯曲壁,每个上轨道弯曲壁沿着上轨道的侧向方向从上轨道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上轨道侧壁的下端向外弯曲,并且在下轨道外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外侧侧壁与下轨道内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内侧侧壁之间向上延伸;并且其中加强构件在刚度方面高于上轨道,并且包括:加强构件主体,所述加强构件主体具有带有下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加强构件顶壁;和一对加强构件侧壁;和一对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每个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沿着加强构件的侧向方向从加强构件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加强构件侧壁的下端向外弯曲,并且在下轨道外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外侧侧壁与下轨道内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内侧侧壁之间向上延伸。座椅滑动装置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各自在上轨道的纵向方向上与上轨道弯曲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上轨道弯曲壁一起布置,并且各自包括比相对应的上轨道弯曲壁低的顶端。座椅滑动装置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各自包括远离上轨道逐渐降低的向上延伸部。座椅滑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构造成将上轨道锁定至下轨道的锁定机构,其中:下轨道内侧侧壁各自包括沿着下轨道的纵向方向布置的下轨道锁定齿,其中下轨道锁定齿组成所述锁定机构;并且加强构件的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各自具有在下轨道的纵向方向上与下轨道锁定齿中的至少两个重叠的长度。座椅滑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构造成将座椅固定至上轨道顶壁的固定螺栓,其中加强构件沿着上轨道的纵向方向在固定螺栓中的最后一个的后方的位置处固定至上轨道顶壁的下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示意图,所述座椅滑动装置被附接至座椅。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沿着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附接有加强构件的上轨道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被构造成将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锁定在任意位置中的锁定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强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强构件的后视图。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强构件的侧视图。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强构件的平面图。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强构件的底视图。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加强构件的后视图。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加强构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竖直方向”是当座椅滑动装置1被固定至车辆的地板时座椅滑动装置1的垂直于车辆地板的方向,即车辆的高度方向。座椅滑动装置1的竖直方向在图1至4和9中的每一幅中被显示为竖直方向。在以下描述中,“纵向方向”是当座椅滑动装置1被固定至车辆时座椅滑动装置1的与车辆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向。座椅滑动装置1的纵向方向在图1和2中的每一幅中被显示为水平方向,其中座椅滑动装置1的前侧在图1中处于右侧,而在图2中处于左侧。另一方面,在图4、8和12中的每一幅中,座椅滑动装置1的纵向方向是垂直于图纸的方向。图1至1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座椅滑动装置1附接至作为座椅2的后排座椅的下侧,并且固定至车辆的地板。带扣3固定至座椅滑动装置1,其中带扣3被构造成与未示出的安全带的舌板联接。带扣3经由未示出的支架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固定至座椅滑动装置1的上轨道5的后端部分。如图1至3中所示,座椅滑动装置1包括下轨道4、上轨道5、锁定机构6和加强构件7。下轨道4由金属制成,并且布置在地板上,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上轨道5由金属制成,并且安装至下轨道4以沿下轨道4的纵向方向相对于下轨道4滑动。锁定机构6被构造成将上轨道5相对于下轨道4锁定在任意位置中。加强构件7由金属制成,并且附接至上轨道5。通过使钢板弯曲来形成下轨道4,所述钢板在本示例中是高抗拉强度钢板。类似地,通过使钢板弯曲来形成上轨道5,所述钢板在本示例中是高抗拉强度钢板。加强构件7是比下轨道4和上轨道5厚的构件,并且在该示例中通过对厚钢板或钢块进行加工或者通过铸造或烧结而形成。因此,加强构件7在刚度方面高于下轨道4和上轨道5。在座椅滑动装置1中,各自通过将上轨道5和锁定机构6安装至下轨道4而制备的一对左右组件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座椅2与地板之间,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左右组件通过下面描述的操作手柄43连接在一起。当加强构件7附接至上轨道5的后端时,下轨道4在总长度方面被设定成至少大于上轨道5和加强构件7的组合,以便在上轨道5相对于下轨道4滑动时防止加强构件7相对于下轨道4的后端突出。具体地,即使当上轨道5相对于下轨道4处于前端位置或后端位置时,附接至上轨道5的后端上的加强构件7也不相对于下轨道4向外突出,而是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包括:/n下轨道,所述下轨道被构造成安装在车辆的地板上,并且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n上轨道,所述上轨道安装至下轨道以沿下轨道的纵向方向相对于下轨道滑动,并且被构造成在其上安装座椅;以及/n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附接至上轨道的后端部分,并且沿上轨道的纵向方向从上轨道的后端部分向后延伸;/n其中,下轨道包括:/n下轨道主体,所述下轨道主体具有带有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n下轨道底壁,所述下轨道底壁被构造成固定至车辆的地板;以及/n一对下轨道外侧侧壁;/n一对下轨道上壁,每个下轨道上壁沿下轨道的侧向方向从下轨道外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外侧侧壁的上端向内延伸;和/n一对下轨道内侧侧壁,每个下轨道内侧侧壁从下轨道上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上壁的内侧端朝下轨道底壁延伸;/n其中,上轨道包括:/n上轨道主体,所述上轨道主体具有带有下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n上轨道顶壁;以及/n一对上轨道侧壁;以及/n一对上轨道弯曲壁,每个上轨道弯曲壁沿上轨道的侧向方向从上轨道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上轨道侧壁的下端向外弯曲,并且在下轨道外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外侧侧壁与下轨道内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内侧侧壁之间向上延伸;并且/n其中,加强构件在刚度方面高于上轨道,并且包括:/n加强构件主体,所述加强构件主体具有带有下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n加强构件顶壁;以及/n一对加强构件侧壁;以及/n一对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每个加强构件弯曲壁部分沿加强构件的侧向方向从加强构件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加强构件侧壁的下端向外弯曲,并且在下轨道外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外侧侧壁与下轨道内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内侧侧壁之间向上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23 JP 2020-008831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包括:
下轨道,所述下轨道被构造成安装在车辆的地板上,并且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
上轨道,所述上轨道安装至下轨道以沿下轨道的纵向方向相对于下轨道滑动,并且被构造成在其上安装座椅;以及
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附接至上轨道的后端部分,并且沿上轨道的纵向方向从上轨道的后端部分向后延伸;
其中,下轨道包括:
下轨道主体,所述下轨道主体具有带有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
下轨道底壁,所述下轨道底壁被构造成固定至车辆的地板;以及
一对下轨道外侧侧壁;
一对下轨道上壁,每个下轨道上壁沿下轨道的侧向方向从下轨道外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外侧侧壁的上端向内延伸;和
一对下轨道内侧侧壁,每个下轨道内侧侧壁从下轨道上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上壁的内侧端朝下轨道底壁延伸;
其中,上轨道包括:
上轨道主体,所述上轨道主体具有带有下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
上轨道顶壁;以及
一对上轨道侧壁;以及
一对上轨道弯曲壁,每个上轨道弯曲壁沿上轨道的侧向方向从上轨道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上轨道侧壁的下端向外弯曲,并且在下轨道外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外侧侧壁与下轨道内侧侧壁中的相对应的一个下轨道内侧侧壁之间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加强构件在刚度方面高于上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我卓司伊藤友泰
申请(专利权)人:TF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