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书贤专利>正文

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794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包括一轮壳,其中央穿设一固定轴,马达固设于固定轴上。马达壳一侧固设一滚针固定环,其内环面呈轴向均匀设有数个滚针,同侧的马达出力轴呈偏心状。偏心轴上套设一摆线齿盘,其直径小于滚针固定环内环面直径并与滚针固定环啮合。摆线齿盘面开设有传动孔,减速盘面插销偏心穿入传动孔,以使减速盘及轮壳连动。马达带动摆动齿盘在滚针固定环内公转并因齿形啮合而减速自转,再由传动孔带动减速盘和轮壳回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接装设于车轮中央带动车轮回转的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传统电动车轮圈马达的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包括轮壳10、马达壳20、定子环30、转子盘40、固定轴50和行星减速齿轮组60。这种轮圈马达的主要目的是直接设置于车轮的中央,借助马达壳20、定子环30和转子盘40的马达结构使轮壳10回转,以直接转动车轮。由于转子盘40的出力转速过高,必须减速后才可带动轮壳10回转。常见的减速方式即设置行星减速齿轮组60,由转子盘40的出力轴401带动行星减速齿轮组60的三个行星齿轮601在内环602中公转而获得减速效果,使行星盘603将动力传给轮壳10而回转。由于多数减速机构的设计仅能想到运用齿轮搭配,因此上述电动车轮圈马达即借由行星减速齿轮组60获得减速功能。但众所周知的齿轮传动,仍有相当多的缺陷。1、齿轮啮合传动系在节圆直径处产生摩擦运动,因此其安装误差需小且必须使用大量的润滑油。若齿轮安装误差过大、油质不适合或油量不足,齿轮的齿面极易刮伤(如图3的A部分),更严重的情形是齿面缺损(如图3的B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齿轮的使用寿命均不可能长久。2、齿轮转动时极易发生撞击现象,长此以往其齿顶角即易损耗(如图3的C部分),持续撞击更易使齿形断裂(如图3的D部分),此种缺弊均可由保养机器所更换下来的齿轮见到。3、齿轮作为减速机构时,两齿轮相啮合的减速比不大,一般不超过1∶10(设计中对有限利用范围考虑),因此必须加设中间齿轮才能达到高减速比。假如预定减速比为1∶20,即需分为多段减速,且需使用数个齿轮,如此设计将使减速机构相当笨重繁杂,往往使减速机构比马达本身还大。这种减速机构在常用的电动车轮圈马达中也可见到(如图4所示),即在转子盘40的出力轴401′套设一主动齿轮604′,再使主动齿轮604′与一大齿轮605啮合,再在大齿轮605′一侧中央设一小齿轮606′,再使小齿轮606′与最终的被动齿轮607′啮合。如此,将使电动车轮圈马达内部结构繁杂,且增加其厚度及重量,如将其安装在轻巧的电动脚踏车上,则更显突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设计一种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以精简其减速机构并达到高减速比,同时避免齿轮的损坏,以延长电动车轮圈马达的整体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使轮圈马达的出力轴呈偏心状并在偏心轴上套设一摆线齿盘,另于马达一侧固设一滚针固定环,使其内环的滚针与摆线齿盘啮合且滚针数比摆线齿盘圆弧槽数增加一齿节以上。当马达带动摆线齿盘时,摆线齿盘即在滚针固定环内呈偏心啮合状公转,摆线齿盘公转一周时则因齿数较少而反向自转一角度,借该自转角度带动轮圈马达的轮壳即可获得高倍减速效果,且其结构仍属精简。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常见轮圈马达的组成结构剖面图;图2为常见行星齿轮啮合状态示意图;图3为常见齿轮易发缺陷立体示意图;图4为常见多段减速轮圈马达的结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状态前视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状态侧视半剖面图;图8、9、10、11、12为本专利技术摆线减速机构连续运转一圈的动作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带有两个摆线齿盘的立体结构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带有两个摆线齿盘的组合剖面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前视组合剖面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侧视半剖面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立体结构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局部侧面示意图。主要部件图号说明轮壳10,马达壳20,定子环30,转子盘40,出力轴401、401′,固定轴50,行星减速齿轮组60,行星齿轮601,内环齿602,行星盘603,主动齿轮604′,大齿轮605′,小齿轮606′,被动齿轮607′,轮壳1,圆盘盖11、11′,圆环12,勾孔111、111′,离合器13,轴承14,马达2,出力轴21,偏心轴22,通孔211,固定轴3,螺纹段31、31′,开槽32,摆线减速机构4,滚针固定环41,圆环411,滚针412,圈形支撑片413,摆线齿盘42、42′,齿槽421,凸齿422,传动孔423,滚动元件424,平衡片425,减速盘43,插销431,自润轴承432,凸轴433,通孔434,轴承435,滚针固定环41A,波浪形齿411A,摆线齿盘42A,波浪形齿421A,离合器5,皮带51,保护盖6。参见图5~7,本专利技术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主要包括轮壳1、马达2、固定轴3和摆线减速机构4。轮壳1是装设于电动车车轮中央的中空壳体,包括两个圆盘盖11、11′相对夹设一圆环12,两圆盘盖11、11′周围均匀设有数个勾孔111、111′,以供电动车车轮的轮辐勾设,或直接将轮胎装设于轮壳1周围,并借此使轮壳1带动车轮回转。其中圆盘盖11中央固设有一离合器13(离合器13为鼓式离合器、超越式离合器、滚珠式或滚柱式离合器等),另一圆盘盖11′的中央设有一轴承14。马达2是一种安装在轮壳1内部的电动马达,可为直流马达或交流马达,其一侧面中央延伸出一出力轴21,该出力轴21的前端带有一段偏心轴22,出力轴21的中央形成一轴向贯穿的通孔211。固定轴3跨设于电动车车轮叉杆端,轴的两端均具有螺纹段31、31′以提供螺固,轴身用于固定马达2,轴身的一端设有一开槽32并轴向延伸于一段轴身。摆线减速机构4包括滚针固定环41、摆线齿盘42和减速盘43。滚针固定环41的圆环411内环面圆周呈轴向均匀固设有若干支滚针412,各滚针412共同于一端面耦合一圈形支撑片413。摆线齿盘42呈一圆盘状且其直径比滚针固定环41的内环面直径小,摆线齿盘42圆周形成有数个圆弧齿槽421,借此构成摆线齿盘42圆周的数个凸齿422,而摆线齿盘42盘面的偏心适当位置处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传动孔423,若为一个以上的传动孔423则呈等角均匀分布,摆线齿盘42中央具有一孔以供套置一滚动元件424,该滚动元件424可以是轴承或自润轴承,摆线齿盘42一侧面边缘处还固设有一平衡片425。减速盘43呈圆盘状,其一侧盘面适当位置处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插销431,该插销431与上述摆线齿盘42的传动孔423相对应,各插销431外围套置一自润轴承432,而减速盘43的另一侧盘面中央则形成一凸轴433,其中央呈轴向贯穿一通孔434以供植入轴承435。由上述构件组成的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结构中(如图6、图7所示),滚针固定环41平行固设于马达2具有出力轴21一侧并使滚针固定环41恰好环绕该出力轴21。摆线齿盘42以其中央的滚动元件424套设于出力轴21的前端偏心轴22上,因摆线齿盘42系偏心设置,故可与滚针固定环41的滚针412啮合;而减速盘43以其一侧的凸轴433穿设于圆盘盖11的离合器13中,两个圆盘盖11、11′乃呈相对状夹固圆环12构成轮壳1,并借此将马达2包覆在其内部,使减速盘43的插销431呈偏心状插入摆线齿盘42的各个传动孔423中,自润轴承432与传动孔423孔壁仅一点接触。固定轴3穿过两个圆盘盖11、11′的离合器13和轴承14,并贯穿马达2出力轴21中央的通孔211以及减速盘43通孔434的轴承435,使马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壳、马达、固定轴及摆线减速机构; 所述轮壳为装设于电动车车轮中央的中空壳体并用于带动车轮回转; 所述马达为装设于轮壳内部的电动马达,其一侧中央延伸出一出力轴,出力轴前端带有一段偏心轴,出力轴中央形成一轴向贯穿的通孔; 所述固定轴跨设于电动车车轮叉杆端,轴身用于固定马达; 所述摆线减速机构包括滚针固定环、摆线齿盘和减速盘;滚针固定环的内环面呈轴向固设有若干滚针;摆线齿盘为圆盘状且其直径小于滚针固定环内环面直径,其圆周形成有数个圆弧齿槽,盘面适当位置处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传动孔,其中央带有用于套置滚动元件的孔;减速盘为盘状,一侧盘面适当位置处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插销,插销与摆线齿盘传动孔相对应,减速盘另一侧盘面中央设有一凸轴,其中央轴向贯穿一通孔; 滚针固定环固设于马达出力轴侧并环绕出力轴,摆线齿盘通过滚动元件套设于马达出力轴的前端偏心轴上,摆线齿盘呈偏心状与滚针固定环的滚针相配合,减速盘通过其凸轴与轮壳结合,马达被包覆于轮壳内部,减速盘的插销与传动孔呈偏心状插入摆线齿盘的各传动孔中,固定轴贯穿马达出力轴的通孔和减速盘通孔,马达固设于固定轴的轴身上,以构成马达与其一侧滚针固定环不能回转状态,仅出力轴可带动摆线齿盘、减速盘和轮壳回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贤
申请(专利权)人:李书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