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及晶体管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428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及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刻蚀出源极接触孔和漏极接触孔,所述源极接触孔底部为所述源极裸露的表面,所述漏极接触孔底部为所述漏极裸露的表面;在所述源极接触孔和所述漏极接触孔内选择性外延生长高掺杂的S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及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生产工艺领域,特别涉及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及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场效应晶体管中,源漏极的接触电阻大小对器件特性非常重要,现有技术追求高浓度掺杂以降低接触电阻,然而由于受到平衡固溶度的影响,掺杂存在饱和点,因此过高浓度掺杂对降低电阻无益,然而造成掺杂剂的浪费。为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源漏接触电阻。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源极、漏极和栅极;在所述源极的表面和漏极的表面形成介质层;在所述介质层中刻蚀出源极接触孔和漏极接触孔,所述源极接触孔底部为所述源极裸露的表面,所述漏极接触孔底部为所述漏极裸露的表面;在所述源极接触孔和所述漏极接触孔内选择性外延生长掺杂的SixGe1-x层,所述掺杂类型与源极、漏极的掺杂类型相同,0≤x≤1;在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源极、漏极和栅极;/n在所述源极的表面和漏极的表面形成介质层;/n在所述介质层中刻蚀出源极接触孔和漏极接触孔,所述源极接触孔底部为所述源极裸露的表面,所述漏极接触孔底部为所述漏极裸露的表面;/n在所述源极接触孔和所述漏极接触孔内选择性外延生长掺杂的Si

【技术特征摘要】
1.形成源/漏接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源极、漏极和栅极;
在所述源极的表面和漏极的表面形成介质层;
在所述介质层中刻蚀出源极接触孔和漏极接触孔,所述源极接触孔底部为所述源极裸露的表面,所述漏极接触孔底部为所述漏极裸露的表面;
在所述源极接触孔和所述漏极接触孔内选择性外延生长掺杂的SixGe1-x层,所述SixGe1-x层的掺杂类型与源极、漏极的掺杂类型相同,0≤x≤1;
在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裸露的表面形成激光吸收层,其余结构表面形成激光反射层;
对所述激光吸收层覆盖的区域进行激光退火,发生熔融;
去除所述激光吸收层和所述激光反射层;
之后在所述源极接触孔和所述漏极接触孔内分别沉积金属,形成源极接触和漏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xGe1-x层为多层锗含量不同的SixGe1-x薄膜堆叠而成,并且随着离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的距离增加,Ge的含量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彪罗军李俊峰叶甜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