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衬套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19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衬套总成,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衬套总成使用寿命不足等问题。悬架衬套总成,包括内套、外套和橡胶体,内套包括穿设在外套中的凸起段和两个伸出外套的直管段,橡胶体两端端面的内沿处具有凸出的连接环,连接环贴靠在直管段的外侧面上并固定,橡胶体两端端面的外沿处具有凸出的固定环,固定环贴靠在外套的内侧面上并固定,橡胶体两端的端面上还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变形环一,变形环一位于连接环和固定环之间,变形环一的表面为圆弧面,连接环内端的外侧面上具有凸出的变形环二,变形环二的外侧面为圆柱面,变形环二的外侧面与变形环一的表面之间具有圆弧过渡面一。本悬架衬套总成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衬套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悬架衬套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悬架是汽车的车轮与车身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分别起到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
[0003]弹性元件支撑垂直载荷,缓和并抑止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和冲击,弹性元件主要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等。减振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传力装置包括控制臂、拉杆和稳定杆等,在控制臂、拉杆和稳定杆上使用了球头总成和衬套总成用于连接。
[0004]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臂的胶套总成,[申请号:CN201720078952.4;公告号:CN206419389U],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连接的套体、减震套、缓冲套以及连接套,套体上设有缓冲凸起,减震套上设有与缓冲凸起相适配的连接凹槽,减震套的两端上均设有缓冲凹槽,缓冲凹槽的底面为平面。胶套总成即衬套总成,一般连接套固定在控制臂上,套体中则安装减振器。当汽车发生震动时,衬套总成中的连接套与套体之间会发生相对的轴向位移、径向位移或者轴向径向复合位移,这时减震套缓冲凹槽的底面处会发生较大的变形,由于缓冲凹槽的底面为平面,此处的弹性变形量有限,容易造成减震套在缓冲凹槽的底面处开裂破损,从而降低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悬架衬套总成,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悬架衬套总成,包括内套、外套以及设置在内套和外套之间的橡胶体,所述内套包括位于中间的凸起段以及位于两端的直管段,所述内套穿设在外套中且两个直管段伸出外套,所述橡胶体两端端面的内沿处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贴靠在直管段的外侧面上并固定,所述橡胶体两端端面的外沿处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贴靠在外套的内侧面上并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体两端的端面上还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变形环一,所述变形环一位于连接环和固定环之间,所述变形环一的表面为圆弧面,所述连接环内端的外侧面上具有凸出的变形环二,所述变形环二的外侧面为圆柱面,所述变形环二的外侧面与变形环一的表面之间具有圆弧过渡面一。
[0008]变形环一和圆弧过渡面一的设置增加了橡胶体端面的表面积,增加了橡胶体端面的弹性变形量,使橡胶体的端面可以适应更大的变形,同时圆弧结构能够提高结构强度,从
而减少橡胶体端面发生破裂损坏的可能性。而变形环二的设置增加了连接环内端的径向厚度,即增加了橡胶体端面的径向弹性变形量,从而能够进一步使橡胶体的端面可以适应更大的变形,进一步减少橡胶体端面发生破裂损坏的可能性。因此,本悬架衬套总成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0009]在上述的悬架衬套总成中,所述变形环二的外端面与连接环的外侧面之间具有圆弧过渡面二。圆弧过渡面二的设置则可以改善变形环二的外端与连接环之间的应力集中情况,避免变形环二外端与连接环连接的位置发生破裂,有利于保证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
[0010]在上述的悬架衬套总成中,所述圆弧过渡面二与变形环二的外侧面相连。这样可以将圆弧过渡面二的半径做大,更好的改善应力集中的问题,有利于保证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
[0011]在上述的悬架衬套总成中,所述凸起段由内套的侧壁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凸起段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呈球形,所述橡胶体的内侧面上具有与凸起段相配合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壁面贴靠在凸起段的外侧面上并固定。凸起段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呈球形,可以提高凸起段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
[0012]在上述的悬架衬套总成中,所述凸起段的壁厚与直管段的壁厚相等。这样则可以在保证凸起段结构稳定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衬套总成的重量,有利于保证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并实现衬套总成的轻量化设置。
[0013]在上述的悬架衬套总成中,所述凸起段与直管段之间圆弧过渡。这样可以保证内套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
[0014]在上述的悬架衬套总成中,悬架衬套总成还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外套穿设在安装孔中并固定,所述安装孔其中一端的口沿处开设有识别槽,所述外套的一端位于识别槽中,所述外套的另一端伸出安装孔。
[0015]衬套总成安装在控制臂上时,一般连接套与控制臂的臂体一体成型。识别槽具有方向识别作用,方便组装时识别外套与连接套之间的位置关系。
[0016]在上述的悬架衬套总成中,所述外套的外侧面与外套两端的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倒角。倒角具有导向作用,方便将外套插入到安装孔中。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变形环一、变形环二和圆弧过渡面一的设置提高了橡胶体端面的弹性变形量和结构强度,减少橡胶体端面发生破裂损坏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本悬架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圆弧过渡面二的设置,凸起段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呈球形,凸起段的壁厚与直管段的壁厚相等,均有利于保证衬套总成的使用寿命。连接套上识别槽的设置,使衬套总成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衬套总成的剖视图;
[0020]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是本衬套总成安装在控制臂上时的正视图。
[0022]图中,1、内套;1a、凸起段;1b、直管段;2、外套;3、橡胶体;3a、配合槽;3b、连接环;3c、变形环一;3d、固定环;3e、变形环二;3f、圆弧过渡面一;3g、圆弧过渡面二;4、连接套;4a、安装孔;4b、识别槽;5、臂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悬架衬套总成,包括内套1、橡胶体3、外套2和连接套4,内套1穿设在外套2中,橡胶体3固定连接在内套1和外套2之间。橡胶体3的内侧面贴靠在内套1的外侧面上并固定,橡胶体3的外侧面贴靠在外套2的内侧面上并固定。连接套4上开设有安装孔4a,外套2穿设在安装孔4a中并固定。为了便于连接套4与外套2的组装,外套2的外侧面与外套2两端的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倒角。安装孔4a其中一端的口沿处开设有识别槽4b,外套2的一端位于识别槽4b中,外套2的另一端伸出安装孔4a。
[0026]内套1包括位于中间的凸起段1a以及位于两端的直管段1b,内套1穿设在外套2中且两个直管段1b伸出外套2。凸起段1a由内套1的侧壁向外凸出形成,凸起段1a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均呈球形,凸起段1a的壁厚与直管段1b的壁厚相等,凸起段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悬架衬套总成,包括内套(1)、外套(2)以及设置在内套(1)和外套(2)之间的橡胶体(3),所述内套(1)包括位于中间的凸起段(1a)以及位于两端的直管段(1b),所述内套(1)穿设在外套(2)中且两个直管段(1b)伸出外套(2),所述橡胶体(3)两端端面的内沿处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连接环(3b),所述连接环(3b)贴靠在直管段(1b)的外侧面上并固定,所述橡胶体(3)两端端面的外沿处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固定环(3d),所述固定环(3d)贴靠在外套(2)的内侧面上并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体(3)两端的端面上还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变形环一(3c),所述变形环一(3c)位于连接环(3b)和固定环(3d)之间,所述变形环一(3c)的表面为圆弧面,所述连接环(3b)内端的外侧面上具有凸出的变形环二(3e),所述变形环二(3e)的外侧面为圆柱面,所述变形环二(3e)的外侧面与变形环一(3c)的表面之间具有圆弧过渡面一(3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环二(3e)的外端面与连接环(3b)的外侧面之间具有圆弧过渡面二(3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川建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县建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