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968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包括有外密封面和内密封面,所述外密封面的内侧设置有缓冲腔,且缓冲腔的内部同时开设有紧固螺栓孔和导漏孔,所述导漏孔的底部连接有导漏孔出口,所述内密封面位于缓冲腔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密封面的设置,外密封面与内密封面之间相互连接配合使用,构成了两道面密封,大大加强了密封效果,从而很好的平衡了密封结构,紧固螺栓孔环向位置处加工槽道,形成几个独立的空腔,即缓冲腔。缓冲腔的存在一方面减小了密封面积,螺栓承受提供相同预紧力下,密封面的压强增大,减小了螺栓的载荷;另一方面,形成了两道密封面,当第一道密封面出现渗漏时,泄漏出的气体会在空腔处积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
技术介绍
汽缸的渗漏是水平剖分式蒸汽机、压缩机检修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是汽缸变形与螺栓的预紧力不足,造成气缸变形的主要原因有铸造与焊接补焊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启动和运行中的交变载荷,暖机与蒸汽做功时的温差造成汽缸的膨胀等;螺栓的预紧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机组启动和增减负荷使产生的热应力与高温产生的热应力使螺栓发生塑性形变,造成预紧力减小,普通的水平剖分汽缸的密封结构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的方法是增加密封面积,随着密封面积的增大,泄漏逐渐减少,但是这种方法要求预紧力必须很大,螺栓承受载荷过大,又会造成因为螺栓预紧力不足的泄漏,为水平剖分汽缸设计一种全新的密封结构很有必要。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工况复杂常会出现气缸变形的情况,汽缸变形会导致渗漏,造成安全隐患和能量损失,一般通过增加汽缸接触面积延长泄漏曲线的方式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使密封面积增大,对螺栓的预紧力要求过高,从另一个方面增大了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通过改进传统的水平剖分式气缸密封结构,使密封面积减小,减小了螺栓的负荷,又通过缓冲空腔和导漏孔的设计,以达到提升密封能力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包括外密封面和内密封面,所述外密封面的内侧设置有缓冲腔,且缓冲腔的内部同时开设有紧固螺栓孔和导漏孔,所述导漏孔的底部连接有导漏孔出口,所述内密封面位于缓冲腔的内侧。优选的,所述外密封面的内侧面与缓冲腔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外密封面的外部形状呈环形。优选的,所述缓冲腔的外形与外密封面的外形相同,且外密封面的总长度大于缓冲腔的总长度。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孔沿缓冲腔的内部表面均匀等距离设置,且紧固螺栓孔之间孔径均相等。优选的,所述缓冲腔关于外密封面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两组,并且导漏孔的孔径小于紧固螺栓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导漏孔与导漏孔出口之间呈一体化连接,且导漏孔沿缓冲腔的内部表面水平方向等距设置四组。优选的,所述缓冲腔的内侧面与内密封面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内密封面与外密封面外部形状均为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外密封面的设置,外密封面与内密封面之间相互连接配合使用使用,构成了两道面密封,大大加强了密封效果,从而很好的平衡了密封结构,紧固螺栓孔环向位置处加工槽道,形成几个独立的空腔,即缓冲腔。缓冲腔的存在一方面减小了密封面积,螺栓承受提供相同预紧力下,密封面的压强增大,减小了螺栓的载荷;另一方面,形成了两道密封面,当第一道密封面出现渗漏时,泄漏出的气体会在空腔处积聚,能够有效的配合导漏孔进行使用。2、通过对紧固螺栓孔的设置,通过在紧固螺栓孔位置加工密封腔,减小了密封面积,减小对螺钉的载荷,降低了对螺栓预紧力的要求。3、导漏孔与紧固螺栓孔相互配合使用,在两道密封之间的空腔加工导漏孔可以有效地疏导并回收渗漏出的气体,空腔内加工有导漏孔,当空腔内气体压力过高导致第二道密封面泄漏时,可以通过导漏孔将空腔内气体导走并回收利用,这样缓冲腔内气体压力减小保证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工作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漏孔出口侧面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漏孔出口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密封面;2、内密封面;3、紧固螺栓孔;4、导漏孔;5、缓冲腔;6、导漏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包括外密封面1和内密封面2,外密封面1的内侧设置有缓冲腔5,且缓冲腔5的内部同时开设有紧固螺栓孔3和导漏孔4,导漏孔4的底部连接有导漏孔出口6,内密封面2位于缓冲腔5的内侧。进一步的,外密封面1的内侧面与缓冲腔5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外密封面1的外部形状呈环形,过外密封面1的设置,外密封面1与内密封面2之间相互连接配合使用使用,构成了两道面密封,大大加强了密封效果,从而很好的平衡了密封结构。进一步的,缓冲腔5的外形与外密封面1的外形相同,且外密封面1的总长度大于缓冲腔5的总长度,紧固螺栓孔3环向位置处加工槽道,形成几个独立的空腔,即缓冲腔5,缓冲腔5的存在一方面减小了密封面积,螺栓承受提供相同预紧力下,密封面的压强增大,减小了螺栓的载荷;另一方面,形成了两道密封面。进一步的,紧固螺栓孔3沿缓冲腔5的内部表面均匀等距离设置,且紧固螺栓孔3之间孔径均相等,通过对紧固螺栓孔3的设置,通过在紧固螺栓孔3位置加工密封腔,减小了密封面积,减小对螺钉的载荷,降低了对螺栓预紧力的要求。进一步的,缓冲腔5关于外密封面1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两组,并且导漏孔4的孔径小于紧固螺栓孔3的孔径,缓冲腔5内气体压力升高,此时将导漏孔4封头拆下,通过导漏孔出口6管道将缸体泄漏至缓冲腔5内的气体导走。进一步的,导漏孔4与导漏孔出口6之间呈一体化连接,且导漏孔4沿缓冲腔5的内部表面水平方向等距设置四组,当内密封面2发生渗漏,缓冲腔5内会有气体积聚,此时内密封面2起到缓冲的效果,缓冲腔5内压力上升但小于缸内压力,外密封面1起到密封的效果。进一步的,缓冲腔5的内侧面与内密封面2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内密封面2与外密封面1外部形状均为环形。工作原理:上下缸闭合时,形成了一个缓冲腔5,缓冲腔5将密封面分为内外两层;缓冲腔5位置加工有如图2所示的导漏孔4,在前期使用过程中,未发生渗漏时,使用时堵住导漏孔4,此时两层密封面可以很好的起到气缸密封的效果,当内密封面2发生渗漏,缓冲腔5内会有气体积聚,此时内密封面2起到缓冲的效果,缓冲腔5内压力上升但小于缸内压力,外密封面1起到密封的效果,待第二层密封面发生渗漏时,缓冲腔5内气体压力升高,此时将导漏孔4封头拆下,通过导漏孔出口6管道将缸体泄漏至缓冲腔5内的气体导走如图3回收,缓冲腔5内压力下降后,外密封面1就可以再次起到密封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密封面(1)和内密封面(2),所述外密封面(1)的内侧设置有缓冲腔(5),且缓冲腔(5)的内部同时开设有紧固螺栓孔(3)和导漏孔(4),所述导漏孔(4)的底部连接有导漏孔出口(6),所述内密封面(2)位于缓冲腔(5)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密封面(1)和内密封面(2),所述外密封面(1)的内侧设置有缓冲腔(5),且缓冲腔(5)的内部同时开设有紧固螺栓孔(3)和导漏孔(4),所述导漏孔(4)的底部连接有导漏孔出口(6),所述内密封面(2)位于缓冲腔(5)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面(1)的内侧面与缓冲腔(5)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外密封面(1)的外部形状呈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缸中分面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5)的外形与外密封面(1)的外形相同,且外密封面(1)的总长度大于缓冲腔(5)的总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缸中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李西银丁玉乾陶雅勤张林治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