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热管的对称式散热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99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热管的对称式散热模块结构,其包含分别具有一第一、二散热部的第一、二鳍片组,且该第一、二鳍片组分别具有相互对接的凹陷部;一设置于凹陷部中的导热管,该导热管的一端凸设于第一、二鳍片组的底部;一设置于导热管一端凸处的底座。藉此,可使该第一、二鳍片组形呈一对称状态,而使该散热模块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及双边散热的功能,进而达到较佳的散热功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热管的对称式散热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散热器,如中华民国专利公报,公告第471657号的「中央处理器导热管散热器」,其包含有一可与计算机内部中央处理器的顶面接触的金属制底座,于底座上固设数支导热管,于各导热管间分别串接堆栈数片呈平板状的金属制散热片,于底座、导热管、散热片的外部设有一金属制散热座,于散热座、散热片及底座的一侧端部设有一小型风扇,该小型风扇所吹出的风可吹向底座、导热管、散热片及散热座;于散热座的两侧面底部分别形成有一孔,于底座上并位于散热座的两孔间可供一扣件横向穿设,并可藉由扣件将散热器稳固的扣合固定于计算机内部的中央处理器固定座上。虽然上述的「中央处理器导热管散热器」可藉由一小型风扇将所吹出的风吹向底座、导热管、散热片及散热座,达到散热功效;但是由于该散热器为一体成型的一单体,因此其散热面积有限,且由于该散热片为同一方向的设置,所以当该风扇于吹引时,会在散热片之间产生热风的短循环,而影响散热的效果。因此,一般无法符合使用者于实际使用时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使该第一、二鳍片组形呈一对称状态,而使该散热模块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及双边散热的功能,进而达到较佳的散热功效的具热管的对称式散热模块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热管的对称式散热模块结构,它包括有一第一鳍片组,该第一鳍片组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散热部,并于该第一鳍片组的一面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部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散热部,另于该第一鳍片组的另一面设置有二相邻的凹陷部;一第二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散热部,并于该第二鳍片组的一面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部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散热部,另于该第二鳍片组的另一面设置有二相邻的凹陷部,该第一、二鳍片组藉由其具有凹陷部的一面相互对接;一导热管,该导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二鳍片组的凹陷部中,且该导热管的一端凸设于第一、二鳍片组的底部;一底座,该底座设置于所述导热管一端的凸设处,且该底部具有一与该导热管一端的凸设处对应的接合部。所述第二鳍片组与第一鳍片组成对称状态且由散热材质所制成。所述第一、二鳍片组的第一散热部由该第一、二鳍片组的底部向一端垂直延伸。所述第一、二鳍片组的第二散热部由该第一、二鳍片组的一面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一、二散热部由多数个散热鳍片所构成。所述第一、二鳍片组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呈相对应接合的组接部。所述第一、二鳍片组底面的端缘分别具有一呈相对应的以容置该一端凸设的导热管的缺口。所述导热管可为一U形体。所述导热管可为一可产生毛细现象的管体,且该导热管的内部装填有液体。所述导热管可为一回路式管体。所述底座由散热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该第一、二鳍片组形呈一对称状态,而使该散热模块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及双边散热的功能,进而达到较佳的散热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号说明第一鳍片组1 第一散热部11散热鳍片111、121 第二散热部12凹陷部13 组接部14缺口15 第二鳍片组2第一散热部21 散热鳍片211、221 第二散热部22 凹陷部23组接部24 缺口25铆合件26 导热管3底座4接合部41主机板5 发热组件51风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由一第一鳍片组1、一第二鳍片组2、一导热管3及一底座4所构成,且该第一、二鳍片组(1、2)由铝、铜或铝合金、铜合金等散热较佳的材质所制成,可使该第一、二鳍片组呈一对称状态,而使该散热模块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及双边散热的功能,进而达到较佳的散热功效。上述第一鳍片组1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散热部11,该第一散热部11由该第一鳍片组1的底部向一端垂直延伸,并于该第一鳍片组1的一面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部11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散热部12,该第二散热部12由该第一鳍片组1的一面向外侧延伸,且该第一、二散热部(11、12)由多数个散热鳍片(111、121)所构成,另于该第一鳍片组1的另一面设置有二相邻的凹陷部13,又该第一鳍片组1的一端设置有一组接部14,并于该第一鳍片组1底面的端缘具有一缺口15;该第二鳍片组2与第一鳍片组1成对称状态,而该第二鳍片组2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散热部21,该第一散热部21由该第二鳍片组2的底部向一端垂直延伸,并于该第二鳍片组2的一面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部21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散热部22,该第二散热部21由该第二鳍片组2的一面向外侧延伸,且该第一、二散热部(21、22)由多数个散热鳍片(211、221)所构成,另于该第二鳍片组2的另一面设置有二相邻的凹陷部23,使该第一、二鳍片组(1、2)藉由其具有凹陷部(13、23)的一面相互对接,又于该第二鳍片组2的一端设置有一与上述第一鳍片组1一端的组接部14呈相对应接合状态的另一组接部24,可藉由一铆合件26加以结合,并于该第二鳍片组2底面的端缘具有与上述第一鳍片组1的缺口15呈相对应的另一缺口25。该导热管3设置于上述第一、二鳍片组(1、2)的凹陷部(13、23)中,且该导热管3的一端凸设于第一、二鳍片组(1、2)底部呈相对应的缺口(15、25)中,而该导热管3可为一U形体,且该导热管3可为一可产生毛细现象的管体,且该导热管3的内部装填有液体,或为一回路式管体。该底座4由铝、铜或铝合金、铜合金等散热较佳的材质所制成,并于该底座4设置于上述导热管3一端的凸设处,且该底部具有一与该导热管3一端的凸设处对应的接合部41。如是,藉由上述结构构成一全新的具热管的对称式散热模块结构。请参阅图4-图5所示,当使用时,可藉由底座4设置于一发热组件51上,而该发热组件51可为主机板5上的中央处理器(CPU),并可于鳍片组的一侧设置有一风扇6,使该风扇6呈一侧吹的状态,而当该主机板5上的发热组件51于激活时,会持续不断产生热源,此时该底座4开始吸收该热源,使该一部分的热源先藉由第一、二鳍片组(1、2)传导至其上的第一散热部(11、21)进行热源的散逸,而另一部分的热源则透过该底座4传导至导热管3上,并藉由该导热管3将热源传至第一、二鳍片组(1、2)一侧的第二散热部(12、22),使该第二散热部(12、22)配合该风扇6进行热源的散逸,而当该风扇6以侧吹式将该热源吹出时,该热风会往主机壳体(图中未示)的一端导引,此时,即可藉由该主机壳体上所设的风扇而将该热器排出,而不会使该热风于主机壳体中产生热循环现象;藉此,可使该第一、二鳍片组呈一对称状态,而使该散热模块具有较大散热面积以及双边散热功能,进而达到较佳散热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具热管的对称式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第一鳍片组,该第一鳍片组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散热部,并于该第一鳍片组的一面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部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散热部,另于该第一鳍片组的另一面设置有二相邻的凹陷部;一第二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散热部,并于该第二鳍片组的一面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部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散热部,另于该第二鳍片组的另一面设置有二相邻的凹陷部,该第一、二鳍片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热管的对称式散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第一鳍片组,该第一鳍片组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散热部,并于该第一鳍片组的一面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部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散热部,另于该第一鳍片组的另一面设置有二相邻的凹陷部;    一第二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散热部,并于该第二鳍片组的一面且邻近于第一散热部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散热部,另于该第二鳍片组的另一面设置有二相邻的凹陷部,该第一、二鳍片组藉由其具有凹陷部的一面相互对接;    一导热管,该导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二鳍片组的凹陷部中,且该导热管的一端凸设于第一、二鳍片组的底部;    一底座,该底座设置于所述导热管一端的凸设处,且该底部具有一与该导热管一端的凸设处对应的接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念伦许托李振兴屈鸿均
申请(专利权)人: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