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及要求较高压实比和适用于PC溶剂体系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继镍氢电池之后的新一代二次电池。因其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的优点,成为目前高档电子消费品首选的化学电源,并已经渗透到航空航天、军事等尖端
伴随着其与日俱增的需求,锂离子电池正成为新世纪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和热点。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为碳材料,而且主要是石油焦碳和石墨类材料,其中高结晶度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高的充放电容量、良好的充放电平台,但其大倍率放电性能较差,不能够满足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要求,并且高结晶度的石墨不能够用于含有PC溶剂的电解液体系,而PC溶剂作为电解液的溶剂能够使电池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而在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倍率放电性能,并且能够用于PC电解液体系,循环稳定,但是容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具有块状、球形或长短径比在1.5~4之间的近球形的微观特征,其具有350mAh/g以上的比容量,比表面积小于3.0m↑[2]/g,极片密度大于1.75g/cm↑[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具有块状、球形或长短径比在1.5~4之间的近球形的微观特征,其具有350mAh/g以上的比容量,比表面积小于3.0m2/g,极片密度大于1.75g/cm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平均粒径在5~35μm之间,晶体层间距d002在0.336nm到0.346nm之间。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煤系或石油系针状焦粉碎至粒度在5~18μm范围;二、在800℃~3000℃温度范围内热处理1~48小时,然后降温到室温,得到负极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针状焦粉碎后在50-160℃进行预热处理1-5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处理后,添加占针状焦大于0~10wt.%的改性剂或/和占针状焦大于0~10wt.%的催化剂,混合,然后在100℃~300℃温度范围内干燥制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敏,邓明华,闫慧青,贺雪琴,张万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