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52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型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包括焊接固定在汽车底板上并插入到汽车后排座椅内的防潜滑件,汽车底板对应在防潜滑件的正下方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防潜滑加强件,所述凹腔内还设置有促使防潜滑加强件伸出凹腔外并插入到防潜滑件内的弹性件,汽车底板上对应装设有用于抵压在防潜滑加强件上并促使防潜滑加强件克服弹性件作用力而保留在所述凹腔内的压板,所述压板上连接有驱动其移动并在其移动后使其失去对防潜滑加强件抵压的驱动机构,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汽车发生正面高速等激烈碰撞时对防潜滑件进行加强,从而加固防潜滑件的结构,进一步确保防潜滑性能的可靠性。保防潜滑性能的可靠性。保防潜滑性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型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对车架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对后排乘客的防潜滑性能要求,当车辆在受到碰撞时或者急刹车时,因车速的急剧降低,使得乘员的臀部因惯性能产生较大的向前、向下的移动,即发生下潜或潜滑现象,这可能会导致乘员受伤。由于现有的汽车仅仅是对前排的座位进行防潜滑设计,只对前排座位进行防潜滑设计是因为前排座位的支架是跟车架分离的,而后排座位是直接设置在车架上的,如果要对后排座位进行防潜滑设计就必须要改变车架的结构,这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改动。为避免过大改动,现有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加强座椅组成部件的结构或者通过使用高强度材料来制造座椅的组成部件来使得车辆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乘员还能保持原有的坐姿,以使乘员受到的伤害最小。但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仅会增加座椅骨架设计的难度,而且使得座椅的成本翻倍增长,主机厂通常都很难接受。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此前申请了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授权公告号为CN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包括焊接固定在汽车底板上并插入到汽车后排座椅内的防潜滑件,所述防潜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斜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斜支撑板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并构成一个几字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汽车底板对应在防潜滑件的正下方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防潜滑加强件,所述凹腔内还设置有促使防潜滑加强件伸出凹腔外并插入到防潜滑件内的弹性件,汽车底板上对应装设有用于抵压在防潜滑加强件上并促使防潜滑加强件克服弹性件作用力而保留在所述凹腔内的压板,所述压板上连接有驱动其移动并在其移动后使其失去对防潜滑加强件抵压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感应汽车后排座椅内部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潜滑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斜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斜加强板分别连接在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并构成一个几字形的结构,第一加强板在插入防潜滑件内后与第一支撑板形成抵接,第二加强板在插入防潜滑件内后与第二支撑板形成抵接,斜加强板在插入防潜滑件内后与斜支撑板形成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强型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与汽车后排座椅上表面相平行,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垂直,斜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在120
°‑
140
°
,第一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平行,第二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多加朱柯彬祁映强成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