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蜗轮式钢琴调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7666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琴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蜗杆蜗轮式钢琴调音器。其特征在于:壳体上有一槽体,调音手轮与主动锥齿轮的轴相连接,调音器接头安装在壳体相应调孔内,蜗轮固定在调音器接头后端的阶梯轴上,用螺母固定,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固定在壳体相应的孔内,用空心螺栓将其固定,蜗杆上端与从动锥齿轮连接,从动锥齿轮与壳体之间有垫片,主动锥齿轮的轴穿过壳体上盖的孔内,并且与手轮连接,用固定螺栓固定上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便、省力、精确度高,可以作为专业调音师的专用工具,或单位、家庭个人调音工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Worm and worm type piano tun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iano, in particular to a worm and worm wheel type piano tuner. It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groove on the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bevel gear wheel tuning shaft, the tuner joint is arranged on the shell corresponding adjusting hole, worm gear is fixed on the shaft joint of the rear end of the tuner, fixed by a nut, the worm is meshed with the worm gear shell is fixed in the corresponding hole, will the fixed hollow bolt, the upp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worm driven bevel gear, a gasket between the driven bevel gear and the shell, the driving bevel gear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upper cover of the hole,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hand wheel, with fixed bolt cover.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labor saving and high precision, and can be used as a special tool for a professional mixer or a personal tuning tool for a unit or a family. \ue5c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蜗杆蜗轮式钢琴调音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琴
,具体的说是一种蜗杆蜗轮式钢琴调音器。传统的钢琴调音器采用的是调音板手,原理为杠杆增力,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操作费力,调节精度难以保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琴调音器,采用蜗杆蜗轮式增力机构,减轻钢琴在调音操作时的强度,增加调音精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钢琴调音器,包括锥齿轮、螺栓、垫片、螺母等零部件,其特征在于壳体上有一槽体,调音手轮与主动锥齿轮的轴相连接,调音器接头安装在壳体相应的孔内,蜗轮固定在调音器接头后端的阶梯轴上,用螺母固定,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固定在壳体相应的孔内,用空心螺栓将其固定,蜗杆一端与从动锥齿轮连接,从动锥齿轮与壳体之间有垫片,主动锥齿轮的轴穿过壳体上盖的孔内,并且与手轮连接,用固定螺栓固定上盖。调音器它的动力传递采用一对圆锥齿轮和一对蜗杆蜗轮两对齿轮传动,蜗杆蜗轮是增加传动比调的主要机构,其传动比为20-30,圆锥齿轮的传动比为2,总体传动比为40-60。调音时将调音接头与调音器壳体上的杠杆臂的开口同时与琴弦固定轴连接。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调音操作简便、省力、精确度高,可以作为专业调音师的专用工具,或单位、家庭个人调音工具,成本低,投资少,值得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构造图。图2是产品零部件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装配图。图4是钢琴调音器与钢琴琴弦的连接图。指定图1为摘要附图。参见图1,由三部分组成1为调节操作机构、2为调音器壳体、3为传动机构;参见图2,11为调音手轮,12为主动锥齿轮,13为调音器上盖,14、16为上盖固定螺栓,15为调音器壳体,17为垫片,18为从动锥齿轮,19为蜗杆,20为调音器接头,21为蜗轮,22为螺母,23为蜗杆固定空心螺栓。调音器接头20安装在壳体15相应的孔A内,并且可以相对壳体转动,其后端用螺母22固定,为了保证调音器接头20的自由转动,防止脱落,其后端的阶梯第二端面要比上盖23略微高出0.2mm,当螺母22紧固后,螺母随接头一起转动。蜗轮21固定在调音器接头20后端的阶梯轴上,与蜗轮21相啮合的蜗杆19固定在壳体15相应的孔C内,为了便于安装,壳体下端的孔径较大,以保证蜗杆装配时穿过该孔,再用空心螺栓23将其固定,空心螺栓23是为了保证在固定蜗杆的同时,又能够使其自由转动。蜗杆上端与从动锥齿轮18连接,从动锥齿轮18与壳体15之间有垫片17,垫片17是为了防止锥齿轮18直接与壳体接触,主动锥齿轮12的轴穿过壳体上盖3的孔D1、D2内,并且与手轮11连接,固定螺栓14、16用于固定上盖,同时,可以防止由于齿轮传动时的轴向力而造成壳体和上盖的变形;参见图3,30为调音器接头,31为调音手轮,32为主动锥齿轮,38为从动锥齿轮,39为蜗杆,40蜗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采用一对圆锥齿轮和一对蜗杆蜗轮两对齿轮传动,蜗杆蜗轮是增加传动比调的主要机构,其传动比为20-30,圆锥齿轮的传动比为2,其功用主要是为了改变传动方向,符合调音操作习惯,保证手轮31的旋转方向与调音接头30的旋转方向一致,总体传动比为40-60,该传动比可以根据调音手轮3 1的直径而调整。其传力过程为调音手轮31→主动锥齿轮32→从动锥齿轮38→蜗杆39→蜗轮40→调音器接头30;参见图4,50为调音器接头,P1、P2为琴弦固定轴,B为杠杆臂,本专利技术与钢琴琴弦的连接方式调音时将调音接头50与调音器壳体上的杠杆臂B的开口同时与琴弦固定轴P1、P2连接。为了实现增力作用,调音器必须有借力的支点,本机构利用附近的琴弦固定轴作为借力支点。由于钢琴的琴弦固定轴位置和间距是不同的,为了保证调音器能够同时与两个琴弦固定轴连接,本机构在壳体的一侧设计有槽形开口借力杠杆臂B,其开口的宽度略大于琴弦固定轴的直径。由于借力杠杆臂B采用槽形开口结构,因而能够满足要求。例1操作时,调音师将调音器接头与调音器壳体上借力杠杆臂B的开口同时与两个琴弦固定轴连接,与调音器接头连接的是要调音的琴弦轴,而与杠杆臂B连接的琴弦轴为借力支点,旋转调音手轮,通过两对齿轮将旋转力矩传递到琴弦固定轴和壳体,由于杠杆臂B固定,因而防止了壳体的转动,从而达到调音增力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琴调音器,包括锥齿轮、螺栓、垫片、螺母等零部件,其特征在于:a.壳体上有一槽体,调音手轮与主动锥齿轮的轴相连接,调音器接头安装在壳体相应调孔内,蜗轮固定在调音器接头后端的阶梯轴上,用螺母固定,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固定在壳体相应的孔内,用空心螺栓将其固定,蜗杆上端与从动锥齿轮连接,从动锥齿轮与壳体之间有垫片,主动锥齿轮的轴穿过壳体上盖的孔内,并且与手轮连接,用固定螺栓固定上盖;b.调音器它的动力传递采用一对圆锥齿轮和一对蜗杆蜗轮两对齿轮传动,蜗杆蜗轮是增加传动比调的主要机构,其传动比为20-30,圆锥齿轮的传动比为2,总体传动比为40-60;c.调音时将调音接头与调音器壳体上的杠杆臂的开口同时与琴弦固定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琴调音器,包括锥齿轮、螺栓、垫片、螺母等零部件,其特征在于a.壳体上有一槽体,调音手轮与主动锥齿轮的轴相连接,调音器接头安装在壳体相应调孔内,蜗轮固定在调音器接头后端的阶梯轴上,用螺母固定,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固定在壳体相应的孔内,用空心螺栓将其固定,蜗杆上端与从动锥齿轮连接,从动锥齿轮与壳体之间有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