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材料,特别是既掺铜又包硅的磁记录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目前应用最广的磁记录材料是针状r-Fe2O3磁粉,它又是钴改性r-Fe2O3录相带磁粉的原料。一般制备r-Fe2O3磁粉采用硫酸亚铁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通空气氧化生成针状α-FeOOH,生成它的溶液可为弱酸性或强碱性。但是在强碱性溶液中(称强碱法)制得的α-FeOOH的针形好,长轴与短轴之比(轴比)大,(晶形和轴比大小是衡量磁粉性好坏的重要参数,轴比愈大磁粉性能愈好)。经还原,氧化成r-Fe2O3磁粉后的矫顽力较在弱酸性溶液中所得到的r-Fe2O3磁粉的矫顽力高。因此一般都选用碱法制高矫顽力磁粉,日本人所申请的掺铜专利也是如此,他们目的在于制备掺铜针形好的磁记录材料,虽然他们通过掺铜碱法生产的磁粉针形好了,矫顽力有提高,但是由于未解决磁粉在还原和氧化过程中的粒子之间的粘结问题,颗粒粒度分布较宽,使之磁性能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另外每批制备的磁粉重复性差。参考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A)昭57-88034(2)磁记录材料,第3期P4(198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 ...
【技术保护点】
以硫酸亚铁为基本原料,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按通常的碱法制备铁黄的工艺路线,其特征在于:在制备铁黄用FeSO↓[4]与NaOH溶液沉淀过程中加入CuSO↓[4],其铜的含量按Cu/α-FeOOH从0.1-3wt%,在反应温度40-50℃搅拌,通入空气使Fe(OH)↓[2]全部氧化生成掺铜的α-FeOOH,然后把掺铜α-FeOOH在水中搅拌0.5小时,调PH值为7-9,温度在室温--80℃,将Na↓[2]SiO↓[3]加入反应器中,包硅量为Si/α-FeOOH=0.1-5wt%,再进行搅拌至少半小时;经过300-600℃还原成Fe↓[3]O↓[4];再在150-300℃氧化成r ...
【技术特征摘要】
以硫酸亚铁为基本原料,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按通常的碱法制备铁黄的工艺路线,其特征在于在制备铁黄用FeSO4与NaOH溶液沉淀过程中加入CuSO4,其铜的含量按Cu/α-FeOOH从0.1-3wt%,在反应温度40-50℃搅拌,通入空气使Fe(OH)2全部氧化生成掺铜的α-FeOOH,然后把掺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英,冯远冰,罗河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