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30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生产率/维修性高的旋转式电动机。由于在轴部(43)或者分阶段地被拉深加工了的部分上,形成了与旋转轴正交的平面(47),所以在将磁极(42)粘结到转子(40)上时,利用夹具等,控制以将该正交的平面(47)为基准的什么程序的压力推压,或者离开平面(47)的距离,由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进行间隙的控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动摩托车的电动马达等旋转式电动机,特别是,涉及生产率/维修性高的旋转式电动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电动摩托车的动力源,将轴向间隙型电动马达使用在后车轴上。这种马达由固定到从车身架延伸的后臂上的定子,以及相对于该定子旋转、将动力传递给后轮的转子构成。转子将设置磁极的面和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上的轴部连接构成,为了防止电池的过度充电以及使推着行进更加轻便,经由单向离合器将动力传递给后轮。此外,在生产工艺中,在将磁极粘结到磁轭上时,通过将磁极载置涂布了粘结剂的磁轭上、将磁极推压到磁轭上,将磁极的高度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如上所述,由于电动摩托车的轴向马达中的转子磁轭,通过连接设置磁极的面和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上的轴部构成,所以,需要焊接等工序以及对每个部件进行管理,生产性能差,结果是成本增高。此外,由于转子磁轭不具有能够容纳单向离合器的形状,所以,后轮的宽度变宽,空气阻力加大,并且降低设计的自由度。此外,由于未通电的定子绕组被具有强磁力的磁极吸引,所以,在对电动摩托车进行维修时等情况下,转子的拆卸变得很不容易。此外,在向磁轭上安装磁极时,由于只将磁极推压到磁轭上,所以,磁极的高度会发生起伏,很难使得与定子的间隙达到所希望的状态。因此,结果会导致生产率的降低。此外,所述内容对于包含发电机的旋转式电动机,也是一样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率/维修性高的旋转式电动机。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技术方案1的本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旋转式电动机,具有被固定了的定子和借助来自该定子的电磁能进行旋转的转子,前述转子在外周侧具有设置磁极的面,从该面分阶段地被拉深加工成同心圆状,在内周侧形成了位于转子的旋转轴上的圆筒形轴部,在前述轴部或者前述被分阶段地被拉深加工了的部分上形成了与前述旋转轴正交的面。此外,技术方案2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式电动机中,利用前述分阶段地被拉深加工了的部分,形成容纳单向离合器的空间。此外,技术方案3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旋转式电动机中,前述设置磁极的面和前述分阶段地被拉深加工了的部分和前述轴部成一整体地形成。此外,技术方案4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电动机中,在与前述转子旋转时的旋转轴正交的该转子中的面上形成阴螺纹。此外,技术方案5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旋转式电动机中,前述阴螺纹形成在前述旋转轴上。此外,技术方案6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旋转式电动机中,前述阴螺纹形成多个且在前述旋转轴的周围均匀地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马达的电动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中,图2(a)是定子的俯视图,图2(b)是其A-A线剖面图。图3(a)是转子的俯视图,图3(b)是其A-A线剖面图。图4是表示容纳单向离合器的转子41的图。图5是表示转子40的拆卸方法的图。图6是表示转子40A的拆卸方法的图。图7(a)是表示转子40的详细的形状的图,图7(b)是表示其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马达的电动摩托车的侧视图。图1所示的电动摩托车1,在其车身前方上部具有前管2,在该前管2内可自由转动地穿通有图中未示出的转向轴。同时,在该转向轴的上端上安装有车把3。并且,在车把3的两端上安装有把手4,图中未示出的右侧(图1的里侧)的把手4构成可转动的节气门操纵把手。左右一对前叉5的上部安装在前管2的下部,前轮6由前车轴7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各个前叉5的下端。此外,在前述车把3的中央上部配置仪表8,在该仪表8的下方配置前照灯9,在其两侧分别设置闪光灯10(图1中只示出其中一个)。从前管2向车身后方延伸设置有左右一对车身架11。即,车身架11为圆形管状,从前管2向车身后方沿斜下方延伸后,向后方弯曲成圆弧状,且在车身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从各个车身架11的后端部,向斜上方,延伸设置左右一对车身架12,并在车座13的后方相互连接。在左右一对车身架12之间配置有电池组14。其中,在上述左右车身架12上,连接有呈倒U字形的座撑(图中未示出),由左右一对撑条16(图中只示出一个)支承。在座撑上可开闭地配置有前述车座13。同时,在安装于车身架12的后端上的后挡泥板16的后面,安装有尾灯17,在其左右配置有闪光灯18(图中只示出一个)。另一方面,在左右车身架11的后端部上,分别熔敷有左右一对后臂托架19(图中只示出一个),后臂20的前端利用枢轴21可上下自由摇动地支承在后臂托架19上。同时,作为驱动轮的后轮22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该后臂20的后端上,后臂20和后轮22由后缓冲器23悬挂在车身架12上。此外,在左右车身架11的下方,分别安装有脚踏板24(图中只示出一个),在后臂20的下部,设置有由轴26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的侧支架25,侧支架25利用复位弹簧27向闭合侧加载。在后臂20的后端的大致圆形的部分上,容纳有轴向间隙式电动马达28。图2(a)是定子的俯视图,图2(b)是其A-A线剖面图。作为电动马达28的结构部件的定子31,收容并固定到作为后臂20的后端部上的筐体的外壳内。定子31,将多个由铁心(齿)和线圈构成的绕组32配置成圆形,利用树脂等浇铸而构成。但是,在定子31中的车身前方侧,由于设置编码器基板(图中未示出),所以除去绕组32。图3(a)是转子的俯视图,图3(b)是其A-A线剖面图。转子40借助来自定子31的电磁能旋转,将磁极42粘结到磁轭41上构成。磁轭41,将冲压加工成圆盘状的金属板分阶段地拉深加工成同心圆状,在最中心的部分上,形成了圆筒形的轴部43。轴部43是可旋转地保持磁轭41的部分。在磁轭41的外周部上,交替地粘结S极及N极的矩形的磁极42。即,磁轭41,由于将设置磁极的面和分阶段地被拉深加工了的部分和轴部43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可以廉价地制造。此外,由分阶段地被拉深加工了的部分,形成有容纳单向离合器的空间44。图4是表示容纳了单向离合器的转子41的图,图4(a)是图4(b)的A-A线剖面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剖面图。单向离合器50,为了防止电池的过度充电以及使推着行进更加轻便,允许从电动马达28向后轮的动力传动,隔断向其相反方向的动力传动。单向离合器50,被压入到将轴承45压入到轴部43内侧的磁轭41的空间44内。单向离合器50是,将多个圆柱状的滚柱53分别保持在圆筒状的外轮51和内轮52之间的。滚柱彼此之间由滚柱保持部54分离并保持。滚柱保持部54具有将对应于圆筒的上部的滚柱53的部分切口的形状。外轮51被压入并固定到磁轭41上。内轮52经由行星齿轮变速器(均未在图中示出)使后轮22旋转。在外轮51的内周部与滚柱对向的位置上,形成有左右深度不同的槽55。箭头Y表示当后轮22被驱动时的磁轭41的旋转方向。销57内装有螺旋弹簧,且一端连接到外轮51上,另一端连接到滚柱保持部54上,并将滚柱保持部54向Y方向加载,结果滚柱53向槽55的浅的部分被加载。当电动马达28被驱动且磁轭41向Y方向旋转时,外轮51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外轮51将滚柱保持部54向Y方向加载,滚柱53进一步向槽55的浅的部分被加载。从而,滚柱53被外轮51和内轮52夹持,将来自外轮51的驱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电动机,具有固定的定子以及利用来自该定子的电磁能旋转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前述转子,在外周侧具有设置磁极的面,从该面分阶段地拉深加工成同心圆状,在内周侧形成了位于转子的旋转轴上的圆筒形轴部;在前述轴部或者前述分阶段地被拉深加 工了的部分上,形成了与前述旋转轴正交的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原弘之日野阳至内藤真也室田圭子寺田润史小野朋宽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