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封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463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封口装置,其包括工作台、钢球盛放槽、至少一顶针、驱动顶针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及运球机构。所述运球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位于第一导向板上方用于运送钢球的运送板、驱动运送板作往复水平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板上开设有与顶针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所述运送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用于盛放钢球的运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运送板可平稳地运送钢球,并能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电池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钢球对电池进行封口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池加工的过程中,通常使用钢球对电池进行封口。请参阅图1,目前,生产电池的厂商基本是使用人工取微小的钢球100放在电池200的注液孔202上,然后使用人工冲床(图中未示出)将钢球100压卡进注液孔202内,从而对电池200内的液体进行封装。然而,人工封口效率低,钢球100压入的深度不易控制,导致产品一致性不好。为改进上述人工封口的方式,业界出现了一种电池自动封口机,其采用真空吸附钢球的方式,可同时对多个电池进行自动封口,封口效率较传统的人工封口方式大为提高。然而,采用真空吸附方式运送钢球的设备比较复杂,而且封口钢球的直径较小(一般为1-2mm),上述自动封口机采用真空运送钢球不能保证送球精度,经常不能将钢球准确地运送至注液孔,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现有的电池封口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封口装置,其可准确地将钢球运送至电池注液孔,并对电池进行封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封口装置,其包括工作台、钢球盛放槽、至少一顶针、驱动顶针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及运球机构。所述运球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位于第一导向板上方用于运送钢球的运送板、驱动运送板作往复水平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板上开设有与顶针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所述运送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用于盛放钢球的运送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的外壁面向外凸伸出用-->于限制顶针行程的凸块,所述凸块在顶针向下运动时卡抵于运送板的上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球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位于运送板上方,其上开设有与顶针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孔以及与第一导向孔对应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运送板运动至运送孔分别与第一导向孔及通孔切换连通的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的外壁面向外凸伸出限制顶针行程的凸块,所述凸块在顶针向下运动时卡抵于第二导向板的上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送孔的深度大于钢球的直径,且小于钢球直径的1.5倍。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运送板将钢球运送至电池注液孔,其运送钢球平稳,并能精确定位;当设置多个顶针时,还可快速地同时对多个电池进行封口。进一步设置的第二导向板一方面可使运送板运送钢球更加平稳,另一方面,其可对顶针起导向作用。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顶针上设置了凸块,因此能保证电池封口深度的一致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电池的注液孔被钢球封闭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至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在对电池进行封口的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至图9是图6所示实施例在对电池进行封口的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池封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工作台1、钢球盛放槽2、至少一顶针3、驱动顶针3作往复垂直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及运球机构。待封口的电池200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顶针3用于将钢球100压入电池200的注液孔202中,其位于待封口电池200的注液孔202-->的正上方。所述运球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5、位于第一导向板5上方的运送板6及驱动运送板6作往复水平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7。所述第一导向板5上对应顶针3下方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52,以与顶针3配合。所述运送板6用于运送钢球100,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盛放钢球100的运送孔62,所述运送孔62与第一导向板5上的第一导向孔52对应。当运送板6的运送孔62中盛装有钢球100时,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运送板6运动至运送孔62与第一导向板5上的第一导向孔52相连通的位置(详见后述)。请参阅图3至图5,上述电池封口装置对电池200进行封口时,首先,用夹具(图中未示出)将多个电池200装夹在工作台1上;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运送板6运动至右侧,使盛放槽2的出口(图中未标号)与运送板6上的运送孔62相连通,钢球100从盛放槽2的出口处落入运送孔62(如图3所示);然后,第二驱动装置7再驱动运送板6运动至左侧,使运送孔62与第一导向板5上的第一导向孔52相连通,此时,运送孔62中的钢球100经第一导向孔52落入电池200的注液孔202上(如图4所示);最后,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顶针3向下运动,顶针3依次穿过运送板6上的运送孔62、第一导向板5上的第一导向孔52后,将钢球100压入注液孔202,完成封口(如图5所示)。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运送板6将钢球100运送至电池200的注液孔202,其运送钢球100快速、平稳,并能精确定位。再请参阅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池封口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球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板8,所述第二导向板8位于运送板6上方,其一方面可使运送板6运送钢球100更加平稳,另一方面,可对顶针3起导向作用。于第二导向板8上对应顶针3下方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孔82,以与顶针3配合。此外,于第二导向板8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84,所述通孔84与第一导向板5上的第一导向通孔52对应,且位于盛放槽2的出口的正下方。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7可驱动运送板6运动至运送-->孔62分别与第一导向孔52及通孔84切换连通的位置(详见后述)。请参阅图7至图9,本实施例的电池封口装置对电池200进行封口的过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首先,用夹具(图中未示出)将多个电池200装夹在工作台1上,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运送板6运动至右侧,使盛放槽2的出口、第二导向板8上的通孔84及运送板6上的运送孔62相连通,钢球100从盛放槽2的出口经过通孔84后处落入运送孔62(如图7所示);然后,第二驱动装置7再驱动运送板6运动至左侧,使运送孔62与第一导向板5上的第一导向孔52相连通,此时,运送孔62中的钢球100经第一导向孔52落入电池200的注液孔202上(如图8所示);最后,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顶针3向下运动,顶针3依次穿过第二导向板8上的第二导向孔82、运送板6上的运送孔62、第一导向板5上的第一导向孔52后,将钢球100压入注液孔202,完成封口(如图9所示)。为了保证电池200封口深度的一致性,上述顶针3的外壁面还向外凸伸出凸块32,以限制顶针3的行程,当顶针3向下运动时,所述凸块32可卡抵于运送板6或第二导向板8的上表面。此外,为了保证运送板6的每个运送孔62每次只运送一个钢球100,上述运送孔62的深度可设置呈略大于钢球100的直径,且小于钢球100直径的1.5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封口装置,包括工作台、钢球盛放槽、至少一顶针、驱动顶针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及运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球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位于第一导向板上方用于运送钢球的运送板、驱动运送板作往复水平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板上开设有与顶针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所述运送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用于盛放钢球的运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封口装置,包括工作台、钢球盛放槽、至少一顶针、驱动顶针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及运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球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位于第一导向板上方用于运送钢球的运送板、驱动运送板作往复水平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板上开设有与顶针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所述运送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用于盛放钢球的运送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的外壁面向外凸伸出用于限制顶针行程的凸块,所述凸块在顶针向下运动时卡抵于运送板的上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付勇陈保同任灿王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