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图象摄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526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如下特征的放射线显像装置,即把与放射线图像的一个像素相对应的单位放射线探测元与对于这个单位放射线探测元输出信号进行像素信号化处理的电路组装成一个整体,以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以将多个上述单位放射线探测元露出的状态,将这种放射线探测单元进行重叠,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阵列。在没有上述放射线探测单元的电路一侧,安装着连接在流通冷却用流体的导管上的散热片。(*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放射线图像显像装置。从前,在将放射线图像分解成像素进行摄像时,在显像面上,将各像素所对应的大量单位放射线探测元按照一维或二维方式进行紧密地排列,以构成显像部。在对各放射线探测元的输出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而成为像素信号之后,根据这些像素信号,在CRT屏幕上,作为可视图像,重新形成放射图像。同时,如要提高图像分辨率,必须尽量是减小单位放射线探测元的光接收面,例如,对于由诊断用X射线所获得的人体透视图像来说,通常采用光接收面的边长为0.3~0.4mm的单位探测元。这样,显像面的一个边长如果为30cm,则显像部的一边大约可以排列100个单位放射线探测元。因此,如果将显像部与信号处理电路部分分开,即使显像部按照一维方式排列单位放射线探测元时,连接两者的电路数目也将达到1000个电路;如果按照二维方式组成显像部时,则连接电路将达到100万个。如此庞大数目的连接电路,将使装置的制造工程变得复杂化,不仅使电路的断线次数增加,而且,由于各电路之间,或者电路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电磁的相互作用,将会使对图像信号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对于按照一维方式构成显像部的情况来说,必须将该显像部扫描在显像面上。然而,安装着大量连接电路的电缆线妨碍着这一动作。作为克服以上弊病的一个办法,是将单位放射线探测元与用以对该探测元输出进行像素信号化处理,并已集成化了的电路组装成为一个整体,以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然后,按需要,将一定数量的这种探测单元进行排列。第4图表示放射线探测单元的侧视图。图中1,3分别为单位放射线探测元和在其上构成集成化电路的半导体芯片。将这种放射线探测单元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进行排列,组成一维的显像部分。或者,将此一维的显像部分,用把单位放射线探测元1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按一定数量以台阶结构进行重叠排列,以构成二维的显像部分。图中5所表示的部分是配置各电路输出引线的印制电路板,它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以便为这一方向上排列着的所有放射线探测单元布线。在以上这样放射线图像显像部分的组成中,由于紧密连接着大量的像素信号化处理用电路,所以就整体而言,将会伴随着大量地发热。为要防止此发热对电路产生影响,就应该研究采用风扇的强制风冷,或者仅仅在X射线图像摄像的那一瞬间,才对电路通电等办法。然而,风冷的冷却效果差,并且,要想完全防止因风压所造成的显像部分振动是很困难的;而采用限制通电方法时,在连续进行大量摄像的情况下,必须在多摄像操作之间,留有自然散热时间,因此,将会使摄像作业的时间变得很长。即使缩短自然散热时间,在电路温升达到允许值之前,能完成所需要的摄像,也必须寻找补偿因温度化(上升)所造成的电路特性变化的办法。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已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在所有的放射线探测单元的电路部分的下方,均安装了用散热隔开的,为使冷却液体流动的冷却液导管。通过在上述冷却液导管里流过冷却水等冷却液,从而有效地冷却全部射线探测单元的电路部分,抑制该电路部分温度的上升。实施例按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1图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成图,该图表示2维X射线显像装置的侧面,在第4图所示的放射线探测单元的电路芯片3下方,安装有散热片4,把此探测单元进行2维方式排列后,在上述传热片4的下方,安装上流通冷却物质的导管6,并在传热片4与电路芯片3之间的空隙处,安装上释放冷却气体的管子7。该释放气体用的管子7是用多孔物质制成的,它能使被压入的空气等冷却气体在上述空隙中流通。在上述结构中,冷却水在导管中流通,并将空气等冷却气体压送到气体释放管7,一旦此气体从多孔壁释放至空隙中,那么,电路芯片所产生的热量就将有效地传递到对面的散热片上,各电路芯片3将通过传热片4被大致均匀地冷却。气体从电路上将热量吸走,将此热量交给传热片之后,气体本身被冷却,然后又再使电路冷却,如此往复,显著地促进了热交换。并且,希望将散热片的背面做得凹凸不平,以利于散热。在本专利技术中,在X射线探测元1与电路芯片之间,如第2图所示,由焊锡制成的突起2将其相连接。在该图中,1a和3a分别为X射线探测元1的光接收面和电路芯片3上所形成的集成化电路。以下,就第3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该图为表示此实施例结构的部分斜视图,冷却液导管部6c的结构与第一图所示的实施例不同。按照此实施例,冷却水流经下部带有开口的具有矩形断面的冷却液导入管6b,从安装在该导入管下部(图中未画出)的冷却液供给管,同时并列地向上供给各像素信号输出单元。所供给的冷却水靠近散热片4下方;经过这里,将电路部3所产生的热量吸走之后,流到排水管6a而被回收。在第一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从原理上讲,冷却水供给部与排出部之间产生温差,在各像素信号输出单元的电路部分亦出现微弱的温差。而对于不允许出现这种温差的场合,有效的办法是采用第3图所示的实施例。而且,上述实施例均为2维的显像装置。然而,通过将放射线探测单元的排列方式限制在一维空间范围内,则自然能够组成一维的显像装置。由以上说明可知,采用本专利技术时,通过热容量大,并且热接触良好的冷却水等流体的作用,实际上,各放射线探测单元的电路均匀而强烈地被冷却,所以电路部分不需要采取特性变化补偿措施,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信号。并且,通过提供冷却气体,在被冷却物体的表面上,形成湍流状态的气体层,因此,芯片、衬底与空气等气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变大,结果,湍流气体高效率地将热量从芯片等高温物体上吸走,而且,能将热量传递给衬底等低温物体。附图的简要说明第1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的侧视图。第2图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放射线探测元1与电路芯片3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第3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的部分斜视图。第4图为表示在已有技术中放射线探测单元结构的侧视图。1单位放射线探测元2焊锡制成的突起3电路芯片3a集成化电路4散热片6c、6冷却液导体7供给冷却气体用的多孔管子。权利要求1.一种放射线显像装置,在此装置中,把与放射线图像的一个像素相对应的单位放射线探测元与对于这个单位放射线探测元输出信号进行像素信号化处理的电路组装成的一个整体,以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把放射线探测单元以多个上述单位放射线探测元露出的状态进行重叠,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阵列,形成放射线图形的摄像手段,其特征是,在没有上述放射线探测单元的电路一侧,设有散热片,此散热片连接在流通冷却用流体的导管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放射线显像装置,其特征为在放射线探测单元有电路的一侧与散热片之间的间隙处,安装着用以提供冷却气体的装置。3.按照权利要求2所说的放射线显像装置,其特征为用以供给冷却气体的装置是带有多孔壁的气体供给管。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说的放射线显像装置,其特征为放射线探测单元阵列是由放射线探测单元按二维排列组伞 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如下特征的放射线显像装置,即把与放射线图像的一个像素相对应的单位放射线探测元与对于这个单位放射线探测元输出信号进行像素信号化处理的电路组装成一个整体,以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以将多个上述单位放射线探测元露出的状态,将这种放射线探测单元进行重叠,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阵列。在没有上述放射线探测单元的电路一侧,安装着连接在流通冷却用流体的导管上的散热片。文档编号G01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射线显像装置,在此装置中,把与放射线图像的一个像素相对应的单位放射线探测元与对于这个单位放射线探测元输出信号进行像素信号化处理的电路组装成的一个整体,以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把放射线探测单元以多个上述单位放射线探测元露出的状态进行重叠,构成放射线探测单元阵列,形成放射线图形的摄像手段,其特征是,在没有上述放射线探测单元的电路一侧,设有散热片,此散热片连接在流通冷却用流体的导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喜利元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