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53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轨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轨、第二钢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的连接件;第一钢轨的端部与第二钢轨的端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分隔钢轨,第一钢轨的端部与相邻分隔钢轨之间、两个相邻分隔钢轨之间、第二钢轨的端部与相邻分隔钢轨之间形成有分隔缝;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在第一钢轨和/或第二钢轨伸缩时,使得分隔钢轨沿钢轨走行方向运动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通过将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之间原有的伸缩缝通过分隔钢轨分隔为若干个分隔缝,实现将原有的大缝分隔为若干个小缝,以实现不同钢轨连接处的无缝化处理,减小钢轨对轨道车辆的冲击,降低噪音,提高轨道车辆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轨连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轨道交通系统中,供轨道车辆运行的轨道往往是由若干段不同的钢轨拼接而成的,而在实际铺设钢轨的过程时,考虑到钢轨自身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因此两个不同的钢轨之间往往会预设一个伸缩缝。然而,设置伸缩缝的方式存在轨道车辆通过伸缩缝时容易出现振动,对轨道车辆的冲击也较大并会产生噪音,不能保证轨道车辆的平稳性。为此,现有的地面轨道交通系统中设计出了无缝轨道,即两个不同的钢轨之间实现无缝化处理,对于两个钢轨的连接处通过弹性扣件将钢轨热胀冷缩时产生的应力传递到大地或混凝土梁中,并在一定时间后去释放一次应力,以实现轨道车辆平稳的从一个钢轨上过渡到另一个钢轨上。然而,由于无缝轨道中的钢轨产生的应力很大,而对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其钢轨是铺设在轨道梁上的,而轨道梁的承载能力有限,因此,这种无缝轨道并不能适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为此,技术人预采用其在先申请,申请号为“201720944067X”的一种伸缩式连接器应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中两个不同的钢轨之间的连接。但技术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在先申请中公开的伸缩式连接器是应用于供电轨的,而应用于供电轨道的伸缩式连接器主要用于导电和机械过渡,其实际没有承载能力,而空中轨道系统中的钢轨需要承受来自轨道车辆及其负载组成的所有载荷。因此,上述方案也不能应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为此,技术人预在该在先申请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设计一种应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钢轨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用以处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不同钢轨之间预设的伸缩缝,提高轨道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轨、第二钢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钢轨和所述第二钢轨的连接件;所述第一钢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钢轨的端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分隔钢轨,所述第一钢轨的端部与相邻所述分隔钢轨之间、两个相邻所述分隔钢轨之间、所述第二钢轨的端部与相邻所述分隔钢轨之间形成有分隔缝;此外,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钢轨和/或所述第二钢轨伸缩时,使得所述分隔钢轨沿钢轨走行方向运动的连接装置。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之间原有的伸缩缝通过分隔钢轨分隔为若干个分隔缝,实现将原有的大缝分隔为若干个小缝,当第一钢轨或第二钢轨发生热胀冷缩现象时,通过连接装置带动若干个分隔钢轨沿钢轨走行方向运动,实现进一步缩小分隔缝直至消除分隔缝,实现不同钢轨连接处的无缝化处理,减小钢轨对轨道车辆的冲击,降低噪音,提高轨道车辆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增设连接件以连接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从而提高该连接结构的承载能力,使得该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中,满足具有较大载荷的轨道车辆通行。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钢轨和所述第二钢轨两侧的一对鱼尾板,所述鱼尾板的上下两侧与钢轨侧壁的上下两侧抵接,所述鱼尾板上插设有螺栓,所述第一钢轨和所述鱼尾板之间、所述第二钢轨和所述鱼尾板之间均通过所述螺栓连接;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的底部。可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若干个连杆装置,相邻两个钢轨之间通过所述连杆装置连接。可选的,所述连杆装置包括设于每一个钢轨上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中心与钢轨铰接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块的端部铰接连接。可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若干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分隔缝两侧,且与钢轨连接的固定座,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钢轨和/或所述第二钢轨上沿其伸缩方向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限位孔。可选的,所述限位孔的中心距不小于钢轨的总伸缩量。可选的,所述分隔缝的横向截面呈矩形、V形或平行四边形。可选的,所述分隔缝的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可选的,所述分隔钢轨沿钢轨长度方向的长度为30~300mm。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通过将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之间原有的伸缩缝通过分隔钢轨分隔为若干个分隔缝,实现将原有的大缝分隔为若干个小缝,当第一钢轨或第二钢轨发生热胀冷缩现象时,通过连接装置带动若干个分隔钢轨朝向同一方向运动,实现进一步缩小分隔缝直至消除分隔缝,实现不同钢轨连接处的无缝化处理,减小钢轨对轨道车辆的冲击,降低噪音,提高轨道车辆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增设连接件以连接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从而提高该连接结构的承载能力,使得该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中,满足具有较大载荷的轨道车辆通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结构另一种状态下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连接结构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不同分隔缝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第一钢轨,2-第二钢轨,3-分隔钢轨,4-分隔缝,5-连杆装置,51-连接块,6-弹性单元,61-固定座,62-弹簧,7-鱼尾板,8-螺栓,9-限位孔,10-承载装置,11-轨道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轨(1)、第二钢轨(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钢轨(1)和所述第二钢轨(2)的连接件;/n所述第一钢轨(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钢轨(2)的端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分隔钢轨(3),所述第一钢轨(1)的端部与相邻所述分隔钢轨(3)之间、两个相邻所述分隔钢轨(3)之间、所述第二钢轨(2)的端部与相邻所述分隔钢轨(3)之间形成有分隔缝(4);/n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钢轨(1)和/或所述第二钢轨(2)伸缩时,使得所述分隔钢轨(3)沿钢轨走行方向运动的连接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轨(1)、第二钢轨(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钢轨(1)和所述第二钢轨(2)的连接件;
所述第一钢轨(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钢轨(2)的端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分隔钢轨(3),所述第一钢轨(1)的端部与相邻所述分隔钢轨(3)之间、两个相邻所述分隔钢轨(3)之间、所述第二钢轨(2)的端部与相邻所述分隔钢轨(3)之间形成有分隔缝(4);
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钢轨(1)和/或所述第二钢轨(2)伸缩时,使得所述分隔钢轨(3)沿钢轨走行方向运动的连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钢轨(1)和所述第二钢轨(2)两侧的一对鱼尾板(7),所述鱼尾板(7)的上下两侧与钢轨侧壁的上下两侧抵接,所述鱼尾板(7)上插设有螺栓(8),所述第一钢轨(1)和所述鱼尾板(7)之间、所述第二钢轨(2)和所述鱼尾板(7)之间均通过所述螺栓(8)连接;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承载装置(10),所述承载装置(10)设于所述第一钢轨(1)和第二钢轨(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若干个连杆装置(5),相邻两个钢轨之间通过所述连杆装置(5)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得佑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