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臂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61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臂总成,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控制臂总成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需要减重等问题。控制臂总成,包括呈“人”字形的臂体,臂体包括上臂、左臂和右臂,上臂具有上安装座,上安装座中开设有上安装孔,上安装孔内固定有上衬套,左臂具有左安装座,右臂具有右安装座,臂体的前侧面上位于上臂、左臂和右臂的连接处开设有减重槽,减重槽分别延伸至上安装座、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减重槽中部的底面上开设有中孔,上安装孔中间区域的孔壁面上具有分开设置的内减槽一和内减槽二,内减槽一位于上衬套的上方,内减槽二位于上衬套的下方。本控制臂总成能够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控制臂总成的重量。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控制臂总成的重量。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控制臂总成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臂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控制臂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悬架是汽车的车轮与车身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分别起到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
[0003]弹性元件支撑垂直载荷,缓和并抑止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和冲击,弹性元件主要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等。减振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传力装置包括控制臂,控制臂连接于车轮与车身之间,具有导向和传力作用。
[0004]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汽车控制臂,[申请号:CN201621182961.X;公告号:CN206171082U],包括第一臂体、第二臂体和第三臂体,第一臂体上设有球头总成,第二臂体上设有第一衬套,第二臂体上设有第二衬套。一些控制臂为了安装的需要还会在第一臂体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三衬套。为了降低汽车油耗和降低材料成本,轻量化设计是现代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如何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控制臂重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臂总成,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控制臂总成的重量。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控制臂总成,包括呈“人”字形的臂体,所述臂体包括连接成一体的上臂、左臂和右臂,所述上臂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上臂的中部具有上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中开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内穿设并固定有上衬套,所述左臂的下端具有左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内固定有左衬套,所述右臂的下端具有右安装座,所述右安装座内固定有右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的前侧面上位于上臂、左臂和右臂的连接处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的上侧部在上臂处延伸至上安装座,所述减重槽的左侧部在左臂处延伸至左安装座,所述减重槽的右侧部在右臂处延伸至右安装座,所述减重槽中部的底面上开设有中孔,所述上安装孔中间区域的孔壁面上具有分开设置的内减槽一和内减槽二,所述内减槽一位于上衬套的上方,所述内减槽二位于上衬套的下方。
[0008]减重槽和中孔的设置能够降低臂体的重量,而减重槽在上臂、左臂和右臂延伸后形成类似槽钢的结构,能够保证上臂、左臂和右臂的结构强度,中孔位于上臂、左臂和右臂连接处的中间位置,根据材料力学的相关原理,中间位置开孔后对臂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影
响不大。上安装孔内安装上衬套,在上安装孔的孔壁面上设置内减槽一和内减槽二可以降低上安装座处的重量,而内减槽一和内减槽二分开设置且位于上安装孔的中间区域,使上安装孔的孔壁面对上衬套具有足够的支撑固定作用,保证上衬套安装的稳定性。因此本控制臂总成能够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控制臂总成的重量。
[0009]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在经过上安装孔轴线的上安装座竖直纵截面上,所述内减槽一的底面和内减槽二的底面均呈凹拱形。通过底面的凹拱形结构使内减槽一和内减槽二结构保持稳定,保证了上安装座的结构稳定性。
[0010]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内减槽一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位于内减槽一的槽口处均具有缩口面一,所述内减槽二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位于内减槽二的槽口处均具有缩口面二,所述缩口面一和缩口面二均为弧形面。这样设置有利于内减槽一和内减槽二的结构稳定性。
[0011]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内减槽一和内减槽二关于上安装孔的轴线对称设置。这样可以使上安装座受力均匀,提高上衬套安装稳定性。
[0012]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左安装座下表面的中间区域开设有外减槽,所述外减槽在左安装座的前侧面上向上延伸至与减重槽相连。外减槽能够降低臂体的重量,从而降低控制臂总成的重量,同时外减槽在左安装座的外表面上形成类似槽钢的结构,保证左安装座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左衬套安装的稳定性。
[0013]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固定孔呈锥形。一方面方便球头总成的安装,另一方面具有方向识别作用,防止球头总成的方向安装错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在臂体上设置减重槽、中孔和外减槽,实现减重的同时保证了臂体的结构强度,上安装孔中间区域的孔壁面上分开设置内减重槽一和内减重槽二,且内减重槽一位于上衬套的上方,内减重槽二位于上衬套的下方,对上安装座进行减重的同时保证了上安装座对上衬套的稳定支撑,因此本控制臂总成能够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控制臂总成的重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控制臂总成的正视图;
[0017]图2是图1中内减槽一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图1中内减槽二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中,1、臂体;1a、减重槽;1b、中孔;2、上臂;2a、固定孔;2b、上安装座;2c、上安装孔;2d、内减槽一;2d1、缩口面一;2e、内减槽二;2e1、缩口面二;3、左臂;3a、左安装座;3b、外减槽;4、右臂;4a、右安装座;5、上衬套;6、左衬套;7、右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控制臂总成,包括呈“人”字形的臂体1,臂体1包括上臂2、左臂3和右臂4,上臂2的下端、左臂3的上端和右臂4的上端连接成一体。上臂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孔2a,固定孔2a用于安装球头总成。固定孔2a呈锥形,一方面方便球头总成的安装,另一方面具有方向识别作用,防止球头总成的方向装错。上臂2的中部具有上安装座2b,上安装座2b内固定有上衬套5,左臂3的下端具有左安装座3a,左安装座3a内固定有左衬套6,右臂4的下端具有右安装座4a,右安装座4a内固定有右衬套7。
[0024]臂体1的前侧面上位于上臂2、左臂3和右臂4的连接处开设有减重槽1a,减重槽1a的上侧部在上臂2处延伸至上安装座2b,减重槽1a的左侧部在左臂3处延伸至左安装座3a,减重槽1a的右侧部在右臂4处延伸至右安装座4a。减重槽1a中部的底面上开设有中孔1b,中孔1b贯穿臂体1的后侧面。左安装座3a内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左安装孔,左衬套6穿设在左安装孔内并固定。左安装座3a下表面的中间区域开设有外减槽3b,外减槽3b在左安装座3a的前侧面上向上延伸至与减重槽1a相连。
[0025]上安装座2b中开设有上安装孔2c,上衬套5穿设在上安装孔2c内并固定。上安装孔2c中间区域的孔壁面上具有分开设置的内减槽一2d和内减槽二2e,内减槽一2d位于上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臂总成,包括呈“人”字形的臂体(1),所述臂体(1)包括连接成一体的上臂(2)、左臂(3)和右臂(4),所述上臂(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孔(2a),所述上臂(2)的中部具有上安装座(2b),所述上安装座(2b)中开设有上安装孔(2c),所述上安装孔(2c)内穿设并固定有上衬套(5),所述左臂(3)的下端具有左安装座(3a),所述左安装座(3a)内固定有左衬套(6),所述右臂(4)的下端具有右安装座(4a),所述右安装座(4a)内固定有右衬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1)的前侧面上位于上臂(2)、左臂(3)和右臂(4)的连接处开设有减重槽(1a),所述减重槽(1a)的上侧部在上臂(2)处延伸至上安装座(2b),所述减重槽(1a)的左侧部在左臂(3)处延伸至左安装座(3a),所述减重槽(1a)的右侧部在右臂(4)处延伸至右安装座(4a),所述减重槽(1a)中部的底面上开设有中孔(1b),所述上安装孔(2c)中间区域的孔壁面上具有分开设置的内减槽一(2d)和内减槽二(2e),所述内减槽一(2d)位于上衬套(5)的上方,所述内减槽二(2e)位于上衬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川建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县建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