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13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包括桥梁本体、连接台和支撑柱,所述桥梁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柱,所述加强柱的下表面与支撑柱内部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之间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折叠杆,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与连接台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立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稳固板、固定板以及减震弹簧,这样在受力不均时,力会作用在两边的稳固板上,从而带动稳固板下移,使得减震弹簧进行收缩,这样不仅使得抗震效果增强,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能。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能。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抗震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建筑
,具体是一种桥梁抗震支座。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然而现有的桥梁抗震支座却存在一些问题:
[0003]现有的桥梁抗震支座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抗震的效果差,而且稳定性不够牢固,此外现有的桥梁抗震支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震动会产生形变,这样在车辆行驶时就会造成不舒适感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种桥梁抗震支座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抗震支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包括桥梁本体、连接台和支撑柱,所述桥梁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柱,所述加强柱的下表面与支撑柱内部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之间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折叠杆,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与连接台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杆分别位于支撑柱的两侧,两侧所述立杆的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活动块,两侧所述立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强力弹簧,所述第一强力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侧所述活动块相邻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两侧所述连接杆均贯穿支撑柱的表面并与加强柱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台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位于两侧所述立杆的外侧,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加强杆,两侧所述加强杆的底部均活动套接有缓冲板,两侧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均活动套接有固定台,两侧所述固定台均与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台两侧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稳固板,两侧所述稳固板的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且两侧所述稳固板的表面均活动套接有固定板,两侧所述稳固板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底层垫块。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杆的下表面与缓冲板内部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之间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压力弹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上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共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铁杆,每个所述铁杆的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强力弹簧。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台内部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垫。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台的内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技术通过安装有加强柱、折叠杆以及立杆,这样在桥梁本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产生的震动会向下传导到折叠杆上,这时折叠杆就会进行收缩,这样就会使得加强柱下移,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向下移动,这样就会使得两侧的活动块下移,而活动块下方设置的第一强力弹簧也会随着力的作用下移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有效降低了震动的强度,使得装置的抗震效果更好。
[0014]2、此外该技术还通过安装有第一连接块、加强杆、缓冲板以及固定台,这样如果受到的震动力过大,则产生的震动力会有一部分作用到第一连接块的上面,这时会带动与之相连的加强杆下移,而加强杆下移的同时会挤压第二连接块,这样两个第二连接块之间的伸缩杆和压力弹簧会进行相对应的收缩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使得缓冲的作用力变强,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抗震效果。
[0015]3、最后该技术通过设置有稳固板、固定板以及减震弹簧,这样在受力不均时,力会作用在两边的稳固板上,从而带动稳固板下移,使得减震弹簧进行收缩,这样不仅使得抗震效果增强,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桥梁抗震支座的整体立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桥梁抗震支座的整体主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桥梁抗震支座的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桥梁抗震支座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桥梁本体1、连接台2、支撑柱3、固定底座4、稳固板5、固定板6、缓冲板7、固定台8、立杆9、活动块10、底层垫块11、连接杆12、第一强力弹簧13、加强柱14、第一连接块15、加强杆16、减震弹簧17、加强筋18、折叠杆19、第一固定块20、橡胶垫21、第二连接块22、第二固定块23、伸缩杆24、第二强力弹簧25、压力弹簧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包括桥梁本体1、连接台
2和支撑柱3,桥梁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台2,连接台2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加强柱14,加强柱14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柱3,加强柱14的下表面与支撑柱3内部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20,每个第一固定块20的之间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折叠杆19,支撑柱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底座4,固定底座4的上表面与连接台2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立杆9,立杆9共设置有两个,两个立杆9分别位于支撑柱3的两侧,两侧立杆9的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活动块10,两侧立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强力弹簧13,第一强力弹簧13的一端与活动块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侧活动块10相邻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2,两侧连接杆12均贯穿支撑柱3的表面并与加强柱14固定连接,该技术通过安装有加强柱14、折叠杆19以及立杆9,这样在桥梁本体1受到力的作用时,产生的震动会向下传导到折叠杆19上,这时折叠杆19就会进行收缩,这样就会使得加强柱14下移,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12向下移动,这样就会使得两侧的活动块10下移,而活动块10下方设置的第一强力弹簧13也会随着力的作用下移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有效降低了震动的强度,使得装置的抗震效果更好。
[0023]请参阅图1和图3,连接台2的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包括桥梁本体(1)、连接台(2)和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台(2),所述连接台(2)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加强柱(14),所述加强柱(14)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柱(3),所述加强柱(14)的下表面与支撑柱(3)内部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20),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0)的之间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折叠杆(19),所述支撑柱(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底座(4),所述固定底座(4)的上表面与连接台(2)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立杆(9),所述立杆(9)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杆(9)分别位于支撑柱(3)的两侧,两侧所述立杆(9)的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活动块(10),两侧所述立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强力弹簧(13),所述第一强力弹簧(13)的一端与活动块(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侧所述活动块(10)相邻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2),两侧所述连接杆(12)均贯穿支撑柱(3)的表面并与加强柱(1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台(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5),所述第一连接块(15)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15)分别位于两侧所述立杆(9)的外侧,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块(15)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加强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