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臂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41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控制臂总成,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控制臂总成使用稳定性不好等问题。控制臂总成,包括臂体和胶套总成,胶套总成包括内套、外套和弹性体,臂体包括具有上安装孔的臂上片和具有下安装孔的臂下片,臂体与胶套总成之间设有安装套,安装套穿设在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内并分别与臂上片和臂下片焊接固定,安装套与臂上片之间具有环焊缝一,安装套与臂下片之间具有环焊缝二,外套穿设在安装套中且外套的外侧面与安装套的内侧面紧配固定,臂上片和臂下片的边沿上均具有凸出的凸起,臂上片和臂下片的外表面上均设有加强凸条,凸起与加强凸条分别位于胶套总成的两侧。本控制臂总成能够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Control arm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臂总成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控制臂总成。
技术介绍
悬架是汽车的车轮与车身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分别起到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弹性元件支撑垂直载荷,缓和并抑止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和冲击,弹性元件主要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等。减振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传力装置包括控制臂,控制臂连接于车轮与车身之间,具有导向和传力作用。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控制臂总成,[申请号:CN201610423432.2;公布号:106004292A],包括控制臂主体、翻边孔和衬托,控制臂主体包括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控制臂主体分为转向节连接端、车架前连接端和车架后连接端,转向节连接端设有至少两个螺栓孔,翻边孔设在车架前连接端,翻边孔与控制臂主体焊接连接,衬托设在车架后连接端,衬托与控制臂主体焊接连接,衬托内设有胶套,控制臂主体中心位置还设有通孔。翻边孔包括内骨架、外骨架、开槽和橡胶,翻边孔通常被称为胶套总成。外骨架与车架前连接端焊接连接,开槽和橡胶均设在内骨架和外骨架之间。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由于胶套总成中的外骨架直接与车架前连接端焊接连接,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使外骨架产生变形,并且会改变胶套总成中橡胶的性能,从而会影响控制臂总成使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臂总成,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控制臂总成,包括臂体、球头总成、胶套总成和衬套总成,所述球头总成固定连接在臂体的转向节连接端上,所述胶套总成固定连接在臂体的车架前连接端上,所述衬套总成固定在臂体的车架后连接端上,所述胶套总成包括内套、外套以及设置在内套和外套之间的弹性体,所述臂体包括对应设置的臂上片和臂下片,所述臂上片和臂下片的边沿焊接固定,所述臂上片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处具有上安装孔,所述臂下片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处具有下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与胶套总成之间设置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上端穿设在上安装孔内并与臂上片焊接固定,所述安装套与臂上片之间具有环焊缝一,所述安装套的下端穿设在下安装孔内并与臂下片焊接固定,所述安装套与臂下片之间具有环焊缝二,所述外套穿设在安装套中且外套的外侧面与安装套的内侧面紧配固定,所述臂上片和臂下片的边沿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处均具有凸出的凸起,所述臂上片和臂下片的外表面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处均设置有加强凸条,所述凸起与加强凸条分别位于胶套总成的两侧。组装胶套总成时,可以先将安装套焊接固定在臂体的车架前连接端上,然后将胶套总成压装到安装套内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焊接形成的高温对胶套总成的外套和弹性体产生影响,有利于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的稳定性。而凸起和加强凸条的设置可以提高臂上片和臂下片的结构强度,使臂体在车架前连接端处的结构稳定,有利于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臂上片上的加强凸条有两条并沿车架前连接端到转向节连接端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臂下片上的加强凸条有两条并与臂上片上的加强凸条对应设置。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臂体车架前连接端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臂上片上的凸起和臂下片上的凸起对应设置,且臂上片上的凸起和臂下片上的凸起均设置有两个。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臂体车架前连接端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弹性体内设置有开缝,所述弹性体上位于开缝的两侧分别为中心部和偏心部,所述中心部套装在内套上并固定,所述偏心部的外侧面与外套固定,所述偏心部的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凹入的凹槽。开缝和凹槽的设置可以使弹性体的内部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使胶套总成的缓冲性能好。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开缝有两条并关于内套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使胶套总成的结构稳定。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衬套总成包括内管、外管以及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弹性筒体,所述外管与车架后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两端的边沿分别向外弯折形成凸环一和凸环二,所述弹性筒体两端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出的挡环一和挡环二,所述外管位于挡环一和挡环二之间,所述凸环一与挡环一相互抵靠,所述凸环二与挡环二相互抵靠,所述挡环二的外侧部向外凸出凸环二。这样设置使外管与弹性筒体连接稳定,有利于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控制臂总成中,所述球头总成包括与臂体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反面上设置有凸块。凸块能够提高安装板的结构强度,使球头总成与臂体的连接处结构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胶套总成与臂体之间设置安装套,安装套与臂体焊接固定,胶套总成的外套与安装套紧配固定,臂上片和臂下片上均设置加强凸条,臂上片和臂下片的边沿处均设置凸起,提高了控制臂总成使用的稳定性。在胶套总成的弹性体上设置开缝和凹槽,使胶套总成的缓冲性能得到提高。在衬套总成的外管上设置凸环一和凸环二,在弹性筒体上设置挡环一和挡环二,提高了衬套总成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控制臂总成的正视图;图2是本控制臂总成的右视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衬套总成处的放大图。图中,1、臂体;1a、转向节连接端;1b、车架前连接端;1c、车架后连接端;1d、臂上片;1d1、上安装孔;1e、臂下片;1e1、下安装孔;1f、凸起;1g、加强凸条;2、球头总成;2a、安装板;2a1、凸块;3、胶套总成;3a、内套;3b、外套;3c、弹性体;3c1、开缝;3c2、中心部;3c3、偏心部;3c4、凹槽;4、衬套总成;4a、内管;4b、外管;4b1、凸环一;4b2、凸环二;4c、弹性筒体;4c1、挡环一;4c2、挡环二;5、安装套;5a、环焊缝一;5b、环焊缝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一种控制臂总成,包括臂体1、球头总成2、胶套总成3和衬套总成4,球头总成2固定连接在臂体1的转向节连接端1a上,胶套总成3固定连接在臂体1的车架前连接端1b上,衬套总成4固定在臂体1的车架后连接端1c上。臂体1包括对应设置的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的边沿焊接固定。球头总成2包括与臂体1固定连接的安装板2a,安装板2a插入到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之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板2a的反面上设置有凸块2a1,通过凸块2a1提高安装板2a的结构强度,防止安装板2a断裂。胶套总成3包括内套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控制臂总成,包括臂体(1)、球头总成(2)、胶套总成(3)和衬套总成(4),所述球头总成(2)固定连接在臂体(1)的转向节连接端(1a)上,所述胶套总成(3)固定连接在臂体(1)的车架前连接端(1b)上,所述衬套总成(4)固定在臂体(1)的车架后连接端(1c)上,所述胶套总成(3)包括内套(3a)、外套(3b)以及设置在内套(3a)和外套(3b)之间的弹性体(3c),所述臂体(1)包括对应设置的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所述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的边沿焊接固定,所述臂上片(1d)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1b)处具有上安装孔(1d1),所述臂下片(1e)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1b)处具有下安装孔(1e1),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1)与胶套总成(3)之间设置有安装套(5),所述安装套(5)的上端穿设在上安装孔(1d1)内并与臂上片(1d)焊接固定,所述安装套(5)与臂上片(1d)之间具有环焊缝一(5a),所述安装套(5)的下端穿设在下安装孔(1e1)内并与臂下片(1e)焊接固定,所述安装套(5)与臂下片(1e)之间具有环焊缝二(5b),所述外套(3b)穿设在安装套(5)中且外套(3b)的外侧面与安装套(5)的内侧面紧配固定,所述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的边沿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1b)处均具有凸出的凸起(1f),所述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的外表面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1b)处均设置有加强凸条(1g),所述凸起(1f)与加强凸条(1g)分别位于胶套总成(3)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臂总成,包括臂体(1)、球头总成(2)、胶套总成(3)和衬套总成(4),所述球头总成(2)固定连接在臂体(1)的转向节连接端(1a)上,所述胶套总成(3)固定连接在臂体(1)的车架前连接端(1b)上,所述衬套总成(4)固定在臂体(1)的车架后连接端(1c)上,所述胶套总成(3)包括内套(3a)、外套(3b)以及设置在内套(3a)和外套(3b)之间的弹性体(3c),所述臂体(1)包括对应设置的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所述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的边沿焊接固定,所述臂上片(1d)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1b)处具有上安装孔(1d1),所述臂下片(1e)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1b)处具有下安装孔(1e1),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1)与胶套总成(3)之间设置有安装套(5),所述安装套(5)的上端穿设在上安装孔(1d1)内并与臂上片(1d)焊接固定,所述安装套(5)与臂上片(1d)之间具有环焊缝一(5a),所述安装套(5)的下端穿设在下安装孔(1e1)内并与臂下片(1e)焊接固定,所述安装套(5)与臂下片(1e)之间具有环焊缝二(5b),所述外套(3b)穿设在安装套(5)中且外套(3b)的外侧面与安装套(5)的内侧面紧配固定,所述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的边沿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1b)处均具有凸出的凸起(1f),所述臂上片(1d)和臂下片(1e)的外表面上位于车架前连接端(1b)处均设置有加强凸条(1g),所述凸起(1f)与加强凸条(1g)分别位于胶套总成(3)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上片(1d)上的加强凸条(1g)有两条并沿车架前连接端(1b)到转向节连接端(1a)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臂下片(1e)上的加强凸条(1g)有两条并与臂上片(1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川建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县建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