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65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一沿水平向延伸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中部凹设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面贯设有沿所述安装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用于供螺纹套管穿设以与后悬架连接,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至车身结构。使得所述安装板形成中部凹陷但是四周仍与车身结构支撑连接的盒型结构,由于所述安装板呈盒型结构,在侧向受力时支撑强度好,使得侧向的撞击力沿着所述安装板的表面传导至对应的车身结构上,传导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后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后悬架安装结构作为侧围门槛后部和地板梁架之间的传力通道,对侧面碰撞成员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多数车型为避让拖曳臂的运动包络,将拖曳臂运动路径处的钣金结构断开,安装板形成一个U型结构,在侧面碰撞时,U型结构易受挤压压溃,侧向传力效率较差,容易造成后柱下段变形侵入量严重,乘员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旨在通过改变所述后悬架的结构形式改变其受碰撞力时的结构强度和传导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一沿水平向延伸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中部凹设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面贯设有沿所述安装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用于供螺纹套管穿设以与后悬架连接,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至车身结构。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底壁面中部贯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供所述后悬架的上端伸入。可选地,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内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呈至少部分罩设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上对应两个所述安装孔设有两个第一过孔,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板呈至少部分遮挡所述避让孔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对应遮挡所述避让孔的部分与所述凹槽的底壁面间隔设置,用于避让后悬架的上端。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安装板长度方向弯折呈台阶设置,以形成有沿所述安装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用于安装至车身结构,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凹槽的底壁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台阶面用以罩设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孔;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过孔设于所述第三台阶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呈罩覆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面、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之间围设形成第一加固腔。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安装板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侧端延伸形成两个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伸出于所述凹槽且分别用于安装至车身结构的门槛梁内板和地板。可选地,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凹槽内且处于所述避让孔的周侧,所述第二加强板罩设其中一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加强板对应所述安装孔设有第二过孔。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面、所述凹槽的侧壁面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加固腔。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地板结构,包括地板本体和设于所述地板本体上的地板纵梁;滑门导轨支撑板,与所述地板本体相连,以及,后悬架安装结构,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安装面用于同时安装至所述滑门导轨支撑板、所述地板本体和所述地板纵梁。可选地,所述地板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地板纵梁相连且与所述地板纵梁交错设置的地板横梁,其中,所述地板纵梁和所述地板横梁的连接处对应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设置;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后柱和门槛梁内板,所述门槛梁内板与所述滑门导轨支撑板相连远离所述地板纵梁的一侧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形成凹槽,使得所述安装板形成中部凹陷但是四周仍与车身结构支撑连接的盒型结构,通过在所述凹槽的底壁面设置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安装孔,可使得外界的螺纹套路或者螺栓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连接至所述后悬架对应的位置,实现后悬架的连接,同时,由于所述安装板呈盒型结构,在侧向受力时支撑强度好,使得侧向的撞击力沿着所述安装板的表面传导至对应的车身结构上,传导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悬架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后悬架安装结构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B-B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加强板(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1中第一加强板(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1中第一加强板和门槛梁内板连接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第一加强板和底板纵梁连接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身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最新的侧面碰撞法规将碰撞壁障后移,因此,MPV车辆在做侧面碰撞测试时,碰撞壁障的后端一般会接触到后柱下段与门槛的连接部位,此处碰撞力流的一个重要传递路径为:侧围门槛—后悬架安装结构—地板纵梁—地板横梁。其中,后悬架安装结构作为侧围门槛后部和地板梁架之间的传力通道,对侧面碰撞成员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多数车型为避让拖曳臂的运动包络,将拖曳臂运动路径处的钣金结构断开,安装板形成一个U型结构,导致侧面碰撞时该处结构传力效果变差,影响车身耐撞性能。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旨在通过改变所述后悬架的结构形式改变其受碰撞力时的结构强度和传导效果。图1至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实施例,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身结构的实施例。请参照图1至图4,后悬架安装结构100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具有一沿水平向延伸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中部凹设形成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底壁面贯设有沿所述安装板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孔12,多个所述安装孔12用于供螺纹套管穿设以与后悬架连接,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至车身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1的中部形成凹槽11,使得所述安装板1形成中部凹陷但是四周仍与车身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一沿水平向延伸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中部凹设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面贯设有沿所述安装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用于供螺纹套管穿设以与后悬架连接,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至车身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一沿水平向延伸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中部凹设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面贯设有沿所述安装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用于供螺纹套管穿设以与后悬架连接,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至车身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壁面中部贯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供所述后悬架的上端伸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内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呈至少部分罩设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上对应两个所述安装孔设有两个第一过孔,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板呈至少部分遮挡所述避让孔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对应遮挡所述避让孔的部分与所述凹槽的底壁面间隔设置,用于避让后悬架的上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安装板长度方向弯折呈台阶设置,以形成有沿所述安装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用于安装至车身结构,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凹槽的底壁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台阶面用以罩设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孔;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过孔设于所述第三台阶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呈罩覆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荣陈祖兴欧世声陆海婷陈方根廖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