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38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操作轴的旋转操作和上下移动操作来进行调节的电子元件。在操作轴22及与其同心设置的旋转接点板27之间,用可向上下方向伸缩而不能向旋转方向变位的连接构件30连结,由此而可消除操作轴22与旋转接点板27间在旋转方向的游隙。(*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音响、图象等设备上所用的音量调节、频率调节或定时调节用的旋转操作式部件和电路切换用的按钮开关组件之类对操作轴进行旋转操作和上下移动操作的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以下以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为例,结合图9—附图说明图11,说明传统的这类电子元件的技术。在该图中,1是由金属杆组成的操作轴,可旋转且可上下移动地嵌合保持在轴承2内,而其下方的非圆形部1a与成形树脂制的旋转接点板3的中央非圆形孔3a嵌合,从而可传送旋转运动而不能传送上下运动,在旋转接点板3的下侧用垫片4止动。又如图10所示,在旋转接点板3的下面,通过插入成形设有由中心圆部5a及从该处向外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直线状部5b组成的平面接点5,从与其隔开一定间隔相对的下方固定底板6伸出的3根弹性脚7a、7b、7c的尖端弹性接点8a、及8b、8c分别与该平面接点5的中心圆部5a及直线状部5b作弹性接触,构成旋转接点结构部(编码器部)的接点,接点部8b、8c的位置设定成沿旋转方向略微错开。又,在固定底板6的下面装有装配件9,并通过把覆盖整个旋转式编码器的金属罩10的下端卡爪部11弯折而与固定底板6一起固定。而该装配件9还有2个脚部13a、13b,用于锡焊固定在使用上述结构旋转式编码器的设备的印刷线路板12上,在该脚部13a、13b之间、操作轴1的正下方位置设有按钮开关14,其按压操作部15与操作轴1的下方尖端部1b接触。下面说明该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的动作,首先,一旦转动操作装于操作轴1上方尖端部1c的旋钮16,随着操作轴1的旋转运动,旋转接点板3即被转动,3个弹性接点8a及8b、8c对着其下面的平面接点5而在中心圆部5a及直线状部5b上滑动,并在与各个接点连接的端子17a及17b、17c中的17a—17b间及17a—17c间发生脉冲信号,作为编码器发挥作用。这时,由于与平面接点5的直线状部5b接触的弹性接点8b和8c的接触位置错开,在端子17a—17b间与17a—17c间发生的脉冲信号形成偏差,故可作为电路对在使用设备上进行旋转操作的某一功能(例如音量调节)的操作方向进行检测和调节。又,在作该旋转操作时,操作轴1不作上下方向移动,按钮开关14不动作。然后,如图11的箭头所示,一旦按压旋钮16,使操作轴1向下方移动,其下方尖端部1b即推压按钮开关14的按压操作部15,使按钮开关14动作。这时,编码器部的旋转接点板3不向下方移动,当然也不旋转,故编码器部不动作。然而,在采用上述传统的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时,操作轴1为驱动按钮开关14而作的上下运动是不传送给旋转接点板3的,故操作轴1的下方非圆形部1a与旋转接点板3的中央非圆形孔3a间的嵌合留有一定间隙,故在转动操作轴1而驱动旋转接点结构部(编码器部)时,上述嵌合部的间隙便形成旋转方向的游隙,尤其是当作反向旋转时,操作人员的手会感到有晃动。而且,当使用设备受到振动时,会产生咔嗒咔嗒的异常音。鉴于上述实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上述晃动和异常音的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里,把旋转板与操作轴同心装配,但不用其中央孔直接嵌合,而是在两者之间用只在上下方向伸缩而不在旋转方向变位的连接构件来连结。因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时,由于是用只具有上下方向伸缩性的连接构件而将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的操作轴与旋转板结合的,故可使操作轴上下运动而不影响旋转部分,同时在转动操作轴而驱动旋转部分时,不会发生晃动或异常音。以下是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一实施例的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正面剖视图。图2是图1B—B′线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按压该操作轴时的正面剖视图。图4是作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正面剖视图。图5是图4C—C′线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按压该操作轴时的正面剖视图。图7是作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正面剖视图。图8是图7D—D′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传统的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正面剖视图。图10是图9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按压该操作轴时的正面剖视图。以下先结合图1—图3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一实施例的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在图中,21是金属材料制的轴承,通过其中心孔将操作轴22的中间圆柱部22a加以嵌合保持,同时,其下端安装于金属罩23的上底面。另外,在该金属罩23的下端开口部设有固定底板24,通过将金属罩23的下端卡爪部26弯折而与其下面的装配件25一起固定。又,在金属罩23的内侧,在穿过轴承21的中心孔而向下方伸出的操作轴22的圆柱部22a的外侧,圆环状成形树脂制旋转接点板27夹设在轴承21的下端部与固定底板24之间,该旋转接点板27通过其下面的圆筒部28与固定底板24上面的圆形凸部29嵌合来定位,并可与操作轴22作同心旋转。另外,30是与旋转接点板27形成一体的万向架构造的连接构件,如图2所示,排列成同心圆状的多个细条环30a互相间各有2处相连结,在其中心圆部30b与外周的旋转接点板27间的结合部之间可向上下方向伸缩而不能向旋转方向变位。从而,通过把该连接构件30的中心圆部30b的方孔部与操作轴22的圆柱部22a下端22b铆接固定,即形成操作轴22与旋转接点板27在上下方向的一定范围(称为E)内互相独立运动,而在旋转方向则成一体运动,即,构成共同旋转。另外,如图2所示,在旋转接点板27的下面,通过插入成形设有由中心圆部31a及从该处向外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直线状部31b组成的平面接点31,从与其隔开一定间隔相对的下方固定底板24伸出的3根弹性脚32a及32b、32c的尖端弹性接点33a及33b、33c分别与该平面接点31的中心圆部31a及直线状部31b作弹性接触,构成旋转式编码器的接点,弹性接点33b、33c的接触位置设定成沿旋转方向略微错开。而所述装配件25还有2个脚部35a、35b,用于锡焊固定在使用上述结构旋转式编码器的设备的印刷线路板34上,在该脚部35a、35b之间、操作轴22的下方延长线上设有按钮开关36,其按压操作部37与操作轴22下端的延长部22c接触。在这里,按钮开关36的动作行程(称为F)小于所述操作轴22可在上下方向移动的范围(E)。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带按钮开关的旋转式编码器的动作。首先,一旦转动装于操作轴22上方尖端部22d的旋钮38,由于操作轴22的旋转运动而使连接构件30旋转,且与其外周结合的旋转接点板27也旋转,于是3个弹性接点33a及33b、33c在其下面的平面接点31的中心圆部31a及直线状部31b上滑动,在与各个接点连接的端子38a及38b、38c中的38a—38b间及38a—38c间发生脉冲信号,作为编码器发挥作用。这时,由于与平面接点31的直线状部31b接触的弹性接点33b和33c的接触位置错开,在端子38a—38b间与38a—38c间发生的脉冲信号形成偏差,故可用使用设备的电路检测操作方向。又,在作该旋转操作时,操作轴22不作上下方向移动,按钮开关不动作。然后,如图3的箭头所示,一旦按压旋钮38,使操作轴22向下方移动,其下方延长部22c即以按钮开关36的动作行程(F)向下方推压其按压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轴承保持且可旋转并可上下移动的操作轴、与操作轴同心设置且可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的旋转板、中心部固定于操作轴上而外周部固定于旋转板上且中心部与外周部之间可在上下方向伸缩而不能在旋转方向变位的连接构件、隔开一定间隔与旋转板对置且与旋转板联合发生旋转信号的固定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4-12-14 310403/941.一种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轴承保持且可旋转并可上下移动的操作轴、与操作轴同心设置且可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的旋转板、中心部固定于操作轴上而外周部固定于旋转板上且中心部与外周部之间可在上下方向伸缩而不能在旋转方向变位的连接构件、隔开一定间隔与旋转板对置且与旋转板联合发生旋转信号的固定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采用在中心部与外周部之间由多个细条环连结成同心状的万向架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操作式电子元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博山本保重本英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