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540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包括设于车架上侧的上降噪组件和设于车架下侧的下降噪组件,所述上降噪组件包括第一降噪导流板、第二降噪导流板、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二降噪导流板分别连接于驾驶室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分别连接于车架的两侧,所述下降噪组件位于上降噪组件下方且连接于车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发动机的四周设置分体式隔音降噪组件,整个隔音降噪组件拆装方便,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其次对发动机的左右和下侧进行包裹,但前后两端为开口,此结构既有利于发动机的隔音降噪,还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散热。动机的正常散热。动机的正常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品质不断提高,车型迈向高端市场以及法规对噪音要求愈加严格,整车隔音降噪品质也在不断提升。目前驾驶室的隔音主要是依靠驾驶室本体外围件,噪音由激励源(发动机、变速箱的振动,胎噪等,其中发动机噪音占主要)发出,经过驾驶室壳体阻隔后传入驾驶室人耳。发动机本身噪音优化程度有限,驾驶室本体考虑重量、外观及风阻等因素,对噪音的阻隔作用也是有限的。
[0003]若在动力总成与驾驶室之间增加一套隔音降噪装置,在噪音传递路径上多一道阻隔,这样声音在传递到驾驶室壳体前就被较大的削弱,有效降低人耳接受的噪音,从而改善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通过对发动机的隔音包裹,行车噪音值下降,整车通过性噪音能更好的满足国家指标。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包括设于车架上侧的上降噪组件和设于车架下侧的下降噪组件。
[0007]所述上降噪组件包括第一降噪导流板、第二降噪导流板、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二降噪导流板分别连接于驾驶室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分别连接于车架的两侧。
[0008]所述下降噪组件位于上降噪组件下方且连接于车架。
[0009]通过在发动机的四周设置分体式隔音降噪组件,整个隔音降噪组件拆装方便,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其次对发动机的左右和下侧进行包裹,但前后两端为开口,此结构既有利于发动机的隔音降噪,还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散热。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三降噪导流板设于发动机的同一侧,所述第二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设于发动机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三降噪导流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在水平方向(水平投影在竖直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将多个降噪导流板分别与车架或驾驶室底板单独连接,拆装时更加方便,并且使得同侧的两个降噪导流板部分重合,能够对发动机形成有效的包裹,使得隔音降噪效果更好。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降噪组件为毛毡材料,上降噪组件靠近发动机的一侧贴合有吸音材料,通过采用毛毡材料,不仅减震降噪效果好,而且重量轻,安装后稳定性好,不易脱落。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二降噪导流板分别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连接
于驾驶室底板,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分别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与车架连接,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使得第一降噪导流板、第二降噪导流板、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的连接更加稳定,不会在行驶中脱落。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降噪组件包括前降噪导流板、中降噪导流板和后降噪导流板,所述前降噪导流板、中降噪导流板和后降噪导流板分别通过拉紧块与车架连接,加工时,在下降噪组件预留拉紧块安装卡槽,安装时,在车架上相应位置采用螺栓固定带拉紧块卡槽的钣金支架,接着将拉紧块卡入拉紧块卡槽,最后将下降噪组件与拉紧块卡合即可,卡合时,下降噪组件穿过拉紧块。
[0014]进一步的,所述拉紧块包括第一拉紧部和第二拉紧部,安装时,拉紧块穿过下降噪组件,利用第二拉紧部对下降噪组件进行支撑,使第一拉紧部与钣金支架卡合完成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中降噪导流板分别通过卡扣组件与前降噪导流板和后降噪导流板连接,通过设置卡扣组件,使得下降噪组件彼此连接,形成相对一体的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
[0016]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组件连接于下降噪组件的外侧,卡扣组件包括卡合件和限位件,所述卡合件和限位件分别连接于不同的导流板,卡合件用于卡合于限位件。
[0017]进一步的,所述卡合件包括固定端和卡合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导流板,所述卡合端用于卡合于限位件,将所述卡合件设计为快拆结构,方便下降噪组件的拆装,所述卡合端为塑料材质,卡合时,使卡合端越过限位件并与限位件卡合,在需要拆卸时,人工手动搬动卡合端,使卡合端与限位件分离,实现卡扣组件的分离。
[0018]进一步的,所述前降噪导流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中降噪导流板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口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口,当所述前降噪导流板和中降噪导流板连接时,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拼接组成矩形安装口,所述矩形安装口可拆卸连接有机油盒,由于下降噪组件将发动机下部完全包裹,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不方便释放,通过在所述前降噪导流板和中降噪导流板设置安装口,并且在安装口连接机油盒,只需取下机油盒即可实现对油底壳机油的释放。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下降噪组件采用PP板材质,所述下降噪组件贴合有隔音材料,由于下降噪组件材质轻盈,卡合结构能够提供很好的稳定性,行驶过程中下降噪组件不易脱落。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通过在发动机的四周设置分体式隔音降噪组件,整个隔音降噪组件拆装方便,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其次对发动机的左右和下侧进行包裹,但前后两端为开口,此结构既有利于发动机的隔音降噪,还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散热。
[0022](2)本技术将多个降噪导流板分别与车架或驾驶室底板单独连接,拆装时更加方便,并且使得同侧的两个降噪导流板部分重合,能够对发动机有效形成的包裹,使得隔音降噪效果更好。
[0023](3)本技术通过设置卡扣组件,使得下降噪组件彼此连接,形成相对一体的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
[0024](4)本技术由于下降噪组件材质轻盈,卡合结构能够提供很好的稳定性,行驶过程中下降噪组件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7]图3为图2的左视图;
[0028]图4为图2中前降噪导流板的结构图;
[0029]图5为图2中中降噪导流板的结构图;
[0030]图6为图5中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中拉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2]1‑
第一降噪导流板;2

第二降噪导流板;3

第三降噪导流板;4

第四降噪导流板;
[0033]5‑
下降噪组件;51

前降噪导流板;52

中降噪导流板;53

后降噪导流板;6

车架;7

驾驶室底板;8

拉紧块;81

第一卡合部;82

第二卡合部;9

卡扣组件;91

固定端;92

卡合端;93

限位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车架(6)上侧的上降噪组件和设于车架(6)下侧的下降噪组件(5);所述上降噪组件包括第一降噪导流板(1)、第二降噪导流板(2)、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1)和第二降噪导流板(2)分别连接于驾驶室底板(7)的两端,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分别连接于车架(6)的两侧;所述下降噪组件(5)位于上降噪组件下方且连接于车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1)和第三降噪导流板(3)设于发动机的同一侧,所述第二降噪导流板(2)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设于发动机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1)和第二降噪导流板(2)分别通过钣金支架连接于驾驶室底板(7),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分别通过钣金支架与车架(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噪组件(5)包括前降噪导流板(51)、中降噪导流板(52)和后降噪导流板(53),所述前降噪导流板(51)、中降噪导流板(52)和后降噪导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华张小康邱明安田杰杨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