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99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车底架;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于车底架;风道件,风道件设置于车底架且与车底架形成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朝向车底架的外侧敞开设置,出风口朝向驱动电机敞开设置,以使风吹向驱动电机。由此,通过将风道件的进风口朝向车架的外侧敞开设置,将风道件的出风口朝向驱动电机敞开设置,可以使全地形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风从全地形车的外侧通过进风口进入风道件,再通过风道件的出风口吹至驱动电机,给驱动电机散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全地形车外的风,散热的原理和结构简单。的原理和结构简单。的原理和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地形车以其良好的通过性以及出众的驾驶乐趣慢慢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0003]在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的发动机通过外接的散热器进行液冷散热,这样不仅会使散热器占用全地形车上的空间,而且不能很好地利用全地形车在正常行驶中吹向全地形车的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通过设置空气通道,可以充分地利用全地形车外侧的风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降温。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车底架;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车底架;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车底架且与所述车底架形成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车底架的外侧敞开设置,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驱动电机敞开设置,以使风吹向所述驱动电机。
[0006]由此,通过将风道件的进风口朝向车架的外侧敞开设置,将风道件的出风口朝向驱动电机敞开设置,可以使全地形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风从全地形车的外侧通过进风口进入风道件,再通过风道件的出风口吹至驱动电机,给驱动电机散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的效果,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全地形车外侧的风,散热的原理简单。另外,风道件自身的结构简单,可以方便生产制造。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前部形成有驾驶舱,所述风道件包括驾驶舱前板和驾驶舱底板,所述驾驶舱前板和所述驾驶舱底板设置在所述车底架的上方且与所述车底架形成所述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车架的纵向前方。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舱内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的下方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和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横向间隔分布,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舱底板包括第一地板、第二地板、位于第一地板和第二地板之间的第三地板,所述第三地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地板和所述第二地板,以形成所述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通道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中段位于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所述前段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后段与所述出风口相
连通,所述前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中段的横截面积,和/或所述后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中段的横截面积。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舱前板与所述车底架形成所述前段,所述驾驶舱前板构造为沿所述车架前后方向从前至后斜向下倾斜设置的斜板结构。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舱底板包括第一段底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底板后方的第二段底板,且所述第二段底板高于所述第一段底板,所述第一段底板与所述车底架形成所述空气通道的中段,所述第二段底板与所述车架形成所述后段。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段底板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竖直设置且连接于所述顶壁和所述第一段底板之间,所述顶壁高于所述第一段底板,以及高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空气通道内,以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空气通道内。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俯视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0

全地形车;
[0026]10

车架;101

车底架;11

驾驶舱;111

第一地板;112

第二地板;113

第三地板;12

座椅,121

安装空间;122

驾驶员座椅;123

乘客座椅;
[0027]20

驱动电机;21

传动轴;22

差速器;23

车轮;24

驱动半轴;
[0028]30

风道件;31

进风口;32

出风口;33

空气通道;331

前段;332

中段;333

后段;34

驾驶舱底板;341

第一段底板;342

第二段底板;3421

顶壁;3422

侧壁;35

驾驶舱前板;36

杯槽;37

凸筋;
[0029]40

动力电池;50

电机控制器;60

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1]下面参考图1

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该全地形车100可以为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0032]如图1

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0、驱动电机20、差速器22、车轮23和风道件30,其中,车架10包括车底架101,驱动电机20和风道件30均设置于车底架101上,驱动电机20可以用于驱动全地形车100运动,具体地,可以先通过将差速器22与驱动电机20进行传动连接,再将车轮23与通过驱动半轴24与差速器22传动连接,其中,车轮23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车轮23可以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车底架;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车底架;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车底架且与所述车底架形成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车底架的外侧敞开设置,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驱动电机敞开设置,以使风吹向所述驱动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部形成有驾驶舱,所述风道件包括驾驶舱前板和驾驶舱底板,所述驾驶舱前板和所述驾驶舱底板设置在所述车底架的上方且与所述车底架形成所述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车架的纵向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内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的下方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和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横向间隔分布,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底板包括第一地板、第二地板、位于第一地板和第二地板之间的第三地板,所述第三地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地板和所述第二地板,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