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939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板弹簧悬架主副弹簧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所述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中,所述钢板弹簧悬架的钢板弹簧的主簧刚度C1和副簧刚度C2,满足如下公式:其中,λ为满载时的簧载与空载时的簧载的比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中,通过增大钢板弹簧副簧刚度的占比可减小主簧刚度C1,以提升车辆空载或少载时的平顺性,且使钢板弹簧总刚度(C1+C2)仍保持得较大,以拓宽汽车的承载范围,提升汽车的承载能力。提升汽车的承载能力。提升汽车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弹簧悬架
,具体涉及一种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车辆钢板弹簧悬架中主簧、副簧两级刚度的匹配方法是“比例中项法”和“平均负荷法”。两种方法的副簧和主簧的刚度比C2/C1和空载和满载悬架频率比N0/N
m
的表达公式如下:
[0003]比例中项法:
[0004][0005]平均负荷法:
[0006][0007]式中,λ为满载簧载与空载簧载比(下文简称簧载比)。
[0008]这两种方法均侧重于半载、满载的平顺性,让副簧起作用前后冲击偏小(即频率突变偏小)。然而,因副簧和主簧的刚度比C2/C1均比较小(在λ的工程使用范围2.0~4.5内,C2/C1不大于1.2,具体参见图1和图2),因此承载带宽窄,无法满足部分用户宽区间承载的需求。
[0009]这与目前用户对轻中型卡车悬架的需求主方向是轿车化的平顺性和宽区间承载能力不符,因此亟需对现有的钢板弹簧悬架及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以提升车辆空载或少载时的平顺性,并拓宽车辆的承载范围。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所述钢板弹簧悬架的钢板弹簧的主簧刚度C1和副簧刚度C2,满足如下公式:
[0012][0013][0014]其中,λ为满载时的簧载与空载时的簧载的比值。
[00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
[0016]q≤λ

1。
[00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λ=2.0~4.5。
[00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增加所述副簧的各片或几片的厚度并减小所述主簧各片或几片的厚度。
[001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增大所述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减震器的拉伸阻尼力,在两侧的所述减震器之间设置横向稳定杆。
[002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增大所述减震器的活塞速度在0.1~0.3m/s的拉伸阻尼力。
[0021]为实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包括钢板弹簧及减震器,所述钢板弹簧及所述减震器并联设置在车桥与车架之间,所述钢板弹簧包括主簧及副簧,所述主簧的主簧刚度C1与所述副簧的副簧刚度C2满足以下条件:
[0022][002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副簧设置在所述主簧的上方,安装在车架上的副簧支架的下方设有橡胶软垫。
[002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横向稳定杆,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减震器相连,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中间连杆衬套位置与车身相连。
[0025]为实现上述目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车辆采用上述钢板弹簧悬架系统。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中,通过增大钢板弹簧副簧刚度的占比(即获得较大的副簧刚度、主簧刚度比C2/C1),可减小主簧刚度C1,以提升车辆空载或少载时的平顺性,且使钢板弹簧总刚度(C1+C2)仍保持得较大,以拓宽汽车的承载范围,提升汽车的承载能力,也减车辆弯道和变道行驶时的侧倾角,提升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各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只用于说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应该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公开范围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比例中项法和平均负荷法中的钢板弹簧悬架的副簧、主簧刚度比与簧载比的关系曲线图;
[0029]图2采用比例中项法和平均负荷法设计的钢板弹簧悬架的C2/C1统计情况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与比例中项法和平均负荷法的C2/C1‑
λ关系曲线对比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空载与满载的悬架频率比曲线和空载与副簧接触时的悬架频率比曲线图。
[0033]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钢板弹簧悬架主簧1、钢板弹簧悬架副簧2、副簧支架3、橡胶软垫4、减震器5、横向稳定杆6。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否则还可以具有另一部分或其他部分,所用的术语通常可以是单数但也可以表示复数形式。
[0037]应该指出,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出现并使用术语“第一”、“第二”、“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来描述各种不同的组件,但是这些成分和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成分和部分和另一个成分和部分。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并且类似地,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顶部和底部的部件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彼此对调或转换;一端和另一端的部件可以彼此性能相同或者不同。
[0038]此外,在构成部件时,尽管没有其明确的描述,但可以理解必然包括一定的误差区域。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当位置顺序被描述为“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下一个”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这样的词汇或术语,此外则可以包括它们之间不接触或者接触的情形。如果提到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则并不意味着在图中第一元件必须位于第二元件的上方。所述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会根据观察的角度和定向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附图中或在实际构造中,如果涉及了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下方”的情况以及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方”的情况。在描述时间关系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否则在描述“之后”、“后续”、“随后”和“之前”时,可以包括步骤之间并不连续的情况。
[0039]本专利技术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其目的在于解决轻中型载货车辆悬架系统轻量化、平顺性轿车化需求和宽区间承载能力需求之间矛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车辆适用于轻中型载货汽车的宽区间承载能力,并保证车辆有良好的平顺性,同时获得一定程度的轻量化和降成本。
[0040]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悬架的钢板弹簧的主簧刚度C1和副簧刚度C2,满足如下公式:,满足如下公式:其中,λ为满载时的簧载与空载时的簧载的比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q≤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λ=2.0~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加所述副簧的各片或几片的厚度并减小所述主簧各片或几片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大所述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减震器的拉伸阻尼力,在两侧的所述减震器之间设置横向稳定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迥立叶国法张晶峰陈刚洪光辉沈健陈超成少波龚玫琳陈鹏冯荣君王长振郝纪波吴晓东欧阳萌张兵李元杰彭振文刘聪杨军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