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和形成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815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文公开一种具有双栅电极(60,50)的半导体装置以及形成这种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第一金属/硅栅堆和第一栅电介质(40)在第一掺杂区形成。金属/栅堆(60,50)包括第一栅电介质(40)上面的金属部分(50)和金属部分(50)上面的第一栅部分(60)。硅栅(60)和第二栅电介质(40)在第二掺杂区形成。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栅部分是P+掺杂硅锗,而金属部分是TaSiN。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栅部分是N+掺杂的多晶硅,而金属部分是TaSiN。(*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特别涉及具有双栅极的半导体装置和形成这种半导体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上使用多晶硅作MOS晶体管的栅电极。多晶硅电极一般掺杂P+或N+以匹配CMOS技术的源区和漏区的掺杂。然而,随着装置尺寸缩小,使用多晶硅作为栅电极就产生了问题。例如,随着P+掺杂的多晶硅栅电极尺寸的减小,硼可以通过栅电介质从多晶硅栅电极渗入并降低装置的可靠性。另外,随着P+和N+掺杂的多晶硅尺寸的缩小,掺杂浓度会增加。为了将掺杂物打入栅电极,需要执行高温处理。由于尺寸缩小,源极和漏极会变薄。不利之处在于,高温处理可能使源极和漏极变得更深。然而,如果不使用高温,掺杂物很可能存在于远离栅极电介质的位置。因此,需要一个没有掺杂的栅电极区域。这个多耗尽效应(polydepletion effect)将作为附加的电容与栅电介质电容串联。换句话说,不希望增加晶体管的有效氧化物厚度。多耗尽效应在原有技术中不是重要的效应,因为多耗尽区域的厚度比栅极介质的有效厚度要小。一个解决方案是使用逸出功与P掺杂硅或N掺杂硅的逸出功近似相等的材料。P掺杂硅具有的逸出功大约为4.1eV,而N掺杂硅具有的逸出功大约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成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具有第一掺杂区域和第二掺杂区域的半导体衬底;    在所述第一掺杂区和第二掺杂区上面提供电介质;    在所述电介质上面提供金属层;    将所述金属层形成图案,以将金属部分置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掺杂区之上;    在所述金属部分和所述第二掺杂区上形成硅层;以及    将所述硅层和金属部分形成图案,以将硅栅置于所述第二掺杂区之上,将金属/硅栅堆置于所述第一掺杂区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1-5-26 09/865,8551.一种形成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具有第一掺杂区域和第二掺杂区域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第一掺杂区和第二掺杂区上面提供电介质;在所述电介质上面提供金属层;将所述金属层形成图案,以将金属部分置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掺杂区之上;在所述金属部分和所述第二掺杂区上形成硅层;以及将所述硅层和金属部分形成图案,以将硅栅置于所述第二掺杂区之上,将金属/硅栅堆置于所述第一掺杂区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金属层包含钽、硅和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硅层在原位置掺杂了一种或多种砷和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硅层在原位置掺杂了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硅层掺杂了硼。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半导体衬底具有价电子带和传导带,价电子带和传导带之间具有中间隙,所述金属层在所述价电子带和所述中间隙之间具有逸出功。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半导体衬底具有价电子带和传导带,价电子带和传导带之间具有中间隙,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塔特恩盖比施银恩古银维德亚S考什克詹姆斯KIII谢弗
申请(专利权)人: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