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相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45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反相转换器,其结构包括有一第一绕管、复数第二绕管、一第一磁芯及一第二磁芯,其中,该第一绕管与复数第二绕管为叠置,并与该第一、二磁芯组合构成至少具有一封闭磁路;另外,该第一绕管设有可供一初级绕线水平缠绕的集线处,来增加该初级绕线的缠绕空间,并与该第二绕管所设的次级绕线的卷绕方向相互垂直,如是可有效降低该初级绕线所产生的高温,并缩短磁芯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相转换器,尤指一种可产生复数高压侧,以提供相对数量的冷阴极管使用的反相转换器。
技术介绍
已知,一般反相转换器是将一磁芯穿置在一绕线轴内,再于绕线轴上以相同或不同线径的线圈缠绕成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该磁芯上缠绕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后再以一壳体包覆,如此即可构成一感应线圈的反相转换器;而现今的液晶显示器(LCD)内用以发光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Module)所使用高效能及外型轻巧的冷阴极萤光灯管(CCFL),需以高压电力方可驱动,所以必藉由反相转换器使冷阴极萤光灯管(CCFL)发光,而形成液晶显示器(LCD)的光源。由于现今显示器趋于大型化,需使用多支冷阴极萤光灯管才足以供应其光源,且亦有较佳的显示效果,相对以单一反相转换器提供复数个冷阴极萤光灯管使用的需求度已越来越高;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第M267607号专利,为现有习知的反相转换器,该专利是藉由在初级侧绕区缠绕多圈线体,进而相对产生更多的磁束,此便能在次级侧绕区产生高压以供应用一支以上的冷阴极萤光灯管的所需,该现有习知的线圈是绕设于一缕空管状结构的绕线架上,并利用二分隔片将绕线架分为三个区段,三个区段分别为两侧的一对次级侧绕区以及中间的初级侧绕区。由上述可知,若要产生高压则必须增加初级侧绕区的绕线圈数,但初级侧绕区的两侧空间被次级侧绕区所挤压而限制范围,使绕线圈仅能向上堆高,亦会造成组装于电路板上的困难,且容易导致反相转换器温度过热的问题,另一方面,若要降低绕线圈所产生的高温,则必须在初级侧绕区藉由增加绕线圈的管径而降温,但是初级侧绕区的绕线空间被局限,而降低可绕线的圈数,则势必影响反相变压器的电压输出,因此所能配置的冷阴极萤光灯管亦被限制。再者,若增加初级侧绕区的长度,以增加绕线圈数,则须配置较长的磁芯,对该磁芯而言无法制作出一定的品质,势必影响反相转换器的功效。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反相转换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反相转换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反相转换器,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反相转换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反相转换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反相转换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反相转换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反相转换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是将初级绕线以水平缠绕于第一绕管上,令该初级绕线无论线径粗细,缠绕后皆不影响本专利技术反相转换器的厚度,以致可有效降低该初级绕线所产生的高温,并将第一绕管与第二绕管相互叠置,以缩短磁芯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相转换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于第二绕管上是以隔板区隔出多个绕线区,以避免次级绕线在多圈缠绕于第二绕管后,产生松脱与跳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反相转换器,其包括一第一磁芯,其凸设有至少一共用端及至少一个别端;一第一绕管,其为上述共用端所穿设,且该第一绕管介于各该个别端之间,其第一绕管水平绕设有一初级绕线;至少一第二磁芯,其与第一磁芯组合,构成至少一封闭磁路;至少一第二绕管,其与上述第一绕管叠置且为该第二磁芯所穿设,该第二绕管设有一次级绕线,且与上述初级绕线方向相互垂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磁芯为一I型磁芯。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磁芯为一T型磁芯。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磁芯为一方型磁芯。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二磁芯为一I型磁芯。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二磁芯为一T型磁芯。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二绕管上是以隔板区隔出多个绕线区。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绕管延伸出一容置部。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容置部设有一供个别端固定的包置部。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绕管设有复数个端子。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第二绕管设有连接负载的复数个端子。前述的反相转换器,其中所述的负载为冷阴极萤光灯管。经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反相转换器,其结构包括有一第一绕管、复数第二绕管、一第一磁芯及一第二磁芯,其中,该第一绕管与复数第二绕管为叠置,并与该第一、二磁芯组合构成至少具有一封闭磁路;另外,该第一绕管设有可供一初级绕线水平缠绕的集线处,来增加该初级绕线的缠绕空间,并与该第二绕管所设的次级绕线的卷绕方向相互垂直。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反相转换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反相转换器,通过对转换器缠绕后皆不影响本专利技术反相转换器的厚度,以致可有效降低该初级绕线所产生的高温,并将第一绕管与第二绕管相互叠置,以缩短磁芯的长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反相转换器,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反相转换器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第一绕管与初级绕线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剖面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反相转换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同时参阅图1、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及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反相转换器,其包括有一第一磁芯31,该第一磁芯31凸设有一个以上的个别端32与一共用端33,且该共用端33穿设于一第一绕管11的一穿孔16,上述的第一绕管11介于该第一磁芯31的个别端32之间,而该第一绕管11延伸出一容置部15,且该容置部15设有一供给该第一磁芯31的个别端32固定的包置部14。另请同时参阅图3、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第一绕管与初级绕线示意图及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示意图,上述的第一绕管11设置有复数个端子13,此第一绕管11提供一独立的集线处17,以增加一初级绕线12的空间,该初级绕线12初始缠绕于该端子13的一端,再拉线至该第一绕管11上的该集线处17缠绕,最终缠绕于该端子13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一磁芯31的共用端33贯穿该集线处17,并与一第二磁芯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相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一第一磁芯,其凸设有至少一共用端及至少一个别端;一第一绕管,其为上述共用端所穿设,且该第一绕管介于各该个别端之间,其第一绕管水平绕设有一初级绕线;至少一第二磁芯,其与第一磁芯组合,构成至少 一封闭磁路;以及至少一第二绕管,其与上述第一绕管叠置且为该第二磁芯所穿设,该第二绕管设有一次级绕线,且与上述初级绕线方向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相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一第一磁芯,其凸设有至少一共用端及至少一个别端;一第一绕管,其为上述共用端所穿设,且该第一绕管介于各该个别端之间,其第一绕管水平绕设有一初级绕线;至少一第二磁芯,其与第一磁芯组合,构成至少一封闭磁路;以及至少一第二绕管,其与上述第一绕管叠置且为该第二磁芯所穿设,该第二绕管设有一次级绕线,且与上述初级绕线方向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相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芯为一I型磁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相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芯为一T型磁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相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芯为一方型磁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相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智
申请(专利权)人: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