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80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8
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涉及一种小型汽轮机内缸,为了解决现有的45MW等级汽轮机进汽效率低及分体缸结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压进汽蜗壳与中压进汽蜗壳采用合缸布置,并且高压进汽蜗壳与中压进汽蜗壳均采用360度切向全周进汽;横置静叶设置在高压进汽蜗壳内,并且横置静叶为高压进汽蜗壳内的第一级横向布置的叶片;由高压阀流出的主蒸汽通过高压进汽蜗壳的进汽口流入,经过横置静叶后形成高压通流;高压通流的蒸汽经过再热锅炉再热后,进入中压进汽蜗壳,形成中压通流。有益效果为汽轮机进汽效率高,缸体结构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汽轮机内缸。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小型汽轮机内缸为喷嘴进汽形式的铸造内缸,无法实现对进汽腔室的控制,汽体无法有序的从进汽口流入到内缸中,导致进汽效率低;高压和中压采用分体内缸,占用较大的机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45MW等级汽轮机进汽效率低及分体缸结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了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包括高压进汽蜗壳、中压进汽蜗壳和横置静叶;所述高压进汽蜗壳与中压进汽蜗壳采用合缸布置,并且高压进汽蜗壳与中压进汽蜗壳均采用360度切向全周进汽;所述横置静叶设置在高压进汽蜗壳内,并且横置静叶为高压进汽蜗壳内的第一级横向布置的叶片;由高压阀流出的主蒸汽通过高压进汽蜗壳的进汽口流入,经过横置静叶后形成高压通流;高压通流的蒸汽经过再热锅炉再热后,进入中压进汽蜗壳,形成中压通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压进汽蜗壳1与中压进汽蜗壳均采用360度切向全周进汽360度切向进汽的特点是无障碍进汽通道,低压力损失,流动特性好;通过360度切向进汽,充分利用切向流速,降低进汽损失,使得进汽腔室漩涡小,损失小,出口不均匀度减小,有利于下游通流级效率提高;采用高中压进汽合缸布置,缩短轴系长度,在保证机组具有高循环效率、高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机组长度,减少机组占地面积,节约空间、降低电厂建设成本;采用全周进汽,阀门与汽缸直连,最大限度减小了进汽损失,且避免了较多的焓降落在效率不高的冲动式调节级,这些焓降分布在小焓降反动式压力级上,可以获得更高的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的侧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高压进汽蜗壳的剖视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中压进汽蜗壳的剖视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单个横置静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横置静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中高压进汽蜗壳的进汽口结构示意图;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中中压进汽蜗壳的进汽口结构示意图;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四中高压进汽蜗壳CFD计算流线图;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四中高压进汽蜗壳CFD计算中截面马赫数分布图;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四中高压进汽蜗壳CFD计算中截面压力分布图;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四中中压进汽蜗壳的中压通流部分中动静叶CFD计算中截面马赫数分布图;图13为预扭装配式隔板的实体图;图14为预扭装配式隔板的纵面剖视图;图15为具体实施方式五中小间隙梳齿汽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包括高压进汽蜗壳1、中压进汽蜗壳2和横置静叶3;所述高压进汽蜗壳1与中压进汽蜗壳2采用合缸布置,并且高压进汽蜗壳1与中压进汽蜗壳2均采用360度切向全周进汽;所述横置静叶3设置在高压进汽蜗壳1内,并且横置静叶3为高压进汽蜗壳1内的第一级横向布置的叶片;由高压阀流出的主蒸汽通过高压进汽蜗壳1的进汽口流入,经过横置静叶3后形成高压通流;高压通流的蒸汽经过再热锅炉再热后,进入中压进汽蜗壳2,形成中压通流。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进汽蜗壳1与中压进汽蜗壳2均采用360度切向全周进汽,充分利用进汽动能,主阀门与高压进汽蜗壳1的进汽口采用法兰直接连接,降低进汽损失。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适应小型机组高转速设计,可按比例降低转子各级的直径,可提高叶片高度,从而降低叶栅损失;降低汽封漏汽量;机组体积小,便于金属的加热和冷却,启、停机、升负荷或甩负荷时能更快反应,运行灵活。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7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进一步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进汽蜗壳1的进汽口设置在其底部,中压进汽蜗壳2的进汽口设置在其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进汽口结构,实现多进汽口的要求。360°切向进汽的特点是无障碍进汽通道,低压力损失,流动特性好。利用高中压合缸结构缩短轴承跨距,节约机组空间及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进一步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进汽蜗壳1和中压进汽蜗壳2均为高强度合金铸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进汽蜗壳1和中压进汽蜗壳2均采用高窄法兰结构,满足机组快速启动的需要,保证缸体强度好、刚度好、热应力小;内缸支撑在外缸上,底部和顶部设置中心键保证内、外缸良好的对中。高中压合缸布置,有效缩短轴系长度,节约机组成本。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9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进一步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进汽蜗壳1内高压通流部分的叶片和中压进汽蜗壳2内中压通流部分的叶片分别采用多级小焓降反动式叶型设计,并经CFD计算优化及运行验证的高效叶型;高压进汽蜗壳1内高压通流部分的隔板和中压进汽蜗壳2内中压通流部分的隔板分别采用预扭装配式结构,保证加工质量。在本实施方式中,高、中压全部静叶、动叶采用预扭装配式结构,与现有的焊接隔板相比,装配式结构没有焊缝,避免焊接变形,更好地保证了通流精度。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进一步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进汽蜗壳1内高压通流部分的叶顶及隔板汽封和中压进汽蜗壳2内中压通流部分的叶顶及隔板汽封分别采用小间隙梳齿汽封。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小间隙汽封齿材料,硬度适中,实际运行验证,汽封与转子磨擦不会对转子产生任何损伤。以实际运行的转子中心为基础,安装时对汽封采取预偏置,使转子在实际运行中与汽封同心,保证各处间隙均匀;考虑更多因素,通过有限元计算出冷热态汽封间隙变化量;多台机组运行实践证明,安装小间隙汽封机组运行稳定、效率明显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其特征在于,该高中压内缸包括高压进汽蜗壳(1)、中压进汽蜗壳(2)和横置静叶(3);/n所述高压进汽蜗壳(1)与中压进汽蜗壳(2)采用合缸布置,并且高压进汽蜗壳(1)与中压进汽蜗壳(2)均采用360度切向全周进汽;/n所述横置静叶(3)设置在高压进汽蜗壳(1)内,并且横置静叶(3)为高压进汽蜗壳(1)内的第一级横向布置的叶片;/n由高压阀流出的主蒸汽通过高压进汽蜗壳(1)的进汽口流入,经过横置静叶(3)后形成高压通流;高压通流的蒸汽经过再热锅炉再热后,进入中压进汽蜗壳(2),形成中压通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其特征在于,该高中压内缸包括高压进汽蜗壳(1)、中压进汽蜗壳(2)和横置静叶(3);
所述高压进汽蜗壳(1)与中压进汽蜗壳(2)采用合缸布置,并且高压进汽蜗壳(1)与中压进汽蜗壳(2)均采用360度切向全周进汽;
所述横置静叶(3)设置在高压进汽蜗壳(1)内,并且横置静叶(3)为高压进汽蜗壳(1)内的第一级横向布置的叶片;
由高压阀流出的主蒸汽通过高压进汽蜗壳(1)的进汽口流入,经过横置静叶(3)后形成高压通流;高压通流的蒸汽经过再热锅炉再热后,进入中压进汽蜗壳(2),形成中压通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用360度蜗壳切向双侧进汽高中压内缸,其特征在于,高压进汽蜗壳(1)的进汽口设置在其底部,中压进汽蜗壳(2)的进汽口设置在其顶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吴纯杰张利军王明君毕琨徐鹏晶李嘉桐郑兰琴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