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包含硅化物构造的扩散层电阻单元的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至今,以半导体装置的微型化、高速化为目的,为了实现降低金属布线层和扩散层的接触电阻,使用了硅化物构造。图7为表示此种扩散层电阻元件的剖面构造的图。在N型硅基板21上,通过LOCOS法或STI法形成单元分离区域22a、22b,并包围活性区域。在活性区域中形成P+型扩散层24,并只在硅化物阻止层25的开口部中,形成钛硅化物层(TiSix层)27a、27b。然后,在钛硅化物层27a、27b上设置开口部并形成金属布线层29a、29b。这样,在金属布线层29a和金属布线层29b之间通过P+型扩散层24的扩散层电阻元件被连接。图8为表示具有硅化物的构造的另一种扩散层电阻元件的剖面构造的图。这种扩散层电阻元件,被称为中耐压扩散层电阻单元,为具有耐10V程度的高压的性能的扩散电阻单元。在N型硅基板31上,将活性区域包围着通过LOCOS法或STI法形成单元分离区域32a、32b。在活性区域中形成P-型扩散层33,离开单元分离区域32a、32b一定距离在P-型扩散层33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在所述半导体基板上形成的与所述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扩散层;在所述高浓度扩散层与所述半导体基板之间形成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低浓度扩散层;在所 述低浓度扩散层上形成,并阻止金属硅化物的形成的金属硅化物阻止层;以及所述低浓度扩散层上除外,在所述高浓度扩散层上形成的金属硅化物层。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2-22 2003-425379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在所述半导体基板上形成的与所述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扩散层;在所述高浓度扩散层与所述半导体基板之间形成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低浓度扩散层;在所述低浓度扩散层上形成,并阻止金属硅化物的形成的金属硅化物阻止层;以及所述低浓度扩散层上除外,在所述高浓度扩散层上形成的金属硅化物层。2.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在所述半导体基板上形成的与所述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扩散层;在所述高浓度扩散层与所述半导体基板之间形成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低浓度扩散层;以及所述低浓度扩散层上除外,在所述高浓度扩散层上形成的金属硅化物层。3.一种半导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上形成与所述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低浓度扩散层的工序;在所述低浓度扩散层的内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