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41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其包括:    一基体(1),上述基体(1)具有一散热部(2),上述基体(1)的上端面具有一平台(21),在上述平台(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斜面(22);    多个散热鳍片(3),设置在上述基体(1)上等距离整齐排列,上述多个散热鳍片(3)从基体(1)的平台(21)及两侧的斜面(22)呈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尤指一种可通过其基体的结构而有效地导引气流,进而提高散热效果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不断向前迈进,个人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设备与组件也随之日新月异,涉及多媒体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大,处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个人计算机内部设备与集成电路组件的操作温度过高,就连适配卡上的芯片在执行时也会发出高热,若没有适时地将热量散去,必定会影响其正常的运行,导致执行速度降低,甚至会影响其使用寿命。一般公知的散热器,如图4所示,由一底座5及多个由底座5向上延伸的散热鳍片51所组成,在上述散热鳍片51上配置有一风扇52,可使上述散热鳍片51吸收中央处理器(CPU)6的热量,通过风扇52产生的导引气流,使散热鳍片51达到散热的功效。但是,由于上述散热器仅为一底座5上安装多个散热鳍片51,因此,当散热鳍片51上风扇52的气流吹向散热鳍片51时,会因风扇52本身的特性,即风扇52为轴流式,通过轴心521周边的扇叶522将风吹出,所以其轴心521处的气流通常较小,风扇52吹出的气流大多导向底座5周边的散热鳍片51上,而不能将气流导向底座5的中央,由于上述散热器的底座5中央为直接吸收中央处理器(CPU)6热量的部分,所以上述散热器底座5的中央处温度通常较高,而上述风扇52却因其以轴心521的设置方式,而无法让风扇52直接将气流导向散热器底座5的中央部分,所以上述公知的散热器并无法达到有效散热的功效。相关技术人员为克服上述缺陷,研发出一种如图5所示的散热器,由一基体7及多个从基体7向上延伸的散热鳍片71组成,上述基体7的中央处,即散热鳍片71的底部设有一延伸部72,上述延伸部72呈一三角形,上述散热鳍片71上配置有一风扇73,可使上述延伸部72及散热鳍片71吸收中央处理器(CPU)6的热量,再由风扇73将气流导向延伸部72及散热鳍片71上,从而达到散热的功效。虽然上述散热器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公知散热器的功效,但是,由于上述散热器基体7中央处的延伸部72呈一三角形,当风扇73将气流导向延伸部72及散热鳍片71上时,上述气流因延伸部呈三角形的原因,气流被分到两边而直接被送出散热器,使上述风扇73吹出的气流无法在延伸部72及散热鳍片71上停留,即直接被吹出,故上述散热器的功效较公知散热器的功效并无显著的进步,因此,上述公知的方式不能符合使用者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引导气流,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其包括一基体,上述基体具有一散热部,上述基体的上端面具有一平台,在上述平台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斜面;多个散热鳍片,设置在上述基体上等距离整齐排列,上述多个散热鳍片从基体的平台及两侧的斜面呈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上述散热器的多个散热鳍片外部设置一框架。上述框架上设置一风扇。上述散热部从基体的一侧边延伸到另一侧边。上述基体设置在多个散热鳍片的中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图4为公知散热器的剖面图。图5为另一公知散热器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和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由一基体1、一散热部2及多个散热鳍片3所组成,上述基体1可设置于中央处理器(CPU)(图中未示)上,上述基体1具有一散热部2,上述基体1的上端面具有一平台21,在上述平台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斜面22,上述散热部2由基体1的一侧边延伸至另一侧边;上述多个散热鳍片3,设置在上述基体1上,上述多个散热鳍片3从基体1的平台21及两侧的斜面22呈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上述多个散热鳍片3呈等距离整齐排列,上述基体1设置于多个散热鳍片3的中央处,并在上述多个散热鳍片3的外部设置一框架4,上述框架4上可设置一风扇41。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如图所示当使用时将本技术散热器的基体1设置于中央处理器(CPU)6上,并配合导热胶61使散热部2下表面平整贴附设置在中央处理器(CPU)6上,当上述中央处理器(CPU)6激活运行时,上述基体1便开始吸收中央处理器(CPU)6所产生的热量,由于上述基体1的散热部2中央处平整贴附在中央处理器(CPU)6上,故上述基体1的散热部2便直接吸收中央处理器(CPU)6的热源,所以上述散热部2的中央处温度通常较高,并将热量传导到温度较低的多个散热鳍片3上(热量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此时,可通过上述框架4上所设的风扇41,将风扇41所吹出的气流导向多个散热鳍片3上,从而达到使多个散热鳍片3完成散热的功效;另由于上述基体1具有一散热部2,因此,上述中央处理器(CPU)6所产生的热量被基体1的散热部2吸收,而当上述风扇41将气流往下吹送时(往散热鳍片3的方向),上述气流会因多个散热鳍片3的原因,而产生往下、往外的拉力,所以当上述风扇41将气流往下吹送时,上述气流会在上述散热部2上端面的平台21上产生扰流的现象,使原本欲向多个散热鳍片3的两侧外导出的气流,部分受到相互影响而被导向平台21上,使气流在平台21上产生扰流后再受拉力,从上述平台21两侧所设的斜面22导出,如此,即可使上述散热器通过散热部2的平台21及两侧所设的斜面22而有效地导引气流,进而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包括一基体(1),上述基体(1)具有一散热部(2),上述基体(1)的上端面具有一平台(21),在上述平台(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斜面(22);多个散热鳍片(3),设置在上述基体(1)上等距离整齐排列,上述多个散热鳍片(3)从基体(1)的平台(21)及两侧的斜面(22)呈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敬岳
申请(专利权)人: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