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38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真空电开关。该开关包括细长真空管壳(1)及由两端板(3b、3c)密封的密封件(3a),内装不可移动和可移动的电弧触头(4、5);和线圈(2),以在电弧形成区产生轴向磁场,其一端(2b)设计为电流导通带而另一端(2a)与电弧触头(4)相连。该两端(2a、2b)叠放并电连接,其间设有诸如磁路(7)的分流装置(M),以在断路期间分流部分通过线圈(2)中的主电流产生轴向磁场。(*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电路中实现断路的电开关,它包括一细长的真空管壳及由两个端板封闭的一圆筒形密封件,其中装有两个闪弧触头,一个为固定不动的,紧固在上述的端板之一上;而另一个为可移动的,与管壳内的轴向滑移件装配;还包括至少一个线圈,用于在电弧形成区产生一轴向磁场,所述线圈包括一第一端,电连接于上述闪弧触头之一上,还包括一第二端,设置成电流传导带。一种上述类型的已公知的断路器(专利文献FR-2,682,808)包括一设置于一环状外壳内的环状线圈,该环状外壳是由与该线圈相连的端板形成的,该线圈的设置方式是该线圈同轴地设置于所述管壳外并朝向上述闪弧触头的分离间隙。该线圈的一端机械固定并电连接于固定不动的闪弧触头上;而另一端电连接于一电流导带,同时与固定不动的闪弧触头电绝缘。这种类型断路器的缺点之一在于由于该线圈与该闪弧触头串联,整个主线电流均流过该线圈。从而导致线圈必须配有很大的截面,从而形成相当大的外形尺寸。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开关,特别是真空开关,采用线圈产生一轴向磁场,并简化设计,减小尺寸。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的上述两端电连接,并包括一分流装置,设于上述两端之间,在断路期间通过线圈分流部分主路电流,以便产生上述的轴向磁场。最好是该线圈的两端互相叠放。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看出,该线圈可以采用较小截面的一圈或多圈绕线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该分流装置包括一电阻性元件。根据一具体的特征,该电阻性元件包括一与该线圈的上述两端电连接的电阻性垫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分流装置构成一磁路。根据一具体的特征,该磁路绕一与该线圈的上述两端电连接的导体设置。根据另一特征,该磁路包括至少一个气隙,用以延迟电流分流直至主路电流达到某一强度值。最好是在高于8000A时才产生分流。根据另一特征,该线圈由一绕组形成,该绕组的两端互成一角偏差延伸,且平行于管壳的端板。根据另一特征,该线圈的第一端机械固定并电连接于该固定不动的闪弧触头。最好是上述分流装置分流该线圈中电流的10%至60%。该线圈和分流装置设于该真空管壳的内部或者外部。根据一具体实施例,该线圈和分流装置设置在该闪弧触头内侧的所述触头的一导杆和一电极之间。最好是每一触头均具有一与之相连的线圈和分流装置,并都设置于该真空管壳内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列的详细描述会更清楚。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的透视图;图2是前图的轴剖视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3是图1的轴剖视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轴剖视图;图5示出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闪弧触头的透视图。在图1、2和3中可以看出,真空开关I主要包括一真空管壳(或外壳)1和一线圈2,该线圈2以后文将描述的方式同轴地绕所述管壳安装。该管壳1包括一密封件3,该密封件3包括一圆筒形部分3a及封闭该部分的两个相对的端板3b、3c。在该密封件3内部设有一紧固于上述端板之一3b上的固定不动的闪弧触头4和一支承在一操作杆(未示出)上的可移动的闪弧触头5,上述操作杆密封地穿过另一端板3c。该闪弧触头4、5是圆盘形的,并由低电阻材料制成。上述线圈2以圆环形式同轴地设置于该管壳1的外侧,面对该电弧触头4、5的分离间隙。该线圈2由绕组形成,并包括一第一端2a和一第二端2b,该两端互成一偏角地延伸出来,并平行于与该线圈2相连的所述端板3b。该第一端2a机械固定并电连接到所述固定不动的触头4上。该第二端2b形成一导电带,连接至断路器的触头4上,并通过一适当的构件机械固定于固定触头4,例如采用一螺钉,穿过设于上述线圈2两端2a、2b的对准孔,旋入该固定不动的闪弧触头4。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开关I还包括一装置M,设于上述线圈2的两端2a、2b之间,分流一部分来自该导电带2b通过绕组2的电流,而其余的电流流过上述两端2a、2b和两个闪弧触头4、5,直至发生瞬时断路。根据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装置M是一垫圈形式的电阻性元件6,设于绕组2的两端2a、2b之间。根据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装置M是一磁路7,磁路7绕一导体8设置,导体8电连接于上述两端2a、2b。根据性能要求,该磁路7最好包括一个或多个气隙。对于三个不同的实施例,最好是线圈总电流的10%-60%被分流,分流小于10%不足以实现断路,而分流大于60%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发热。本专利技术的开关I的操作将分别就图2和3所示的两个实施例作简略的描述。在一对于630-3150A持续电流的轴向磁场中,特别设计该真空开关来完成真空断路。根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电流一开始流动,断路期间及线性方式下均产生分流。该分流产生用于在闪弧触头的分离区域产生断路所需的轴向磁场。应该注意到,该元件6最好是由高电阻材料(不锈钢或其它材料)制成的垫圈。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该磁路7包括一气隙,所以在达到某一电流密度值前,该磁路保持不致动。在达到该值前,通过线圈2的分流低。达到该值时,该磁路7致动,这将导致一定量的电流由线圈2分流,该分流造成足以实现断路的轴向磁场。还应注意到,该电路致动值最好为8000A,需要高于此值的轴向磁场来实现断路。由本专利技术而实现的优点之一是与有持续电流流过的导体9的截面相比,绕组2可仍为小截面,而不象将线圈2与闪弧触头4、5串联并传导几乎所有连续电流的解决方案。所以绕组2的横截面可以减小,从而当断路发生而导流时间短时更是如此。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列。图4所示的真空管壳开关1主要包括一圆筒形绝缘密封件,其由两个金属端板3b、3c封闭以及在所述密封件内装有两个同轴延伸的一为固定不动的而另一是可移动的电弧触头4、5。这两个触头4和5具有相同的结构,从图5可以看出,触头是由导杆10和导电电极13及该导电杆和导电电极两者间的线圈12和分流装置11构成的。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该分流装置是电阻性元件11,但也可以装有由磁路构成的分流装置。这样,所有产生轴向磁场的装置均设置在真空管壳内。这些由高电阻材料或者磁路形成的分流装置在线圈中分流5%至60%。该方案特别适合于630A至3150A的持续电流范围。而且在用于断路器时可使该组件的机械强度显著提高,并由于触头的结构特别简单而使得生产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可便利地用于属于低电压至极高电压范围的电气开关。本专利技术不受所描述和图示实施例的限定,它们只是作为举例。相反,本专利技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施的各种技术等同物及其简单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路中实现断路的电开关,包括一细长的真空管壳及由两个端板封闭的圆筒形密封件,其中装有两个闪弧触头,一个为固定不动的,紧固在上述的端板之一上,而另一个为可移动的,在管壳内轴向滑移装配;还包括至少一线圈,用于在电弧形成区产生一轴向磁场。所述线圈包括一个第一端,电连接于上述闪弧触头之一上;和一个第二端,设置成一电流传导带,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2)的两端(2a、2b)电连接,并且还包括一配置在上述两端(2a、2b)之间的分流装置(M),以在断路期间分流流过线圈(2)的主电流的一部分而产生轴向磁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FR 1994-10-31 94134081.一种用于电路中实现断路的电开关,包括一细长的真空管壳及由两个端板封闭的圆筒形密封件,其中装有两个闪弧触头,一个为固定不动的,紧固在上述的端板之一上,而另一个为可移动的,在管壳内轴向滑移装配;还包括至少一线圈,用于在电弧形成区产生一轴向磁场,所述线圈包括一个第一端,电连接于上述闪弧触头之一上;和一个第二端,设置成一电流传导带,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2)的两端(2a、2b)电连接,并且还包括一配置在上述两端(2a、2b)之间的分流装置(M),以在断路期间分流流过线圈(2)的主电流的一部分而产生轴向磁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的两端(2a、2b)叠放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流装置(M)由一电阻性元件(6)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流装置(M)构成一磁路(7)。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电阻性元件(6)由与上述线圈(2)的两端(2a、2b)电连接的一电阻性垫圈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磁路(7)环绕一与上述线圈(2)的两端(2a、2b)电连接的导体(8)设置。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杰博朗埃特莫布路弗里德里克伯南兹汉斯谢勒肯斯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