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工艺中背电极的制作技术。
技术介绍
制备电致发光器件,都必须考虑背电极这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掩膜法,既利用事先光刻好的模板(某些位置)挡住或(而另一些位置)漏过欲蒸发的导电材料(比如铝、银或金等)。电极的形状与模板的光刻图样相同。但是,由于机械间隙的缘故和模板材料的局限性,电极的条纹不能做得太细。无法满足高清析度的要求。1994年,C.W.Tang,公开了一种美国专利号5,276,380,专利名称“有机电致发光图象显示器件”,用光刻的办法在导电ITO玻璃上,预制与ITO条纹垂直的隔离柱的技术。该技术之目的是取代掩膜技术,提高矩阵屏的分辨率。但是,该技术要求有质量优良(价格昂贵)的光刻机和无尘的环境以及其他苛刻条件等;原因是该技术的核心—隔离柱,是采用光刻方法实现的。该技术的另一个缺点是容易短路;因为有机层在隔离柱与ITO的接触面附近比较薄,使得此处的电极材料有渗透到下面的阳极ITO之上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既克服掩膜法对板困难、线条粗糙的缺陷,又解决了光刻成本过高、工艺烦琐等问题。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工艺中制备背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1)设计背电极的条纹图案;(2)选择高分子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条纹图案的图章;(3)利用该图章,将聚亚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振波,张梦欣,梁春军,王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