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28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包括车体和车厢,车厢设置在车体上,车厢的内部平行安装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车厢上平行的两个侧板连接,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第一螺纹、第二螺纹、连接块、套筒、第二连接杆、弹簧和第一缓冲板,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连接杆两端的表面,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表面均套设有连接块,套筒套设在第一连接杆的表面,且套筒位于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连接处,第二连接杆和弹簧的一端均通过转轴设置在连接块上。这样避免了车体行驶到颠簸的路面时货物挤压车厢侧板,造成车厢侧板变形的问题。侧板变形的问题。侧板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


[0001]本技术涉及自卸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

技术介绍

[0002]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又称翻斗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货厢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自卸车的车厢分后向倾翻和侧向倾翻两种,通过操纵系统控制活塞杆运动,后向倾翻较普遍,推动活塞杆使车厢倾翻,少数双向倾翻,自卸车在土木工程中经常与挖掘机、装载机、带式输送机等工程机械联合作业,构成装、运、卸生产线,进行土方、砂石、散料的装卸运输工作。
[0003]目前,自卸车上装后均通过多根绳子对自卸车上的货物固定,固定不够牢固,导致自卸车在行驶到一些不平的路上面上时,货物会向自卸车车厢两侧倾斜,并挤压自卸车车厢两侧侧板时,现有技术在采用增加车厢侧板硬度来避免车厢侧板在货物挤压后变形的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采用增加车厢侧板硬度来避免车厢侧板在货物挤压后变形的问题,增加硬度使得车厢变得越来越重,不利于自卸车的运输,且货物经常性碰撞还是会导致车厢侧板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采用增加车厢侧板硬度来避免车厢侧板在货物挤压后变形的问题,增加硬度使得车厢变得越来越重,不利于自卸车的运输,且货物经常性碰撞还是会导致车厢侧板变形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包括车体和车厢,所述车厢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厢的内部平行安装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所述车厢上平行的两个侧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
[0007]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螺纹、第二螺纹、连接块、套筒、第二连接杆、弹簧和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的表面,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表面均套设有所述连接块,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表面,且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弹簧的一端均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面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车厢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第二缓冲板,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远离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弹簧组,两个所述弹簧组远离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端均与所述车厢的内壁连接。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与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相互平行。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螺纹相反。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扭动套筒,套筒通过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带动两个连接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实现了对不同大小货物的夹紧,当车体行驶到颠簸的路面时,货物向车厢两侧晃动,货物挤压第一缓冲板,时第一缓冲板向车厢两侧移动,第一缓冲板带动第二连接杆向车厢内壁方向旋转,第二连接杆旋转带动弹簧向车厢内壁方向拉伸,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实现了对第一缓冲板受到的冲击力消减,避免了车体行驶到颠簸的路面时货物挤压车厢侧板,造成车厢侧板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车厢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车体;2、车厢;3、第一连接杆;4、第一螺纹;5、第二螺纹;6、连接块;7、套筒;8、第二连接杆;9、弹簧;10、第一缓冲板;11、第二缓冲板;12、弹簧组;13、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照图1

2,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包括车体1和车厢2,车厢2设置在车体1上,车厢2的内部平行安装两个第一连接杆3,两个第一连接杆3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车厢2上平行的两个侧板连接,两个第一连接杆3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其作用是通过缓冲组件实现了对车厢2侧板的保护,避免了车体1行驶到颠簸的路面时货物挤压车厢2侧板,造成车厢2侧板变形的问题。
[0019]减震组件包括第一螺纹4、第二螺纹5、连接块6、套筒7、第二连接杆8、弹簧9和第一缓冲板10,第一螺纹4和第二螺纹5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连接杆3两端的表面,第一螺纹4和第二螺纹5表面均套设有连接块6,套筒7套设在第一连接杆3的表面,且套筒7位于第一螺纹4与第二螺纹5的连接处,第二连接杆8和弹簧9的一端均通过转轴设置在连接块6上,第二连接杆8远离连接块6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缓冲板10的一端连接,弹簧9远离连接块6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8的侧面连接,其作用是通过扭动套筒7,套筒7通过第一连接杆3以及第一连接杆3上的第一螺纹4和第二螺纹5带动两个连接块6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实现了对不同大小货物的夹紧,当车体1行驶到颠簸的路面时,货物向车厢2两侧晃动,货物挤压第一缓冲板10,时第一缓冲板10向车厢2两侧移动,第一缓冲板10带动第二连接杆8向车厢2内壁方向旋转,第二连接杆8旋转带动弹簧9向车厢2内壁方向拉伸,在弹簧9弹力的作用下,实现了对
第一缓冲板10受到的冲击力消减,避免了车体1行驶到颠簸的路面时货物挤压车厢2侧板,造成车厢2侧板变形的问题。
[0020]车厢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第二缓冲板11,两个第二缓冲板11远离第一缓冲板10的一侧均设置有弹簧组12,两个弹簧组12远离第二缓冲板11的一端均与车厢2的内壁连接,。其作用是通过第二缓冲板11和弹簧组12避免了第一缓冲板10受到冲击力过大时损坏,影响货物运输的问题。
[0021]两个第二缓冲板11与两个第一缓冲板10相互平行,其作用是通过两个第二缓冲板11与两个第一缓冲板10相互平行使得对货物缓冲更加稳定。
[0022]第一螺纹4与第二螺纹5螺纹相反,其作用是通过第一螺纹4与第二螺纹5螺纹相反,方便了两个连接块6通过第二连接杆8带动两个第一缓冲板10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对不同大小货物的调整。
[0023]两个第一缓冲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垫13,其作用是通过橡胶垫13增加了货物与第一缓冲板10之间连接的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压效果好自卸车上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车厢(2),所述车厢(2)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车厢(2)的内部平行安装两个第一连接杆(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所述车厢(2)上平行的两个侧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螺纹(4)、第二螺纹(5)、连接块(6)、套筒(7)、第二连接杆(8)、弹簧(9)和第一缓冲板(10),所述第一螺纹(4)和所述第二螺纹(5)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两端的表面,所述第一螺纹(4)和所述第二螺纹(5)表面均套设有所述连接块(6),所述套筒(7)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表面,且所述套筒(7)位于所述第一螺纹(4)与所述第二螺纹(5)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杆(8)和所述弹簧(9)的一端均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接块(6)上,所述第二连接杆(8)远离所述连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清袁佳寿张斌陈吉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迈创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