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954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铜制品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包括壳体和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加热炉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感应加热线圈,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压板,两个所述竖杆的端之间固定设置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两端均开设有条形口,两个所述条形口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省时省力的将铜板原材料投入加热炉内,且能够大大的降低安全隐患,加热效率高、熔融效果好、能耗低。耗低。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制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铜制品的生产一般是先将铜原材料进行加热熔融,然后再将熔融的铜水倒入模具中进行浇筑成型,目前铜原材料通常采用感应加热炉进行加热熔融。
[0003]传统的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为防止热量流失,开设的进料口一般为细长的条形口,在进行进料时需要人工将铜板原材料立起来,从进料口投入加热炉内,操作非常费时费力,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人工将铜板原材料立起来投入加热炉,操作费时费力,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包括壳体和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加热炉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感应加热线圈,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压板,两个所述竖杆的端之间固定设置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两端均开设有条形口,两个所述条形口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夹壳,所述U型板的后侧设置有带动两个所述夹壳移动的传动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杆和电机,所述双向丝杆设置于U型板的后侧,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与对应的U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板均与对应的双向丝杆的一端螺纹套接,所述电机设置于U型板的左侧且输出端与双向丝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均与对应的竖杆活动套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第一支撑架与U型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液压缸通过第二支撑架与顶板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条形口和滑板的横截面均为方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通过液压缸推动压板向下移动,压板将铜板原材料中部折弯,从而将铜板原材料推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熔融,省时省力,且能够大大的降低安全隐患。
[0014]2、该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带动两个夹壳向内侧移动,将铜板原材料两侧进行限位,能够防止压板压动铜板原材料时铜板原材料移动。
[0015]3、该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通过加热炉和感应加热线圈呈O型设置,使得铜板原材料各部位加热温度一致,加热效率高、熔融效果好、能耗低。
[00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省时省力的将铜板原材料投入加热炉内,且能够大大的降低安全隐患,加热效率高、熔融效果好、能耗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固定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2加热炉、3感应加热线圈、4固定板、5竖杆、6顶板、7液压缸、8压板、9U型板、10夹壳、11滑板、12双向丝杆、13电机、14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

3,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包括壳体1和加热炉2,加热炉2固定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加热炉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感应加热线圈3,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进料口,固定板4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竖杆5,两个竖杆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6,顶板6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缸7,液压缸7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压板8,两个竖杆5的端之间固定设置有U型板9,U型板9的两端均开设有条形口,两个条形口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板11,两个滑板11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夹壳10,U型板9的后侧设置有带动两个夹壳10移动的传动机构。
[0024]传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杆12和电机13,双向丝杆12设置于U型板9的后侧,双向丝杆12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与对应的U型板9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滑板11均与对应的双向丝杆12的一端螺纹套接,电机13设置于U型板9的左侧且输出端与双向丝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
[0025]压板8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4,两个限位板14均与对应的竖杆5活动套接,使得压板8能够稳定的移动。
[0026]电机13通过第一支撑架与U型板9固定连接,使得电机13与U型板9连接的更稳固。
[0027]液压缸7通过第二支撑架与顶板6固定连接,使得液压缸7与顶板6连接的更稳固。
[0028]两个条形口和滑板11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使得滑板11能够稳定的滑动。
[0029]本技术中,使用时,工作人员接通感应加热线圈3的电源,感应加热线圈3对加热炉2内部进行加热,然后将铜板原材料放置在下料口的上表面,然后接通电机12的电源,电机13带动双向丝杆12转动,双向丝杆12带动两个滑板11向内侧移动,即带动两个夹壳10向内侧移动,即对铜板原材料两侧进行限位,此时接通液压缸7的电源,液压缸7活塞杆伸长,推动压板8向下移动,压板8将铜板原材料中部折弯,从而将折弯后的铜板原材料从进料口推入加热炉2的内壁,进行加热熔融,省时省力,且能够大大的降低安全隐患。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包括壳体(1)和加热炉(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2)固定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所述加热炉(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感应加热线圈(3),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固定板(4)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竖杆(5),两个所述竖杆(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压板(8),两个所述竖杆(5)的端之间固定设置有U型板(9),所述U型板(9)的两端均开设有条形口,两个所述条形口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板(11),两个所述滑板(11)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夹壳(10),所述U型板(9)的后侧设置有带动两个所述夹壳(10)移动的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制品感应加热熔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炳泉王齐旭梁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通盛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