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硅膜的生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780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化硅膜的生长方法,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通硅烷和一氧化二氮,或者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通硅烷和氨气,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氮化硅膜的生长方法在淀积的同时刻蚀,刻蚀时能打掉淀积尖端,增加小区域的填充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工艺方法,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高密度等离子体工艺是用在氧化膜生长中,在腔体中通气体并加射频能量使分子离化,按一定比例生长和刻蚀,从而提高氧化膜在小区域(0.2um)的填充能力。但该方法从未用在氮化硅膜的生长中。氮化硅有很好的性能去解决其它阻挡层固有的问题,如低应力和较高刻蚀选择比,而且与现有的工艺兼容。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氮化膜在小区域(0.2um)也需要高的填充能力。在已有技术中,氮化硅膜是用中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或炉管生长,它的填充能力很不好。在小区域(0.2um)的填充能力不好,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提高氮化硅膜在小区域(0.2um)的填充能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通硅烷和一氧化二氮;第二步,同时起动等离子体去激发和离化硅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气体分子成自由基迁移到硅片的表面而成长成膜;第三步,硅烷和一氧化二氮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通硅烷和氨气;第二步,同时起动等离子体去激发和离化硅烷和氨气的气体分子成自由基迁移到硅片的表面而成长成膜;第三步,硅烷和氨气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本专利技术,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通硅烷和一氧化二氮,或者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通硅烷和氨气,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由于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在生长膜的过程,淀积的同时刻蚀,通过调整淀积和刻蚀比例,进行氮化硅膜生长。刻蚀时能打掉淀积尖端,让低凹处得到更多淀积,可以增加小区域(0.2um)填充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图3为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示意图;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生长的氮化硅膜的结构图形;图5为高密度等离子工艺生长的氮化硅膜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利用图3所示的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生长氮化硅膜的方法,如图1所示,首先,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通硅烷和一氧化二氮,同时起动等离子体激发分子成长,硅烷和一氧化二氮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或者,如图2所示,先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通硅烷和氨气,同时起动等离子体激发分子成长,硅烷和氨气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在氮化硅膜生长中,等离子体的密度很高,一般是1E11-1E12离子每立方厘米;温度在400度左右。生长中,氮化硅膜的厚度由时间来定。如图4所示,新方法采用高密度等离子工艺生长氮化硅,很容易填充这样小的区域。在现有的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通硅烷和一氧化二氮或氨气,从而达到生长氮化硅膜目的。同时,由于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在进行氮化硅膜生长的过程,淀积的同时刻蚀,刻蚀时能打掉淀积尖端,让低凹处得到更多淀积,可以增加小区域(0.2um)填充能力。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原氮化硅淀积中差填充的困难,增加了小区域填充能力。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通硅烷和一氧化二氮;第二步,同时起动等离子体去激发和离化硅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气体分子成自由基迁移到硅片的表面而成长成膜;第三步,硅烷和一氧化二氮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2.,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通硅烷和氨气;第二步,同时起动等离子体去激发和离化硅烷和氨气的气体分子成自由基迁移到硅片的表面而成长成膜;第三步,硅烷和氨气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通硅烷和一氧化二氮,或者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通硅烷和氨气,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本专利技术的氮化硅膜的生长方法在淀积的同时刻蚀,刻蚀时能打掉淀积尖端,增加小区域的填充能力。文档编号C23C16/34GK1855386SQ20051002545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陈华伦 申请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化硅膜的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通硅烷和一氧化二氮;第二步,同时起动等离子体去激发和离化硅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气体分子成自由基迁移到硅片的表面而成长成膜;第三步,硅烷和一氧化 二氮在高密度等离子体腔体中形成氮化硅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