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半导体制造的领域,更具体的,是关于形成具有缩小的栅极交迭电容的n-沟道晶体管与p-沟道晶体管。
技术介绍
半导体器件和其集成电路的制造从半导体基板开始,并使用薄膜形成、离子植入、光刻技术、蚀刻和沉积技术在半导体基板内或半导体基板上形成各种结构特征,而获得各个电路组件,然后这些电路组件相互连接以最终制成整体的半导体器件。对于相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半导体器件的逐渐增加的高密度与性能的需求,须有更小的设计特征、增加的晶体管和电路速度、高的可靠度和增加竞争力的高成品率。当器件和特征缩小时,并且驱使对于较高性能器件的要求逐渐提高时,就会发现产生了新的问题,而针对此新的问题需要有新的制造方法或新的配置,或者同时需要这两者。对采用高性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设备有很大需求,该MOS器件一般包括在半导体基板中的一对离子植入源极/漏极区域、以及将源极/漏极区域分离的沟道区域。上述的沟道区域一般为薄的栅极氧化物和包含导电多晶硅或其它的导电材料的导电栅极,在一般的集成电路中,存在多种不同导电类型的MOS器件,比如n-型和p-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相同基板上形成n-沟道和p-沟道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在该n-沟道晶体管(12)中通过植入n-型掺杂物离开第一栅极(16)的一第一距离而形成源极/漏极扩展区(20);以及在该p-沟道晶体管(14)中通过植入p- 型掺杂物离开第二栅极(16)一第二距离而形成源极/漏极扩展区(26),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