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43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59
本申请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包括涡壳本体以及供放置涡壳本体的减震座,所述减震座开设有供放置涡壳本体的固定槽,所述减震座设置有内置于固定槽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竖向冲击力的竖向减震机构。减震座设置有竖向减震机构用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的竖向冲击力,从而减少涡壳本体由于工作过程产生的竖向颤振或者受到外界竖向冲击力导致涡壳本体与减震座内壁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
本申请涉及涡轮增压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现有的蜗壳结构主要分为铸造涡壳和焊接涡壳。而目前所使用的涡壳组件存在缓冲性能差的缺点,当涡壳受到外力冲击时或者涡壳运行工作中产生较大的颤振,容易造成涡壳内部构件的损坏或降低涡壳内部构件的高周疲劳的可靠性,从而降低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影响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包括涡壳本体以及供放置涡壳本体的减震座,所述减震座开设有供放置涡壳本体的固定槽,所述减震座设置有内置于固定槽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竖向冲击力的竖向减震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减震座和固定槽,能够达到对涡壳本体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提高了涡壳本体工作的稳定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减震座设置有竖向减震机构用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的竖向冲击力,从而减小涡壳本体由于工作过程产生的竖向颤振或者受到外界竖向冲击力而导致涡壳本体与减震座内壁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减震座设置有内置于固定槽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横向冲击力的横向减震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座设置有横向减震机构用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的横向冲击力,从而减小涡壳本体由于工作过程产生的横向颤振或者受到外界横向冲击力而导致涡壳本体与减震座内壁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减震座设置有内置于固定槽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纵向冲击力的纵向减震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座设置有纵向减震机构用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的纵向冲击力,从而减小涡壳本体由于工作过程产生的纵向颤振或者受到外界纵向冲击力而导致涡壳本体与减震座内壁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全面提高涡壳本体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竖向减震机构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槽内壁且位于涡壳本体下方的承托板以及呈竖向设置且下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槽的底部内壁以迫使承托板抵接于涡壳本体底面的竖向减震弹簧,所述竖向减震弹簧的上端抵接或者固定连接于承托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承托板以对涡壳本体进行有效支撑,当涡壳本体工作时或者受到竖向的作用力,迫使竖向减震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竖向减震弹簧产生形变力,用于抵消竖向冲击力,有效避免涡壳本体与固定槽的底部内壁直接发生接触。优选的,横向减震机构包括一对分别位于涡壳本体两侧且沿横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槽内壁的横向减震板以及呈横向设置且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槽的内侧壁以迫使横向减震板抵接于涡壳本体侧壁的横向减震弹簧,两块所述横向减震板沿横向分布,所述横向减震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或者固定连接于横向减震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涡壳本体工作时或者受到横向的作用力,迫使横向减震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横向减震弹簧产生形变力,用于抵消横向冲击力,有效避免涡壳本体与固定槽的内侧壁直接接触。优选的,所述纵向减震机构包括一对分别位于涡壳本体两侧且沿纵向滑移的纵向减震板以及呈纵向设置且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槽的内侧壁以迫使纵向减震板抵接于涡壳本体侧壁的纵向减震弹簧,两块所述纵向减震板沿纵向分布,所述纵向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纵向减震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涡壳本体工作时或者受到横向的作用力,迫使纵向减震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纵向减震弹簧产生形变力,用于抵消纵向冲击力,有效避免涡壳本体与固定槽的内侧壁直接接触。优选的,涡壳本体设置有端座和连接座,所述涡壳本体设置有气流通道和位于气流通道的外围的水流通道,所述端座开设有连通于气流通道的进气口,所述涡壳本体远离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连通于气流通道的出气口,所述涡壳本体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水流通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位于气流通道外围的水流通道,通过进水口对水流通道进行注水,气流通道传递至涡轮本体上的热量传递至水流通道内,并由水流通道内的相对较冷的液体进行吸收,吸收热量后的液体经过出水口排出,通过不断注入相对较冷的液体不断对涡壳本体产生的热能进行热交换,从而有效降低涡壳本体的温度,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优选的,减震座的两侧壁底部分别开设有连通于固定槽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有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壳本体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积聚于固定槽内,设置有风机,将外界较冷的空气经进风口抽送至减震座的固定槽内,从而将减震座内的温度较高的热气流经出风口吹送至外界,形成空气对流,加快了空气流通,起到通风降温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的减震座和固定槽,能够达到对涡壳本体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提高了涡壳本体工作的稳定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减震座设置有竖向减震机构用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的竖向冲击力,从而减小涡壳本体由于工作过程产生的竖向颤振或者受到外界竖向冲击力而导致涡壳本体与减震座内壁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减震座设置有横向减震机构用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的横向冲击力,从而减小涡壳本体由于工作过程产生的横向颤振或者受到外界横向冲击力而导致涡壳本体与减震座内壁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减震座设置有纵向减震机构用以吸收涡壳本体受到的纵向冲击力,从而减小涡壳本体由于工作过程产生的纵向颤振或者受到外界纵向冲击力而导致涡壳本体与减震座内壁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全面提高涡壳本体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图2是涡壳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减震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涡壳本体;11、气流通道;12、水流通道;13、出气口;2、端座;21、进气口;22、出水口;23、进水口;3、连接座;4、减震座;41、固定槽;42、避让槽;43、进风口;44、出风口;45、风机;5、竖向减震机构;51、承托板;511、凹槽;52、竖向减震弹簧;6、横向减震机构;61、横向减震板;62、横向减震弹簧;7、纵向减震机构;71、纵向减震板;72、纵向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参照图1、图2,包括涡壳本体1以及供放置涡壳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涡壳本体(1)以及供放置涡壳本体(1)的减震座(4),所述减震座(4)开设有供放置涡壳本体(1)的固定槽(41),所述减震座(4)设置有内置于固定槽(41)以吸收涡壳本体(1)受到竖向冲击力的竖向减震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涡壳本体(1)以及供放置涡壳本体(1)的减震座(4),所述减震座(4)开设有供放置涡壳本体(1)的固定槽(41),所述减震座(4)设置有内置于固定槽(41)以吸收涡壳本体(1)受到竖向冲击力的竖向减震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4)设置有内置于固定槽(41)以吸收涡壳本体(1)受到横向冲击力的横向减震机构(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4)设置有内置于固定槽(41)以吸收涡壳本体(1)受到纵向冲击力的纵向减震机构(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减震机构(5)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槽(41)内壁且位于涡壳本体(1)下方的承托板(51)以及呈竖向设置且下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槽(41)的底部内壁以迫使承托板(51)抵接于涡壳本体(1)底面的竖向减震弹簧(52),所述竖向减震弹簧(52)的上端抵接或者固定连接于承托板(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减震机构(6)包括一对分别位于涡壳本体(1)两侧且沿横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槽(41)内壁的横向减震板(61)以及呈横向设置且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槽(41)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传锡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盛禾泰业涡轮增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