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822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与动力电池并联的充电桩、加热膜及负载,所述充电桩、所述加热膜及所述负载与所述动力电池正负极之间均设有接触器,充电桩与加热膜之间还设有辅充接触器;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接触器闭合和断开的接触器驱动模块、能检测接触器实际状态的接触器状态检测模块及能使动力电池和充电桩之间进行通讯的充电通讯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充电桩与加热膜之间设置了一个辅充接触器,在低温充电的情况下,通过充电通讯模块适时调整充电电流请求值,使接触器驱动模块驱动闭合相应的接触器,把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加载到加热膜上,为电池加热以达到可充电状态再闭合相应的接触器切换到电池充电模式。切换到电池充电模式。切换到电池充电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电能力受限,甚至不允许充电,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充电回路上加入加热回路,在低温情况下,闭合充电正负和加热正负接触器,通过充电桩输出功率给加热膜加热电池,在禁止充电的温度下,向充电桩请求恒流充电模式,电流为加热所需电流,或请求恒压充电模式,电压为电池当前电压,这种方式虽然能给电池加热升温提升动力电池的充电能力,但控制及采样上均存在误差,不能较好的实现理想化的零电流流经动力电池,必然会有微小的电流流经动力电池,而再小的电流也会让电池产生不可逆的析锂现象,进而可能引发短路甚至电池自燃等严重事故。
[0003]为此,现设计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电池在低温状态下充电会有电流流经电池从而发生析锂或短路等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与动力电池并联的充电桩、加热膜及负载,所述充电桩、所述加热膜及所述负载与所述动力电池正负极之间均设有接触器,所述充电桩与所述加热膜之间还设有辅充接触器;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接触器闭合和断开的接触器驱动模块、能检测接触器实际状态的接触器状态检测模块及能使动力电池和充电桩之间进行通讯的充电通讯模块。
[0007]进一步,所述充电桩设有充正接触器和充负接触器,所述充正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充负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加热膜设有加热正接触器和加热负接触器,所述加热正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加热负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相连接;所述负载设有负载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所述负载接触器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与动力电池的负极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辅充接触器连接在所述充负接触器和所述加热负接触器之间。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设有充正接触器和充负接触器,所述充正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充负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加热膜设有加热正接触器,所述加热正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负载设有负载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所述负载接触器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与动力电池的负极相连接。
[0010]更进一步地, 所述辅充接触器连接在所述充负接触器和所述主负接触器之间。
[0011]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2]其一,本技术通过增加接触器的方式,使动力电池与充电桩电气上的隔离,实
现了低温禁止充电时完全零电流流过电池,避免电池发生析锂或短路的状况。
[0013]其二,本技术在充负接触器和加热负接触器的输出端并接一个辅充接触器,可实现充电机加热和电池自放电加热两种方式,充电过程中,在禁止充电的温度下,通过接触器驱动模块驱动相应的接触器动作,隔离动力电池与充电桩的高压电气连接,将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加载到加热膜上,为动力电池加热升温以达到可充电状态再驱动闭合充负接触器切换到动力电池充电模式,以实现低温禁止充电下零电流流经动力电池,确保动力电池低温充电安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0

动力电池;101

接触器驱动模块;102

接触器状态检测模块;103

充电通讯模块;20

充电桩;21

充正接触器;22

充负接触器;30

加热膜;31

加热正接触器;32

加热负接触器;40

负载;41

负载接触器;42

主负接触器;50

辅充接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有动力电池10、可与动力电池10进行连接充电的充电桩20、连接在动力电池10正负两极的负载40及可对动力电池10进行加热的加热膜30;其中动力电池10的正极与充电桩20之间设有充正接触器21、与加热膜30之间设有加热正接触器31、与负载40之间设有负载接触器41;该动力电池10的负极与充电桩20之间设有充负接触器22、与加热膜30之间设有加热负接触器32、与负载40之间设有主负接触器42;该充正接触器21和充负接触器22与充电桩20连接,该加热正接触器31和加热负接触器32与加热膜30连接,该负载接触器41和主负接触器42与负载40连接,所述充负接触器22与加热负接触器32之间设有辅充接触器50,所述辅充接触器50连接在充电桩20和加热膜30之间;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接触器的接触器驱动模块101、能检测接触器实际状态的接触器状态检测模块102以及能与充电桩20进行通讯的充电通讯模块103;
[0019]同时,上述加热正接触器31的设计是出于对安全冗余的考虑,并不是实现技术方案所必须的技术特征,取消并不会对本技术方案造成影响。
[0020]参照图2,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加热膜30所连接的加热负接触器32还可以取消,进而动力电池10和加热膜30直接通过主负接触器42进行连接。
[0021]上述辅充接触器50并接在充负接触器22和加热负接触器32的输出端,在充电过程中,充电通讯模块103能根据动力电池10的温度来适时调整充电电流请求值,进而在低温禁止充电的状态下,通过接触器驱动模块101驱动闭合充正接触器21、辅充接触器50及加热正接触器31,进一步控制断开充负接触器22,并不闭合实施例1中的加热负接触器32或实施例2中的主负接触器42,实现隔离动力电池10与充电桩20的高压电气连接,避免有微小电流流经动力电池10,造成不可逆的析锂现象或引发短路的状况;之后通过加热正接触器31和辅充接触器50将充电桩10的输出功率加载到加热膜30上,使动力电池10加热升温到可充电状
态再驱动闭合充负接触器22切换到动力电池10的充电模式,保证了动力电池10在低温状态下充电的安全。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技术特征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使用方法:
[0023]步骤1,用户插枪启动充电后,充电通讯模块103与充电桩20建立通讯,进入GB/T27930规定的充电握手配置流程,接触器驱动模块101驱动充正接触器21和充负接触器22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与动力电池并联的充电桩、加热膜及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所述加热膜及所述负载与所述动力电池正负极之间均设有接触器,所述充电桩与所述加热膜之间还设有辅充接触器;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接触器闭合和断开的接触器驱动模块、能检测接触器实际状态的接触器状态检测模块及能使动力电池和充电桩之间进行通讯的充电通讯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设有充正接触器和充负接触器,所述充正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充负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加热膜设有加热正接触器和加热负接触器,所述加热正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加热负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相连接;所述负载设有负载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少阳罗斌孙玮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