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09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在后侧模部(1H)的模成型安装基部(50)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模成型突条部(50a)。模成型突条部(50a)在与模成型减重部(53)的下方对应的部分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并以位于后侧模部(1H)所具有的模成型支承壁(54)的正下方的方式延伸。在模成型支承壁(54)的上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而与车身板件弹性接触的模成型第一唇(56)。由此,当在与挤出部一体成型的模安装部的靠车室外侧的部分形成减重部即凹部时,能在不使密封性变差的情况下,实现夹具对密封件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该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对例如安装于汽车侧部的车门与车身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在安装于汽车侧部的车门上,设置有用于对该车门与车身板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安装在车门的窗框上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具有通过挤出成型而制成的挤出部、和在挤出部的端部利用模具一体成型的模部。从挤出部一直到模部都设置有安装基部,在安装基部上粘贴有双面胶带,通过该双面胶带将安装基部粘接固定到窗框上。如专利文献1的图1~3、5所示,该专利文献1的密封件的挤出部形成为三个中空部沿车宽方向排列,并且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之间挤出部的剖面形状都相同。这样一来,通过以沿车宽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三个中空部,从而能够在窗框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较长时,使密封件的剖面在车宽方向上形成得较大,由此来确保较高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该专利文献1的密封件的模部为仅具有一个中空部的剖面形状。并且,以与从具有三个中空部的挤出部到具有一个中空部的模部的剖面形状的变化相对应的方式,在模部的靠车室外侧的部分形成有凹部,通过形成该凹部来进行减重。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利用夹具将具有挤出部和模部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固定到窗框上的构造。在该密封件的安装基部上,形成有由高发泡海绵制成的突条部,通过用夹具固定而使得突条部与窗框进行弹性接触,由此可确保密封性。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2917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1752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当像专利文献1那样利用双面胶带将安装基部粘接到窗框上时,由于使用了双面胶带,所以能够沿安装基部的长度方向连续地止水,因此安装基部不需要采用特殊的密封形状。另一方面,当像专利文献2那样利用夹具将安装基部固定到窗框上时,因为夹具是在长度方向上留出间距而设的部件,所以夹具之间的止水性可能会降低。针对这一点,能够想到下述构成:通过预先在挤出部的安装基部设置由高发泡海绵制成的突条部,从而当在车门关闭时作用有来自车身板件的挤压力之际使突条部与窗框进行弹性接触。然而,对于像专利文献1那样具有从挤出部到模部的剖面形状的变化较大,并必须在模部的靠车室外侧的部分形成减重部即凹部的这一构造的密封件而言,有时需要用夹具对其进行固定。在此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即,如果用夹具对密封件进行固定,则如上所述,如何确保夹具之间的止水性是一个问题,在车门关闭时密封件受到来自车身板件的挤压力时,由于在模部的靠车室外侧的部分存在凹部,所以模部的靠车室外侧的部分容易变形,反力较小。因此,无法使突条部充分地与窗框进行弹性接触,其结果是,可能导致密封性变差。此外,通常会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模部的安装基部上密封性会变差的部位粘贴与模部互相独立的高发泡密封件,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然而,如果采用这样的构造,就额外需要花费与模部互相独立的高发泡密封件的材料费,并额外需要进行高发泡密封件的粘贴作业,从而无法避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成本上升。本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当在与挤出部一体成型的模部的靠车室外侧的部分形成减重部即凹部时,能够在不使密封性变差的情况下,以低成本实现夹具对密封件的固定。-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中,形成从挤出部的安装基部连续延伸到模部的安装基部的突条部,在模部的与模成型减重部对应的部分,使突条部以位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模成型支承壁的正下方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弯曲。第一方面的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该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在汽车车门的窗框所具有的框上边部和从该框上边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框纵边部上延伸而设,且由夹具固定在所述窗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包括上边挤出部和模部,所述上边挤出部是以沿着所述框上边部延伸的方式挤出成型出来的,且具有挤出成型安装基部,所述模部具有模成型安装基部,所述模成型安装基部是以从所述框上边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延伸到所述框纵边部的上端部的方式,利用模具与所述上边挤出部的端部一体成型出来的,所述上边挤出部具有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中间部的上方的挤出成型中间中空部、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上方的挤出成型外侧中空部、以及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上方的挤出成型内侧中空部,且具有从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向上方延伸的挤出成型外壁、从该挤出成型外壁的上部向上方突出而与车身板件弹性接触的挤出成型第一唇、以及从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外侧向下方突出的挤出成型外侧突条部,所述模部具有模成型中空部,在所述模部的与所述上边挤出部连接的一侧,形成有朝向车室内侧凹陷且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呈凹状的模成型减重部,在所述模成型安装基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模成型外侧突条部,所述模成型外侧突条部与所述挤出成型外侧突条部的端部相连,并在与所述模成型减重部的下方对应的部分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在弯曲后以位于所述模部所具有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模成型支承壁的正下方的方式延伸,在所述模成型支承壁的上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而与车身板件弹性接触的模成型第一唇。根据该构成方式,挤出部具有挤出成型中间中空部、挤出成型内侧中空部以及挤出成型外侧中空部,与此相对,模部具有与上述中空部相连的模成型中空部,与挤出部和模部之间的剖面形状的差异相对应,在模部的与挤出部连接的一侧形成有凹状的模成型减重部。并且,当利用夹具将挤出成型安装基部和模成型安装基部分别固定到窗框上后,挤出部侧突条部和模部侧突条部与窗框接触。当车门关闭时,挤出成型第一唇与车身板件弹性接触,其反力经由挤出成型外壁传递到挤出部侧突条部,因此挤出部侧突条部被强力挤压到窗框上,从而使得密封性提高。另一方面,在模部,模部侧突条部以避开模成型减重部的正下方的方式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且以位于模成型支承壁的正下方的方式延伸。因此,当车门关闭时,模成型第一唇与车身板件弹性接触后,其反力经由模成型支承壁可靠地传递到模部侧突条部,因此模部侧突条部被强力挤压到窗框上,从而使得密封性提高。因此,即使在模部上形成减重部,也可确保从挤出部到模部的密封性。第二方面的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模成型减重部形成为随着远离所述上边挤出部而变深,所述模成型外侧突条部具有模成型倾斜部,所述模成型倾斜部对应着所述模成型减重部所具有的模成型前侧内表面,随着远离所述上边挤出部而靠近车宽方向内侧。根据该构成方式,因为模部侧突条部以与逐渐变深的模成型减重部的模成型前侧内表面对应的方式弯曲,所以密封不会在中途断开,而能够维持连续的密封。第三方面的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模部的所述模成型支承壁的厚度被设定为比用以分隔所述模成型中空部的模成型中空密封壁的厚度厚。根据该构成方式,因为模成型支承壁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其在汽车车门的窗框所具有的框上边部和从该框上边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框纵边部上延伸而设,且由夹具固定在所述窗框上,其特征在于:/n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包括上边挤出部和模部,/n所述上边挤出部是以沿着所述框上边部延伸的方式挤出成型出来的,且具有挤出成型安装基部,/n所述模部具有模成型安装基部,所述模成型安装基部是以从所述框上边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延伸到所述框纵边部的上端部的方式,利用模具与所述上边挤出部的端部一体成型出来的,/n所述上边挤出部具有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中间部的上方的挤出成型中间中空部、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上方的挤出成型外侧中空部、以及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上方的挤出成型内侧中空部,且具有从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向上方延伸的挤出成型外壁、从该挤出成型外壁的上部向上方突出而与车身板件弹性接触的挤出成型第一唇、以及从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外侧向下方突出的挤出成型外侧突条部,/n所述模部具有模成型中空部,在所述模部的与所述上边挤出部连接的一侧,形成有朝向车室内侧凹陷且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呈凹状的模成型减重部,/n在所述模成型安装基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模成型外侧突条部,所述模成型外侧突条部与所述挤出成型外侧突条部的端部相连,并在与所述模成型减重部的下方对应的部分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在弯曲后以位于所述模部所具有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模成型支承壁的正下方的方式延伸,/n在所述模成型支承壁的上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而与车身板件弹性接触的模成型第一唇。/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9 JP 2019-2169391.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其在汽车车门的窗框所具有的框上边部和从该框上边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框纵边部上延伸而设,且由夹具固定在所述窗框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包括上边挤出部和模部,
所述上边挤出部是以沿着所述框上边部延伸的方式挤出成型出来的,且具有挤出成型安装基部,
所述模部具有模成型安装基部,所述模成型安装基部是以从所述框上边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延伸到所述框纵边部的上端部的方式,利用模具与所述上边挤出部的端部一体成型出来的,
所述上边挤出部具有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中间部的上方的挤出成型中间中空部、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上方的挤出成型外侧中空部、以及设在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上方的挤出成型内侧中空部,且具有从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向上方延伸的挤出成型外壁、从该挤出成型外壁的上部向上方突出而与车身板件弹性接触的挤出成型第一唇、以及从所述挤出成型安装基部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外侧向下方突出的挤出成型外侧突条部,
所述模部具有模成型中空部,在所述模部的与所述上边挤出部连接的一侧,形成有朝向车室内侧凹陷且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呈凹状的模成型减重部,
在所述模成型安装基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模成型外侧突条部,所述模成型外侧突条部与所述挤出成型外侧突条部的端部相连,并在与所述模成型减重部的下方对应的部分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在弯曲后以位于所述模部所具有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模成型支承壁的正下方的方式延伸,
在所述模成型支承壁的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下晴香松浦利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